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清彬 潘峰
摘 要:為了讓更好的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也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提出一種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結合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學經驗,闡述行之有效的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建議,教學模式中利用大數據網絡平臺進行有效的進行教學,鼓勵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大數據教學平臺立足于實踐,讓學生學習效果更佳。
關鍵詞:大數據;教學模式;教學質量
1.引言
在大數據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高等學校如何有效利用大數據搭建的網絡學習資源,為學生創造性設計出能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并且具有創新性的課程,進而改進學院的教學資源匱乏的情況,利用大數據憑條來促進教育的專業學科良性發展是現在高校教育信息化所面臨的最大機遇,更是教育信息化改革進程中重要的發展目標。在不丟棄傳統課堂的情況下,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高校的教育改革會面臨著越來越復雜教育的高?;A數據,高等學校作為科研與教學的重要場所,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高校教學和管理需求,全面實施基于大數據網絡信息教學模式改革,提升高校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高校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值得我們作為高校教師共同探討與付出努力去解決的問題
2.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網絡教學的意義
大數據是指在基于萬維網中由各類用戶在網絡數據交互過程中所形成的數據。大數據與常規網絡數據不同之處在于其數據規模特別龐大,根本不可能用現有的常規存儲單位衡量和計算,傳統數學統計軟件也不能夠對如此龐大的網絡數據做到有效準確的檢索、讀取、存儲。大數據作為當今的網絡時代數據集成度最高的成功典范,除了具備常規數據的普遍特點,大數據其自身也具有多樣性、高速性,規模性、價值性四個創新特點。其規模性大的方面表現為數據的龐大。比如作為高等學院的網絡數據可以分別來自學生或者老師,大數據能夠做到運算速度快、分析和處理數據及時;其特點在于表現為去掉無效和錯誤的信息,能夠為用戶決策提供科學實用的數據支持。
3.傳統高等學校教學模式的分析
在當今的傳統高等學校教學模式中,利用網絡手段也逐漸成為教學的一種有效模式和手段,很多的教學目標可以利用網絡來實現,整個的教學任務利用網絡來開展,在高等學校中,學生最大的缺點是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基于任務的驅動下才能去很好的學習,作為教師一直都在思考采用什么方式能讓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增加學習的興趣,增加教學方式多樣性,增加學習資源的趣味性,加強課堂管理,設置學習的互動環節等等。目前的網絡課程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很多學院加強了校園教學網絡的建設,缺沒有加強教學的應用效果,只是將網絡課程平臺搭建完成,然后加上課程的介紹,課程的大綱,并沒有太多實際運用于日常的教學,使得網絡平臺的搭建實用價值不高;其次,在傳統的網絡平臺中,關于互動環節搭建很少,而且運用的更少,高校的網絡課程很多都是重開發過程,缺乏實際運用。最后,網絡課程的資源缺乏特色,根本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包括有的網絡課程連最基本的課件,教案,教學大綱,課程的參考資料,導致網絡課程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網絡課程更新非常緩慢,這也使得學生對該網絡課程興趣不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因此可以得出,我國的高等學校的網絡課程建設還不完善,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完整的網絡教育體系,急需新型的技術來完善和發展,網絡課程的建設有待加強。
4.基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
在高校建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網絡教學平臺,每位高校教師都必須通過有效的培訓掌握和學習,對于教學的內容,教學過程中密切和大數據教學平臺聯系,不同的教學內容搭建不同的大數據平臺的教學環境,建立最相符的教學環境,大數據網絡教學平臺的環境應該隨著專業也知識的不同而相應的進行改變,為提高教學水平服務。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大數據教學平臺,經常更新教學資源,教學大綱,教學課件,視頻教程等等。積累基于大數據的知識庫,讓學生可以隨時瀏覽教學知識庫,隨時可以學習,包括案例和課件,另外大數據網絡教學平臺應該設置問答頻道,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在線及時交流,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樣學生的學習不再受限于地點,時間,空間。包括在教學同時利用大數據教學平臺進行演示操作,同步講解等,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5.結束語
在大數據背景下,基于大數據的教學改革模式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大數據融入到高等學校的教學是改革的趨勢,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大數據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是以傳統教學手段作為基礎,加入了大數據技術的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要讓大數據平臺的教學成效得到很好的利用和提高,必須掌握大數據教學技術,最終才能將大數據網絡平臺教學技術得到很好的發揮。
基金項目:本論文受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的“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課題資金支持。項目編號:JYXX18-010
參考文獻
[1]王鑒.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4(1)
[2]陳青之.《中國教育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6
[3]楊曉明.物理實驗創新教學策略探析[J].丹東師專學報,2012(2).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