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在線教育,微學習等反傳統教學方式和手段日趨盛行的背景下,全國上下掀起了“微課”研究,“微課”制作的浪潮,但如何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實踐的研究甚少。本文通過對國際市場營銷英語教學中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通過微課資源構建起環課堂的導學,研學,助學微課資源群,通過翻轉課堂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期為微課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國際市場營銷英語
【作者簡介】潘靜(1982- ),女,湖南湘鄉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材+PPT+講授”的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正受到來自網絡的在線教育的嚴重沖擊,在教育界,接受新科技的,擁抱在線教育的線上+線下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共識,而電子教材、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這些新產品的出現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為線上+線下教育的實現提供了現實可能。目前,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微課正在國內掀起一股熱潮,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程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專業限選課程,屬于專門用途英語范疇,其側重點與國際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有所不同,對系統理論知識的要求不如國際市場營銷專業那么高,更側重學生利用英語語言學習國際市場營銷系統理論和實操。本文作者基于學習風格理論對《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堂進行微課教學改革實踐,將系統理論知識通過微課形式展現,使學生利用課余碎片化時間能夠完成課程理論學習,在課堂上進行營銷實操,并對實踐的過程,實踐效果進行總結,為微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二、研究綜述
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對微課展開了研究和討論。一些學者嘗試以多種角度對微課進行定義,如劉明卓(2013)認為,微課是一種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視頻,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信息的新型課程形態,王覓(2013)認為,微課是在特定的學習情境里,學習者根據自我需求和目標,利用微視頻進行的網絡學習活動。蘇小兵(2014)認為微課的核心關鍵是“課”,微課是介質,是學習者與教師借助“微課”介質的互動。除此之外,微課在教學領域的實際應用價值是學者們的研究重點,并頗有爭議。其擁護者認為,在信息碎片化時代,學習著需要一種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新型數字化學習資源,而微課能夠承載起這樣的學習期望。(鄭小軍,張霞2014)其反對者認為,微課熱是出于功利動機,而不是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
通過對微課的相關論文研究,筆者發現,目前對微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課的內涵,微課的制作,以及微課的實用價值等領域,微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的相關研究不多。
三、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程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不符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市面上現有的國際市場營銷英語教材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偏重理論的教材,內容體系接近《市場營銷學》,教材對市場營銷理論進行深入闡述,案例很少。另一類是專門的國際市場營銷案例教材,教材提供了多種國際市場營銷中的案例,但設計的理論知識較少。就目前高職學生來說,這兩類的教材都不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識水平,理論類教材缺乏案例,對理論的闡述偏深偏難,高職開設《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程普遍只有周2-4課時,過深的理論知識讓高職學生無法消化。案例類教材缺乏理論基礎,對高職教師來說如何正確的與理論聯系,存在一定的備課困難,因此案例類的教材也存在一定的推廣局限。另外,對于瞬息萬變的國際營銷市場,現有國際市場營銷的紙質版教材因為其紙質出版的特殊屬性,總是要慢半拍,當年的國際營銷大事件需要幾年后學生才能接觸到,因此缺乏時效性的教材內容無法吸引喜歡新鮮事物的高職學生,缺乏吸引力。
2.教學手段單一。傳統的國際市場營銷英語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并沒有充分考量到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學生需要被動的接受知識,即使有教師在課堂中采用案例教學,也因為課時安排的原因,不能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學習。課堂中雖然有投影儀等多媒體手段,但僅僅實現了形式上的改變,從本質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
3.課程體系設計單薄。《國際市場營銷英語》的開設一般是在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第6學期,每周3學時,共54學時。前導課程有“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等課程,后續課程有“營銷策劃”、“服務營銷”、“客戶關系管理”等專業課。但在高職類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中開設的《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程,無論是課時安排還是課程體系設計上,都無法達到本科院校的高度。以我校為例,《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程開設在我校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第3學期,每周2學時,共36個學時,其前導課程和后續課程如,《商務英語視聽說》,《國際商務英語信息選讀》,《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案例分析》等更偏重英語語言能力學習,對其核心知識的導引和接續功能不夠健全。
