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湘 黃倩 吳偉杰
摘 要:人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言必提“瑞士鐘表”,古必談“庖丁解牛”。這誠然無錯,因為,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基礎要素。但在逐步的演變中,許多人也容易模糊“專注”與“重復”、“不差毫厘”與“死板”的界限,讓重復、守舊、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在“工匠精神”的曲解下成為合理的存在,卻對工匠精神涵義中“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較為忽視。筆者認為,創新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義。
關鍵詞:創新;工匠精神;新時代
一、創新在工匠精神中的重要性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受到舉國上下的高度重視。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工匠精神”的提出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國人的強烈共鳴。
(一)持續創新是工匠精神活的靈魂
1、充滿創新的工匠精神才能成就偉大。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中,他經時13個月,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做了7000多次試驗。終于打磨出能亮45小時的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但愛迪生沒有滿足,經試驗,可亮1200小時的燈泡誕生了,于是電燈有了批量生產。
喬布斯創建蘋果的故事中,他對設計和適用性的強調,對典雅、簡潔、通用的追求,使蘋果不僅讓電腦成為了人人都能擁有且無所不能的時尚器物,還賦予了它們其它企業所難以企及的藝術氣息,使蘋果了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愛迪生和喬布斯共同詮釋了完美的“工匠精神”,唯有在創新中追求卓越的人,才能成就“偉大”。
2、缺乏創新的工匠精神可能貽誤發展之機,更可能斷送生存之本。
諾基亞與蘋果之爭的故事中,連續14年占據全球手機行業翹楚地位的諾基亞公司對其不屑一顧,仍在孜孜以求于手機的耐用和便捷,拒絕智能化的升級創新。直到新的操作系統安卓和高智能手機群雄崛起,瞬間奪去了諾基亞用戶體驗最優的光環,掏走了海量用戶,此時諾基亞才如夢初醒,連推數款新機登場,卻已無力回天。此時,驕傲的諾基亞人仍不明白:“我們已經做到最好,不知道為什么會輸掉。”
企業需要的不僅是一絲不茍的“埋頭拉車”、專注堅持的做好自己,更需要與時俱進、快速轉變的創新。墨守成規、拒絕變通的保守的 治企之道無法順應時代發展,不僅可能貽誤發展之機、難以保持領先地位,甚至可能斷送生存之本,進而導致覆滅之災。
(二)時代呼喚追求卓越、持續創新的工匠精神
1、注重創新的工匠精神能使企業在市場沉浮中搶占先機,異軍突起。
從電池、電動汽車到“云軌”,比亞迪以專注和創新來實現其“技術、品質、責任”的發展理念:通過創新配方實現了低成本高性能鋰電池的生產,通過創新組合集成非專利技術來實現電動汽車的成功。“走別人的路再和別人競爭是沒法競爭的,你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打法,你憑什么打贏?” 以匠心聞名的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這樣說。
2、注重創新的工匠精神使企業立于不敗鰲頭。
日本相機制造巨頭尼康受智能手機普及的影響,卡片式數碼相機的市場正在急速縮小,短短數年,其市場規模已縮小到頂峰時的10%左右,從2012年到2016年尼康的銷售額已經下降了68%。在風起云涌的新時代,已經不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是各領風騷三五年。不再有一勞永逸的技術,不再有一成不變的管理,缺乏甚至拒絕創新、只是原地踏步的精益求精和專注執著,是沒有靈魂的工匠精神,創新才是企業追求卓越的沖天動力和制勝法寶。
二、如何弘揚以創新為核心要義的工匠精神
縱覽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報告全文更59次提到“創新”一詞,這種對創新的高頻強調,表明了新時代對創新的熱切呼喚,也讓我們更迫切地感受到,創新在新時代工匠精神中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創新已成為新時代工匠精神的主旋律。
那么,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企業又該如何弘揚工匠精神?
(一)以文化為土壤,孕育新時代工匠精神
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傳統文化中的“氣”指的是一個人的精氣神,我們今天經常將其解讀為“氣質”。工匠精神的“詩書”就是工匠文化,而工匠之“氣”就源于人們對工匠文化的認同。
首先,要構建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企業工匠文化體系。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中蘊含巨大的能量,能夠在意識層面深刻影響每個人并成為所有人精神與信念的集合。
其次,要大力宣傳以創新為核心內涵的工匠文化。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業應利用各種資源多手段多渠道對工匠文化進行宣傳。以報紙雜志、企業網站以及微信公眾號等為平臺,不斷推送工匠文化解讀資料和“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大力營造尊重技能、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讓工匠精神就可以溫潤每個員工的意識,涵養整個時代的氣質,讓企業蒸蒸日上,讓國家不斷前行。
(二)以制度為基石,筑就新時代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本質是靠制度支撐起來的,企業唯有建立合理的制度才能讓工匠精神看得見,摸得著,有血有肉。
首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培訓制度。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載體,通過各類培訓讓人才不斷汲取養分,成長突破。然而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企業要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科學設置培訓內容,讓不同類型人才均可發揮各自潛力。同時要引入互聯網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職工成長拓寬渠道。企業還應讓內部各領域的領軍人物擔任導師,開展好“師帶徒”的“傳幫帶”工作,讓企業工匠的高超技能有接班人。通過制度化的培訓讓各類人才有方向、有資源是企業建立工匠制度的重要一環。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以及創新平臺,讓有天賦的員工率先脫穎而出,不被埋沒。對于一線職工在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精益改造等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合理化建議進行表彰,并在晉級進檔等相關激勵措施上進行制度性規定,讓員工從創新中獲益,真正得到實惠。
同時,企業也要建立相應的創新平臺以及容錯機制,讓有想法、有技術、有能力的員工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已經有較高水平的員工大膽革新,不斷試錯,最終成為企業精英,大國工匠。
文化為土壤,制度為基石,以創新拾匠人心、塑匠人魂,方可發揚光大工匠精神,鑄就企業的時代品格,使企業常新長青,興旺長久。
(作者單位:廈門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