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初娟
【摘 要】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特別在高段英語教學中,閱讀的重要性更是明顯,是小學成功走向初中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閱讀興趣 詞匯積累 閱讀習慣 閱讀方法和技巧 課外閱讀
小學英語課程任務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不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的發展,不利于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形成。在小學英語閱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第一,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或者說是對英語本身不感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了閱讀的渴望,許多學生在做閱讀時根本沒有看一眼就隨便一做了事。 更不會主動去閱讀課外的知識。
第二,學生的英語閱讀量不夠,還有學生的詞匯量積累不夠,學生根本沒有可以輸出的語言。 閱讀時會碰到很多不認識的單詞,一旦遇到生詞,他就無法進行閱讀。
第三,學生的閱讀習慣很差,很多學生不會根據上下文聯系來理解課文,只能一個句子一個句子來理解,所以經常是斷句的。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
第四,背景知識缺乏,有些文章涉及到其它國家的人文風情或是中外文化差異的,由于背景知識的匱乏,在對課文的理解上大多數的學生會存在一定的難度。
針對在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我積極思考,探索并勇于實踐,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改善或者說是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找到好的閱讀題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產生閱讀的欲望。因此要盡可能找到那些內容有趣、難度適中、適合學生口味的閱讀材料。我讓每個學生都訂了英語報,里面的內容很豐富,有配圖的閱讀,有詩歌,經典的文章,通過這樣的閱讀,很好的起到了鞏固所學內容,拓展閱讀視角的作用。
2.巧設任務,激發興趣
閱讀不是簡單的重復,閱讀是逐步的,遞進的,閱讀需要一定的任務為驅動,需要老師巧設一些活動來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實踐。初讀課文時,老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有關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等的。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就會有一定的目的性,精讀課文時,老師可以設計一些針對課文細節的判斷對錯題目,并讓學生試著去糾正。最后達到能脫離課本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把整個課文內容講述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的說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二、積累詞匯,為培養閱讀能力打基礎
對英語學習者來說,詞匯是閱讀的基礎。單一的讀寫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認讀識記單詞的欲望。更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找到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并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激勵性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詞匯積累的學習活動之中。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將兒歌、游戲等多種形式帶進課堂,在學習的同時完成詞匯的積累,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每天抄摘一句勵志的英語諺語,經常歸類的寫出同類的單詞,比喻食物類,水果類,地點類,職業類,動物類等單詞的。多開展一些競賽也是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詞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開展認讀比賽,單詞接龍比賽,自編兒歌比賽等等。
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不少學生不會閱讀,是因為他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和前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閱讀分為泛讀和精讀。所謂泛讀主要追求閱讀速度,只需對閱讀材料有大概的理解。一般的課外讀物都屬于泛讀,這時候老師就應該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鼓勵學生去猜測單詞的意思,所以不一定要知道單詞的正確的意思,只要能猜測出單詞的大意就行了。
在精讀過程中,學生同樣也碰到類似的問題,所以老師必須教會小學生使用簡單的工具書,這樣學生就能借助工具書了解和理解單詞在文章中的具體意義。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養成不總是依靠老師的幫助來進行閱讀的習慣,同時教會學生平時注意詞匯量的積累習慣。
四、開發閱讀資源。不拘泥于書本,把學生的閱讀拓展到課外讀物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在畢業時要達到二級目標要求——即除了能認讀、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單詞、短語和對話、短文外,還應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正確朗讀故事或短文,并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為了有效進行課外閱讀,教師應該為他們展示課外閱讀成果提供一個平臺,有時間經常播放一些原版得動畫片,如英語報、英語畫刊、英語故事書等,不僅讓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也能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通過長久的積累對他們的詞匯量,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
總之,閱讀理解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閱讀能力是英語自學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學生開始英語語言學習的同時,就應注重對學生英語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