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思辨性閱讀”方式在傳統的文本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本文簡要論述了“思辨性閱讀”的概念內涵,并深入探究了將“思辨性閱讀”方式應用于傳統經典文本教學中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 經典文本 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思辨性閱讀”在傳統經典文本教學中運用策略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098-02
引言
隨著素質化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傳統的文本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思辨性閱讀”強調以辯證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并且運用批判性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目的,這一點與我們實施文本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相符合。著名作家狄馬先生曾說過:“一個人如果真的養成了獨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習慣,那他已經是個現代公民了。語文教育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大半,甚至是完成了最重要的部分?!庇纱丝梢姟八急嫘蚤喿x”方式在傳統經典文本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因此,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在平時的閱讀課教學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空間,培養其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識。
一、“思辨性閱讀”的概念界定
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所謂的“思辨性”即指思考和辨別,思考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而辨別則是在思考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批判性繼承?!八急嫘蚤喿x”則是指在閱讀過程中融入辯證性的思考,是基于思辨性能力所形成的一種高層次的閱讀方式,對于學習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意義。一般來說,“思辨性閱讀”包含闡釋和評價兩個層面的內涵,從闡釋角度而言,學習者在閱讀時應明確閱讀的目的,從閱讀內容中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將自己不一樣的觀點呈現給別人;從評價角度來看,“思辨性閱讀”是思辨性能力的一種改進形式,學習者閱讀時應當從作者使用的語言來推測判斷其相應的情感態度,從而較好地分辨出作者隱藏在文字之外的內涵意義。
二、“思辨性閱讀”在傳統經典文本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做好目標定位工作
語文教師在開展思辨性閱讀課教學活動時,首先應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要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好奇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欲望,促使其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惑時,教師應鼓勵他們抓住困惑進行深入思考,從而令其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開始真正的閱讀學習。另一方面,要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實施思辨性閱讀課教學時,教師讓學生主動收集與課題內容相關的閱讀資料,不僅使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印象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知,還能提高他們的研究性思維能力,使其用辯證性的眼光來看待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二)保證學生思維能力的顯現
在將“思辨性閱讀”應用于傳統的經典文本教學中時,教師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創新思維能力,保證其思維能力的顯現是關鍵。具體來說:首先,教師應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構建起相應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思維導圖,幫助他們將文本上的閱讀內容變得可視化;其次,教師還應適當地幫助學生完善他們的思維框架,充分利用好思維導圖的作用將學生的隱性思維充分激發出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的目的。因此,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在應用“思辨性閱讀”策略開展經典文本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課堂上給予他們足夠的思考空間,以有效培養他們的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能力。
(三)提高思維活動的質量
“思辨性閱讀”在經典文本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關鍵在于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質量。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課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尊重學生,凸顯出其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圍繞學生的閱讀需求來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差”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提高其思維活躍程度;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以實現“生長性”的閱讀教學。語文教師在將“思辨性閱讀”融入傳統文本教學中時,應充分把握班級上每個學生個體不同的學習特征和性格特點,將他們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培養學生思辨性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思辨性閱讀”作為一種先進的閱讀方式,教師在開展經典文本教學活動時應適當地應用“思辨性閱讀”策略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于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教師在開展思辨性閱讀課教學時還需注重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鼓勵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大膽表達自己的質疑,從而有效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董有志.小學語文課堂思辨性閱讀的策略研究——以滬教版課文《信任》為例[J].教育參考.2017(08)
[2]丁晶晶.以思辨性閱讀彰顯語文課堂思維品質[J].江蘇教育研究.2017(08)
作者簡介:
張娟祥,女,漢族,生于1986年10月06日,甘肅景泰縣人,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