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渭城區八方小學 陜西咸陽 712000)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好習慣能幫助一個人提高學習效率,使他終生受益。但良好習慣的形成非一日一時之功,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通過不斷的積累,多次練習之后才能逐步形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就是提前對事情有所打算,有所計劃,做到心中有數,并對事情結果加以預測。同樣在學習中也需要提前準備,提前思考,先解決一些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疑難雜癥留待上課時老師解決,這樣減少問題,聽課效果會更好。而網絡中存在大量的優質資源,這些資源能充分發揮各種媒介的特長,用圖像、動畫、音樂、語言等各種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形式生動、直觀有趣,能輕而易舉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所以我在上每節新課前,要求學生必須預習,也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指導:
1.除了聽磁帶預習新課內容外,重點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詞典,如“有道詞典”、“百度詞典”等,以幫助他們隨時隨地快速查閱、了解單詞、短語或句子,了解它們的讀音,詞性及用法,培養學生恰當使用網絡和詞典的習慣。網絡詞典中每個單詞后面都有小喇叭,要求學生在反復聽單詞讀音后,將單詞逐個背誦。而每個單詞都有兩種發音,標注的音標也有兩種,即英式和美式。學生可以在預習時,感受每個單詞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的區別,也對英式和美式音標有所認識。課前預習不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減少了許多負擔,真是一舉多得。
2.聽磁帶將新課中的課文內容讀熟,并找出每課的對話與課文中重要的句型及短語,引導學生注意動詞的各種形式,介詞搭配和習慣用法。
3.學生將預習中弄不懂的問題發送到教師的QQ信箱里,教師再將所有問題進行匯總。在上新課前,將學生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出示在大屏幕上,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課內容。新課內容結束后,學生4人一小組進行討論課前提出的問題,然后每小組抽出一名學生說出討論的結果,最后教師進行小結。
4.聽磁帶,復述課文。復述課文是一項綜合性的語言練習,它不但要求學生把全文的大意,而且要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的詞語,句型及語法知識,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5.將每課的預習練習題發送到各班的群共享中,檢驗預習效果。只預習,不練習,效果是不好的,所以要求學生預習完新課,就完成群共享中的練習題或老師布置的預習練習。多年來,我不間斷地要求學生這樣去做,我發覺效果不錯,我現在所帶的4年級4個班中,4.1班和4.2班從三年級一直按要求預習每課內容,而4.3班和4.4班是我四年級第一學期接手的,4.3班4.4班兩個班預習課文比不預習課文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和4.1班4.2班做以對比,從中還是能看到兩者之間的差距。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倡導者,讓學生“跳起來才能摘得到桃子”。課堂教學除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外,更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所以我對學生提出了如下要求;
1.為了讓學生課堂上集中精神注意聽,每節課前都會播放英文兒歌或chant,讓學生輕松愉快的進入英語課堂。培養學生課堂上認真傾聽的習慣,是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效率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養成做好筆記的習慣。課后還要注意整理,利用筆記,做到糾錯補漏。
2.利用網絡視頻、課件教授學生語音知識,降低學生認讀、記憶單詞的難度,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三年級開始學習26個字母時,教師利用網絡視頻學習“字母操”。經過半個學期的練習,學生可以熟練的說出26個字母的發音。在課堂中教授新單詞時,先讓學生根據每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試著拼讀新單詞,發音出錯的單詞,教師再給予糾正。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利用多媒體設備和課件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英語學習最欠缺的就是真實語言環境,學生只有積極參與課堂上的所有活動,經過大量反復的聽、說、讀等訓練,才能掌握老師所授知識,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精心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運用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手段,方式、方法尤為重要。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常常營造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一切英語學習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最終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我們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持之以恒,及時檢查督促。實踐證明: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英語兩極分化會大大減少,防止大面積掉隊,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技能就能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