李么琴 李華連 曾令梅 鄭曉丹 何巧梅
【摘要】 目的:探討構建護理敏感指標在提高患者安全用藥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執行用藥安全敏感指標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患者200例為觀察組,執行用藥安全敏感指標前(2014年12月-2016年4月)的患者200例為對照組。針對本院目前狀況,構建護理用藥安全敏感指標,并定期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用藥安全管理培訓及考核,兩組患者護理方式一致,觀察組另外增加安全用藥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對藥物了解程度、用藥錯誤發生率、藥物外滲發生率、溶媒錯誤率、醫囑糾錯率。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藥物作用、使用劑量、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錯誤發生率及藥物外滲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溶媒錯誤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醫囑糾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構建護理敏感指標能夠提高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用藥安全; 敏感指標; 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ilding sensitive index of nursing on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safe medication for patients.Method:A total of 200 patien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rug safety and sensitivity index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200 patien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rug safety and sensitivity index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sensitive index of nursing medication safety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our hospital,and the safety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were carried out regularly.The patients had the same nursing mod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itionally increased the medication safety nursing.The drug understanding,drug error rate,drug exudation rate,solvent error rate and doctors error corre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The knowledge level of drug use,dosage and usag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rug error rate and drug exuda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olvent error rate of nur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octors error correc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onstruction of sensitive index of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and should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rug safety; Sensitive index; Nurs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Zhaoqing 52606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2.021
隨著我國護理行業的發展,護理管理者逐漸將科學化與精細化作為業界追究的共同目標。構建護理敏感指標可以幫助護理管理者設定工作目標、提高工作質量并評估工作改進程度[1]。準確使用藥物是保證患者能夠得到有效治療的前提,若患者在給藥中出現差錯則有可能對其機體結構上或功能上造成損傷[2]。文獻[3-4]報道,護理差錯事故中有74.4%~89.6%為給藥差錯。因此,構建用藥安全護理敏感指標對患者的疾病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對本院護士進行用藥安全敏感指標培訓后,將敏感指標應用于對患者的安全護理用藥中,發現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執行用藥安全敏感指標后(2016年6月-2017年10月)的患者200例為觀察組,執行用藥安全敏感指標前(2014年12月-2016年4月)的患者200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患者無溝通障礙;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患者有意識障礙,精神病史。本研究已經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通過對本院潛在用藥安全問題分析,結合文獻搜索分析構建本院用藥安全敏感指標,并定期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用藥安全管理培訓及考核。對照組患者由培訓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按照醫院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觀察組患者由培訓后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常規對患者進行治療與基礎護理外,特別注意對患者進行用藥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加強對護士的專業知識教育,擴展護理人員知識面,在工作過程中能夠了解執行每項醫囑的意義,發現醫囑有疑問,及時與醫生核對;給患者講解藥物的主要作用,注意事項,有可能會引起的不良反應,引起不良反應時應及時通知護士,還有藥物的使用方法、劑量等,如一些藥物需要在飯前服用,一些需要飯后服用,在服用藥物后應注意不食用牛奶、茶水等,避免藥物療效減弱;護士在給患者發藥前自己要注意三查七對,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需要發放的口服藥物或需要給患者注射的藥物上面要有明確的標識,便于護士與患者再次核對,在給患者發藥時叮囑患者使用藥物的方法,最后要再次檢查患者是否按時服藥;若是給患者輸液還應交代輸液過程中注意有不舒服及時呼叫護士,輸液過程中不能亂動,以免液體外滲于皮下;對于特殊的藥物,如化療藥,外滲后對患者影響較大,應特別注意交代患者并密切觀察[5-8]。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以兩組患者對藥物作用、使用劑量及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患者用藥錯誤發生率、藥物外滲發生率,護士溶媒錯誤率、醫囑糾錯率為評價護理敏感指標在用藥安全中的評價指標。由研究小組在患者出院時,對其使用藥物的作用、劑量及方法進行提問并給出評價,評價項目包括非常了解、基本了解、不了解。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125例,女75例;年齡25~68歲,平均(54.3±7.5)歲;初中及以下文化90例,高中文化44例,大專及以上文化66例。對照組男121例,女79例;年齡23~67歲,平均(53.6±7.2)歲;初中及以下文化92例,高中文化40例,大專及以上文化6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對藥物作用、使用劑量、使用方法了解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藥物作用、使用劑量、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用藥錯誤發生率、藥物外滲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用藥錯誤發生率及藥物外滲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護士溶媒錯誤率、醫囑糾錯率比較 觀察組護士總溶藥次數126 357次,溶媒錯誤率為0.01%(13/126 357),對照組總溶藥次數127 852次,溶媒錯誤率為0.06%(72/127 852),觀察組護士溶媒錯誤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字2=40.277,P=0.000);觀察組護士執行醫囑總數25461次,醫囑糾錯率0.32%(82/25 461),對照組執行醫囑總數24657次,醫囑糾錯率0.09%(21/24 657),觀察組護士醫囑糾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字2=34.275,P=0.000)。
