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63-02
新課程理念下什么樣的課才算好課?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這是我在教學中一直思考的問題。
一、語文課要學生收獲什么
語文與精神和諧共生,“智慧”與“人文”一起發展,這樣的語文課不僅能煥發出勃勃的生命活力,而且也算完成了語文教學的任務。
好的語文課語文味一定要濃。所謂的語文味,就是不同于其他課的,給人的一種濃烈的語感味,它應該是語文的主味、本味。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緊扣課文那些關鍵性的字、詞、句及語段,去體驗作者的喜怒哀樂,品味他們獨到而深邃的思考;同時,由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寫什么”,轉移到文章的語言形式“怎么寫”。應該說,這才是語文的本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時常反省自己:我們給了學生什么,教會了學生什么。一句話,就是應該讓學生更多地在語文層面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授課反映思想,細節折射理念。教師不應只注意讓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更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懂得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語言去表現這些內涵的。
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心靈的棲息地。語文課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孩子某種知識和技能,它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為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是一種無聲的滋潤。
二、語文課的魅力在哪里
我們發現,很多課堂學生并沒有成為真正的主人。課堂上始終有一只有形或無形的手在牽著學生走。究其原因,很多教師解釋說,課堂時間有限,學生自主探究耗時低效,不能如期完成教學任務。其實,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是教師低估了學生潛在的能力,擔心他們走彎路,不給他們嘗試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潛在的創新思維就這樣被教師們的“好心”給扼殺了。其實,語文課的最大魅力在于師生平等對話,通過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流,彼此都能感覺到生命活力的涌動,都能得到自由和諧的發展。
曾聽過一位名師執教《與朱元思書》——
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教師就請一名同學當小老師,范讀課文;接著教師邊示范邊作解釋:“開頭兩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應當顯得特別大氣,眼界非常宏觀;中間兩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要顯得特別自在;而‘自富陽到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應當帶著欣賞的態度,非常陶醉……”
這位教師將自己對文本的解讀與體驗強加給了學生,代替、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事實上,學生初次接觸一篇課文時,教師大可不必忙于范讀,應放手讓學生先按自己的理解去讀,同學們也許真的能讀出不同的味道來呢!也許一開始的時候是會慢一些,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會做得越來越好。培根有一句著名的話,“慢點,你就會快起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更多的是一名參與者、引導者、升華者,教師把發現和探究的權利給了學生,同時不著痕跡地及時引導、適時強化。《禮記·學記》說“善問者師逸而功倍”,其實,善教者也是這樣的呀!
三、語文課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我們在上課和聽課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驚奇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很多華彩并非教師人為導演的高潮,而是在師生不可預知的情況下迸發的思維創新火花,是教師隨著教學環節的調整變化自然流淌的教學機智,是師生生命中不可復制的樂章。可見,語文課最精彩的部分是生成而不是預設。所以,教師除了應該有自身對文本的解讀體驗,有對學生解讀文本的多種假設,還要把握好課堂上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有效引領學生踏上與作者心靈對話的“通幽竹徑”,進入“禪房花木”的深處。
如何在生成的基礎上完成預設的目標,或者如何在預設的基礎上,師生和諧互動,使預設與生成相映生輝,就成為我們探究的重要內容。
四、語文課要追求什么
“人,詩意地棲居于大地”,這是德國大詩人海德格爾流芳百世的名言。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如果能夠讓學生詩意地棲居于課堂,那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這種課堂需要的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應是思維層次的活躍。文本才是教學之本,課堂活動要聚焦文本,師生都需要潛心涵詠,浸潤其間。“大抵觀書先需熟讀,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要讓學生真正地由文本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除了要提供給學生必要的朗讀的機會,還需要給學生提供靜悟的時間。學生在靜讀、靜思、靜品中會恍然“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教師也會傾聽到生命的拔節之聲,感受到花朵自然而美麗的綻放。
因此,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給學生感悟與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成為有思想、善想象、敢創新的人,相信這樣的課堂雖看起來平實無華,卻能帶給我們感官與心靈雙重美的享受,猶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我們的課堂追求應該是表面的波瀾不驚,內心的激流涌動。相信具有真正審美品格的詩意課堂,也會宛若雨后的彩虹,生動而不做作,美麗而不浮華!
作者簡介:
丁志英,女,生于1978年1月,山東日照人,大學本科,中教二級,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