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婷

案例教學(Case Teaching)是指教師基于一定理論,結合某些特定案例,通過各種知識、經驗、觀點的碰撞,達到啟示理論、啟迪思維的目的。(韓穎、張飛燕、段振偉,2018)1870年案例教學最先在美國哈佛法學院使用,隨后在哈佛醫學院、哈佛商學院的教學中得到推廣。(羅純、吳先勇,2018)在國內,有學者認為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等學習理論構成了案例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羅純、吳先勇,2018)也有學者對案例教學的主要模式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包括教師講解型案例教學模式、學生講解型案例教學模式、驗證型案例教學模式和混合型案例教學模式。(姜洋、丁秋雷,2018)還有一些學者將案例教學引入課程教學,如探討《酒店市場營銷學》案例教學實效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羅一斌、梁貴紅、師海榮,2018)以及研究高校思政課案例教學有效性問題(趙麗端,2018)和移動學習環境下“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問題(余麗婷,2018)。
傳統意義上的外貿英文函電課程以信函寫作為主,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選擇采用電子郵件等方式來交流,因此,在實際授課時,教師也應轉變。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而言,外貿英文函電是一門以達成國際貿易業務為目的,依托于外貿寫作理論知識,訓練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業務寫作的課程。一直以來,許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都反映外貿英文函電課程枯燥乏味,這是由于課程本身的特征所致,但是外貿英文函電實用價值較高,在國際貿易業務中應用較廣。案例教學能將實踐與理論結合,因此,在外貿英文函電課堂上實施案例教學十分有必要,案例教學也賦予“外貿英文函電”課程課堂教學一些新特點。
新穎性。教師將案例教學引入外貿英文函電課程教學,許多案例來源于生活,因此案例是生動新穎的,又高于生活,因而案例是高度概括性的,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能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作用。合作性。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和展示,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充分發揮小組的積極作用。啟發性。在講述和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看到的是理論知識的實戰演練,也是實踐背后的理論溯源,不同于傳統授課法的硬性傳輸,案例教學是啟發性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案例教學能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案例背后暗藏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既能掌握理論知識,又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導向性。案例教學是一種以教師和學生雙導向的教學法,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回答,更可以是學生提問、學生回答,通過針對案例的提問型教學模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地思考,增強授課的說服力。
真實性。案例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因此給學生營造的是真實的外貿環境,故而能起到指導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的作用。
要有意識地去收集外貿企業進行國際貿易業務的案例,這些來自企業第一手的資料,必須能夠反映出外貿英文函電課程的主要知識點,才能滿足外貿英文函電課堂教學不斷進步的需求。外貿英文函電課程主要的知識點包括:(1)Introduction (概述);(2)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建立貿易關系);(3)Letters of Reference(資信調查);(4)Enquiries & Offers (詢盤及報盤);(5)Counter-offers(還盤);(6)Orders and Contract(訂貨及合同);(7)Payment(付款);(8)Letter of Credit(信用證);(9)Packing and Shipment(包裝及裝運);(10)Insurance(保險);(11)Complaint,Claim and Settlement(申訴、索賠與理賠)。依照這些知識點來收集案例,做到有的放矢。