3 討論
如今,護士人數與患者比例遠遠不夠,且患者疾病與背景各不相同,加上護士需要三班倒換,繁重的護理工作,即使護士對藥物知識特別熟練也難免會發生一些差錯,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對一些容易出錯的細節進行適當的注意,也是很有必要的[9-15]。即使對患者已經很熟悉了,在用藥過程中進行三查七對也是必需的[16-17];給患者輸上液體后,應該定時巡視病房;給患者發放口服藥時最好有明顯標識,詢問患者是否按時服藥,服藥的劑量與服藥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18-19]。這些都是患者在用藥過程中較敏感的指標,在護理安全用藥時,進行系統的總結與歸納,構建護理安全用藥敏感指標對患者的安全與疾病恢復十分重要[20-21]。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實際情況了解結合文獻資料的查詢,構建了本院護理用藥敏感指標,并用于護理過程中,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對藥物作用、使用方法及劑量的了解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顯示了觀察組護士對患者藥物知識宣傳好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觀察組護士經過培訓后,自己本身對藥物的了解增多,其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注重了藥物知識的宣傳。觀察組患者用藥錯誤發生率及藥物外滲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直接證明了護士在給患者用藥過程中減少了使用錯誤的發生,同時也間接證明了患者對藥物的使用方法了解程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護士給患者用藥時注意了三查七對,對藥物標示明確,叮囑了患者用藥方法與劑量等,患者用藥后護士的再次核對與關心也確保了患者使用藥物的正確性與按時性。觀察組護士溶媒錯誤率較對照組低(P<0.05),而其對醫囑的糾錯率卻較對照組高(P<0.05),這證明護士準確的了解藥物的溶解方法和使用方法,原因可能是由于管理者對護士的培訓提高了其對藥物的了解程度,管理者提倡對新藥物說明書收藏并閱讀,也增進了護士自學的動力。本研究以上結果與同類文獻[7-9]報道趨勢一致,但具體數據及研究方法存在差別,本研究在同類文獻的基礎上對用藥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了敏感指標構建,并對護士進行培訓,在臨床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從患者用藥狀況及護士在用藥操作過程中狀況不同方面進行對比,充分證明了護理安全用藥敏感指標構建的重要性。但本研究患者及護士的均有限,研究數據可能會有部分的偏差,研究小組成員將會進一步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探討,為臨床用藥安全帶來更多的方法。
綜上所述,構建護理敏感指標能夠提高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玉茹.護理敏感指標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四川醫學,2017,38(5):597-598.
[2]朱玉花,李秋玉,蔡衛梅,等.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癌痛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7,34(9):857-859.
[3]封海霞,鞠昌萍,劉暢,等.口服藥物模板在安全用藥管理中的作用[J].重慶醫學,2016,45(24):3451-3453.
[4]石慧枝.質量持續改進管理法在臨床一線護士安全用藥管理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2016,40(1):59-60.
[5]張洪君,劉金蓮,劉曉光.患者相關結構指標在護理質量指標體系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1):2489-2491.
[6]桑寶珍.集束化護理在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控制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9):807-809.
[7]朱小佳,羅迎霞,程維,等.基于患者結局的老年護理敏感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報,2015,22(17):1-5.
[8]簡偉研,周宇奇,吳志軍,等.護理敏感質量指標的發展和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7):865-869.
[9]法天鍔,梁寶鳳,張楠.信息化平臺應用于護理敏感質量指標監測的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10):1392-1395.
[10]王叢瑤,沈利君.藥劑科高危藥品管理與用藥安全[J].醫藥導報,2015,34(s1):195-197.
[11]陳珺儀,席淑新.基于病人和家屬對眼科病房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7):855-858.
[12]張華芳,馮志仙,邵樂文,等.護理質量敏感性指標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3):287-291.
[13]明庸芳.護士用藥安全管理[J].世界中醫藥,2015,10(a02):1203-1204.
[14] Maki H,Shiraishi A,Miki A,et al.What the Desirabl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are Workers in Nursing Homes and Phamacists Should Be: An Approach for Security and Safe Medication for Residents in Nursing Homes[J].Yakugaku Zasshi,2017,137(8):1041-1049.
[15] Blignaut A J,Coetzee S K,Klopper H C,et al.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errors and related deviations from safe practice:an observational study[J].J Clin Nurs,2017,26(21-22):3610-3623.
[16]張紅梅,焦靜,李艷梅,等.護理質量敏感性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s1):55-58.
[17]趙杰,張冠東,薛智民,等.應用HFMEA法促進肝素鈉注射液在兒童用藥中的安全管理[J].中國藥房,2017,28(34):4834-4838.
[18]李學文,國鵬,孟令伶,等.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法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2):83-85.
[19]崔金銳,陳英,徐蓉,等.呼吸內科護理敏感性質量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1):1285-1291.
[20]嚴芳,李拴榮,張凌芳,等.河南省精神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0):1173-1178.
[21]馬勇,賀建軍,楊成虎,等.我院合理用藥管理指標體系的建立及應用[J].中國藥房,2016,27(3):328-331.
(收稿日期:2018-03-22) (本文編輯: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