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阿布拉
摘要:寫作教學時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對于作文創作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必須要在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基礎上組織教學,也就是說要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制定好教學策略,避免教學的隨意性。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從孩子熟悉的、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引導孩子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真情實感
小學生初步接觸作文,難免會對其產生或多或少的恐懼感,不能適應新的更高的要求,寫作文時常常出現咬緊筆桿,愁眉不展的情況,而關于如何實現由造句到看圖寫句再到篇章的訓練,教材里沒有明晰的教學過程和方法的指導,老師們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會磕磕碰碰。如何引導學生從二年級的看圖寫話順利地過渡到命題作文,是作文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科學的方式是應該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立足于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同化,從學生熟悉的事物著手,促進學生對作文的接受,激發學生對作文的喜愛。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鼓勵學生表達
從學習心理學上來看,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心理傾向和內部動力。其中,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努力將枯燥的學科內容盡量變得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必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體會到作文表達的成就感與樂趣。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途徑有多重,比如從內容上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入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等。選擇更為貼近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更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教學形式,則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三年級的學生更為接近低年級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游戲就可以用來作為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特別是有教導作用的游戲,即有情節的、具體的、競賽性的游戲方式。例如三年級上冊“我的自畫像”這一作文訓練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黑板上畫圖,也可進行比賽,哪組學生畫的班級同學能更多地被指認出來就能獲得比賽的勝利,其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學會抓住事物或人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這在無形中便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通過仿寫做好過渡
眾所周知,任何內容與技能的學習都必須經過模仿的階段,不斷模仿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逐步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作文教學亦是如此,學生在一次次的仿寫中不斷加深印象、糾正錯誤,最后達到獨立完成習作要求的境地。在小學階段,模仿句式造句是最常用的仿寫手段。若是不經過多次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其一步到位進行片段的寫作也是極不現實的。這樣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大跨步的前進更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自信心。當學生對于寫作產生畏懼與排斥時,教學就變得難以推進了。
三、促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記錄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如何促使學生發現生活周圍的美呢?筆者認為記日記是不錯的積累方式。對于小學二、三年級的學生的日記要求不要太過苛刻,可以布置學生每天從記一件你覺得值得記錄的人或事入手,可以是有趣的、可以是歡欣的、也可以是悲傷或憤怒的。可以運用片段描寫的訓練方式,教學目標集中在外貌描寫,這樣可以鼓勵學生記錄下他們認為有趣的人的外貌,或是這件事中人物的表情與變化,通過片段描寫的方式記錄生活。學生進入四年級后依舊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促使他們去用心發現生活,這一階段則可順應學生作文練習的改變,采用半獨立篇章的形式積累寫作的素材。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四年級時應當鼓勵學生在日記里多發表自己的感悟與認識,久而久之,學生在這種訓練與積累中寫作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比如,秋天到了,讓學生認真觀察周偉秋天的景色,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秋天。小學生在剛開始描繪秋天的景色時是很簡單的一句話“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掉了下來。”此時,教師可以拋出幾個問題去進一步去引導學生:“是怎樣的樹呀?秋天到了,大樹還和之前一樣么?”“又是怎樣的葉子?它在顏色、形狀上有沒有什么變化?”“葉子為什么會掉下來?是怎么掉下來的呢,是垂直的落下,還是有不同的情態呢?”經過這一系列的提問,加上學生對周圍樹葉的熟悉,學生的句子就會變得豐滿、生動起來。
四、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及時評價,激發學生對寫作的信心和興趣
評價方式多樣化指的是通過不同的形式對小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小學生需要老師和社會給予積極的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寫作成功的樂趣,找尋寫作的信心。比如在教室里布置展示欄,張貼學生們的優秀習作;給報刊雜志社投稿,讓學生的優秀作文被刊登上報;還可以采取星級評價,分不同的項目進行評分,使得評價標準更清晰,評價的等級更科學……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讓處于起步作文階段的小學生們享受到被肯定的自豪感,激發了學生們對寫作的信心和興趣。
對于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作文來講,評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式,即:自評、小組評、老師評、家長評。老師要積極引導小學生自主評價,寫完作文后自己先多讀幾遍進行修改和自評,再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式進行分組,組內成員之間相互評價,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評價中來,彼此學習。
盡管長久以來教育各方都十分注重作文教學,廣大語文教師也在如何提高學生作文上下了不少功夫,做了大量的研究,特別是為學生今后作文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的小學教育階段的作文教學,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偏頗與有待商榷之處,比如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以至于學生提不起來精神、學生的興趣不濃得過且過、學生寫作素材有限、有些主題與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學生缺乏對生活的觀察等,故而小學作文教學的成效不是很理想。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盡管小學作文教學之路看起來曲折而艱辛,但任何事物都是在發展前進的,相信小學作文教學之路在廣大師生和有關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光明!
參考文獻:
[1]裴彩雁.多視角習作教學,讓孩子走得穩走得遠[J].中國校外教育,2013(6).
[2]吳立崗.小學作文教學論[M].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3]李麗君.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