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立
在大數據時代,我國的基礎教育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诖?,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教授致力于基礎教育研究,對基礎教育做了全新的詮釋,概括為“新基礎教育理論”。她極力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讓教師對學生進行“五還”,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那么,在新基礎教育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該如何實現“五還”,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生命氣息呢?本文結合筆者所執教的思明區“新基礎教育”英語學科調研活動中的一節五年級研討課,談論如何從文本解讀、搭建支架、設置問題鏈等方面改進,讓小學英語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
一、“基于文本”到“走出文本”的跨越——整合與開放的調整
教學片斷1:教師課前讓學生通過“Seasons”小視頻,喚起學生已有的關于四季的知識后,以自由談話的形式激活學生關于季節的已知,板書相應的已知信息后,提出本課的話題任務: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season.之后帶著學生走進文本,學習四個小朋友最喜歡的四個季節。
T: First,lets look at these four friends favorite seasons. Please watch and think: What are their favorite seasons?
Ss(個別回答):Amys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 Damings favorite season is summer. Linglings favorite season is autumn. Sams favorite season is winter.
T: Very good. You know their favorite seasons. And what can they do in their favorite seasons? Please take out this paper. Read and circle the answers.
當學生找出相應的活動時,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利用PPT呈現,講解四個季節,并適當拓展其它季節所穿的衣物。而后總結提煉,板書介紹如何談論自己喜歡的季節:the weather,the clothes,the activities。
點評:執教本課時,筆者以為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逐步走進文本,了解四個小朋友各自喜歡的季節后,能歸納總結如何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季節,教學目標完成較好。而通過專家等的點評后,發現根據該班學生對二年級學習的Seasons的知識掌握扎實,這節課對他們來說,太簡單!筆者完全可以在文本的基礎上再增加引入festivals等的知識點,不斷豐富語料,讓學生開放地說,真實地表達,不局限在文本的句型結構中,走出了文本,也就實現了“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無痕鏈接。
因此,教師在文本解讀上要避免淺易的解說,要能吃透文本,探幽發微,逐漸深入,將文本置于相對廣闊的大文化背景中,并且能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著眼于學生認知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適當難度的解讀視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潛能,使其在思維和認知上都達到新的高度。
二、“放手不放心”到“真實下放”的轉變——語用支架的搭建
教學片段2:呈現新知過程中,教師利用PPT,帶著學生學習每個季節,學習春天時,拓展利用There be結構談論春天的景色,夏天學習后用I can … . 句型談論夏天做的活動,以此方法拓展學習另外兩個季節,之后生成板書,將語言點提煉呈現。
T: Amys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 What can she do?
Ss: She can see ducks in the river.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There are flowers on the trees. And there are birds,too. Spring is a colorful season.
Ss 用There be結構說出更多的春天的景色。
T: Daming loves summer. What can he do?
Ss(個別提問): He can go swimming. He can wear shorts.(拓展衣物)
T: Look at this boy. He can wear shorts. What else can he wear?
(PPT呈現,板書提煉,學習另外兩個季節)
點評:在新知呈現過程中,筆者帶著學生在“豐盛”的圖片大餐中學習本課的知識點,并在板書中梳理結構,貌似學生討論很熱烈,自我感覺課堂開放度挺大。而實際上筆者的這個環節設計非?!熬兄敗?,沒有真正放手,文本內容與語言的呈現環節太冗長,這樣的文本學習“浪費時間”。之后筆者進行了二次改進,選取較為完整的語段Damings Favorite Season進行全班解讀,談論后,梳理框架seasons \ weather \ clothes \ activities,板書呈現,而后其它三個季節的學習則放手給學生以閱讀填寫表格形式完成,再二人小組討論分享。通過這樣搭建“支架”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引發學生對語篇話題的思考和討論,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基礎教育”理念注重扎實、有效率、有價值的課堂,這就需要教師該少講時絕不多講,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搭建適當的平臺,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討論、交流和分享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重點突出“運用”,科學而有效地搭建“語用支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交際
三、“假思維活動”到“真語言運用”的突破——問題鏈的設置
教學片段3:活動任務完成時,教師先以游戲呈現介紹季節的相關句型,再引出如何介紹自己喜歡的季節,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T: Wow,you know so much about the seasons. Now,a game for you: Quick Response. Please speak out the sentences as quickly as you can.
Ss 快速說出PPT呈現的關于季節介紹的句子。
T: This is my favorite season. What about you? Now,in groups of four,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season.
(PPT再次呈現語言結構 My favorite season is … / I love …. Its …. I can ….)
Ss 四人小組開始談論自己喜歡的季節,之后開始短文仿寫。
點評:這也是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四人小組談論時學生也都能積極參與,但是筆者給學生太多的“拐杖”,結構在新知學習中已呈現,這個環節又在PPT中展示,導致最后該“獨立行走”時,學生都看著屏幕,還拄著“拐杖”看著說。這樣的“假思維活動”,學生只是在接受性學習,而這樣的方式制約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如何在活動環節的整合上改動,達到真語言運用呢?改進后,筆者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諸如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y do they like? Can you find something new about the activities? What else can you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season? 通過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腦洞大開充分利用自己的已知及感興趣的語言點進行談論,既能幫助他們掌握知識要點,又能啟迪學生思維。
正如現代教學理論所指出的“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所以在新基礎理念引領下的小學英語課堂,也要有“問題”的參與,因為有了問題,才誘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激發人們思維的活躍性,從而讓學生在所設置的問題情境中自由、自主地學習。
總而言之,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最關注的是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展的能動性。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造性使用教材,創設情境,學以致用,開闊思維,讓學生走出文本,融入生活,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的培養進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