四、微課在國際市場營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環課堂的微課資源群建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可以解讀為:通過微課資源構建起環課堂的導學,研學,助學微課資源群,通過翻轉課堂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微課導學是指教師在在線教學平臺(世界大學城空間)上傳課堂相關的電子導學地圖,通過導學地圖為學生系統微視頻、微問題、微背景等系列的微資源,正如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師胡鐵生所言:“一節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高潮的環節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若時間太長,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微視頻的時長只有3-5分鐘,如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程中的國際市場營銷環境單元,因為涉及到政治,經濟,人文,地理等多維環境,教師從中選擇了“比較優勢與絕對優勢”“出口環節中可能遇到的阻攔”“進口環節中可能遇到的阻攔”“文化因素對國際市場營銷的影響”等四個重點難點制作了微視頻,并針對每個視頻提供2-3個課前導讀問題,同時提供1-2個相關背景知識的微背景資源。保證每條微資源學習時長在5-8分鐘。微視頻是研學是指以小組為單位,對課前導讀問題,視頻進行討論,并將疑問發布在在線教學平臺(世界大學城空間)。教師在課堂上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并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實踐。微課助學是指教師提供每條視頻2-3個自測題,每個單元一套自測試卷等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反饋。
2.基于微課的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堂管理。環課堂微課教學資源群的建立有利用打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微課課堂。通過課前導學資源,學生能夠利用較短的時間對課堂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有利于教師利用較短課時集中進行理論答疑和實踐指導。當然,相比傳統課堂,教師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多出2-3倍,也需要教師心中有地圖,懂得充分發揮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循循善導,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大大高于傳統課堂。同時,對學生而言,課前導學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通過導學,課前預習更具有針對性,但課前預習的時間延長了,預習難度加大了,對部分學習積極性欠缺,或者自學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來說,這樣的微課導學難度要遠遠高于傳統課堂。
通過課中研學,教師通過在線平臺上收集到的學生疑問進行梳理和解答,并對學生課前導學內容進行檢查,對個別同學的非典型問題,則教師通過在線平臺單獨解決。這種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對學生的自學效果予以及時反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深入學習,重點,難點,疑點能夠一一得到解答,順利完成學生的知識內化。對于學生而言,在教室里與老師的交流從單向的被動聽課變成了雙向的知識反饋與互動,學習的過程從簡單的學習,聽課,變成了研究和學習。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長限制,教室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但是通過環課堂的微課資源,教師能夠充分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特點。
課后助學視頻自測題,單元自測題,通過在線平臺的實時評分,能夠幫助學生反思自己在課堂的收獲,并從中發現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教師也能通過這種形成性測試迅速的掌握學生的問題,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或改進手段。課后助學是學生、教師的雙向反饋,這種反饋能夠促進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共同進步。
五、反思
基于微課的國際市場營銷英語課程改革,實際上是通過環課程的微課資源建設,彌補傳統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單一,滯后的缺點,打造立體的,更有針對性的課堂。但這種課堂的建立,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學識要求,同時雖然課中的時長是固定的,但是課前和課后的預習和復習時長被延長至2-3倍,對部分沒有自主學習習慣的學生來說也是巨大挑戰。一節微課可能讓學生教師都感到新鮮和有趣,但是整個課程全部采用微課形式,會使得課程臃腫并可能侵占其他課程的課外學習時間,最終被學生放棄。因此微課中的核心“微資源”的選取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微課的成功與否。
參考文獻:
[1]畢素梅,蓋玉潔.“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6(27):112-114.
[2]葛志瓊.國際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03):10-12.
[3]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對微課應用的再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4,32(05):34-40.
[4]魏守道.基于能力導向的國際市場營銷教學改革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03):199-201.
[5]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