根據外貿英文函電課程的特點及其在外貿業務中的實際運用,選擇合適的案例。應注意了解學生的專業基礎,選取的案例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外貿英文函電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以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為例,這門課程面向該專業大四年級的學生開設,學生已經學習了相關的專業課程、大學英語課程以及專業英語課程,對外貿業務有了一定的專業認知,也有了一定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英語基礎,這時候,選取的案例不僅要與外貿英文函電課程的教學目標、大綱和知識點保持一致,而且要反映出國際貿易業務的真實事件,能讓“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切忌目標太高、太過空泛,脫離學生現階段的發展水平”(靳玉樂,2003;趙麗端,2018),也能讓學生在實際中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可以課前將案例分享給學生,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對案例的認知和分析采用PPT的形式進行匯報,匯報完之后,其他學生可以提問,最后由教師釋疑。或者,教師在課上直接分享案例,然后提問,學生當場回答,這樣可以考驗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得是否牢固,也可以考驗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例如,在分析案例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這個案例反映出哪些知識點?如果采用郵件進行協商,分為幾個步驟?涉及哪些信函種類?寫作技巧和方法有哪些?常用的英文表達方式又有哪些?外貿英文函電課程涉及的每一類信函都有自己的寫作要點及常用表達方式,回信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掌握這些內容,即便知道案例中需要運用的是哪一類信函,也無從下筆。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來寫,因為教材上給出的寫作步驟僅僅是參考,即便教材上的例信也未必是完全按照要點來寫作的,所以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時候,案例就能發揮作用了。在進行案例授課時,教師須將案例中涉及知識點的內容提煉出來,化作問題,通過提問,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去思考,找出案例中的知識點。如果學生一時沒有發現案例中的知識點,也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提問和教師講解的方式,指引學生去發現。針對案例提出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去挖掘事件背后的知識點,也可理解為用一種更為生動的方式將知識點展示給學生。如果采用課前分享-課上小組匯報-教師釋疑的方式,小組人數不宜過多,以3-4人為佳。無論是采用課前分享還是課上分享,都應盡量確保每人都有機會發言,也可采用軟件隨機抽取學生來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考慮到外貿英文函電是一門傳授國際貿易業務各方用英語撰寫信函和郵件技巧的課程,在教師和學生互動結束之后,可以再讓學生兩人一組,扮演國際貿易案例中涉及的雙方公司的外貿人員,根據所學習的寫作技巧和方法,運用英語中外貿的慣用語撰寫和回復郵件。或采用相關的互聯網平臺進行演練。最后,教師做出總結。這樣不僅能在實踐中檢驗和鞏固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思路。
將針對案例的匯報、發言情況納入學生的平時成績,也能將角色扮演表現情況納入學生的平時成績。適當提高平時成績在期末總成績中的比重,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鼓勵他們養成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將他們的匯報總結及往來郵件打印并裝訂成冊,作為平時考核的重要依據。
首先介紹案例,這個案例來自戴楓、耿利敏所著的《外貿英文函電與實訓》(2017)一書,案例本身屬于某外貿公司的資料。有一家外貿企業的外貿員接到一筆重復訂單,產品是腰包,只是客戶換了一種材料,并要求取消腰包的腰帶,外貿員想當然認為只要更換材料和取消腰帶即可,也沒有多加確認。結果客戶收到樣品后提出后幅上固定腰帶的腰帶貼還要保留,但是此時按照取消腰帶的標準已經生產了1000個產品并已包裝好,這些產品上有客戶定制的logo,而且如果打開包裝重新修改,就會造成大量損失,于是外貿員積極跟客戶協商,尋求客戶的諒解。經過協商,客戶同意接受已經生產出來的腰包,但是剩余未生產出來的3000個腰包仍然需要加上腰帶貼,有一個前提條件,能否提供折扣,外貿員試著報出5個點的折扣,客戶雖然表示感到失望,但仍然接受了這個折扣,外貿員發郵件表示感謝,至此事情圓滿解決。第二步,展示此案例所涉及的六封外貿電郵實錄。第三步,采用課前分享-課上小組匯報-教師釋疑的方式或課上直接分享-提問-釋疑的方式進行案例教學。第四步,讓學生兩人一組,扮演案例中涉及的雙方公司的業務員,根據所學習的寫作技巧和方法,運用英語中外貿的慣用語撰寫和回復郵件,來解決這個案例中業務員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設法與“客戶”協商,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五步,教師總結,吸取教訓,注重細節,不要在溝通上想當然或偷懶,以免因此而遭受損失。
案例教學賦予“外貿英文函電”課程課堂教學一些新的特點,即新穎性、合作性、啟發性、雙導向性和真實性。在探究案例教學在“外貿英文函電”課程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時,應注意包括案例的收集、案例的選取、案例教學的實施和案例教學的考核在內的問題。本文還提供一篇案例示例,示范了一次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增強了外貿英文函電這門課程的時效性和實踐性,因此,在外貿英文函電課程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具有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