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棟 黎普明 強軍鋒
摘要:高校共青團“推優”工作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本文針對當前西藏高校共青團“推優”的現狀特別是存在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 推優 意義 問題 思考
推薦優秀共青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以下簡稱“推優”)是高校共青團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共青團政治屬性的重要體現,是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高校共青團“推優”工作進行研究和分析,對于深化和推進高校共青團改革,充分發揮高校共青團的職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共青團“推優”工作的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在第五章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對團員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是團組織的基本任務。高校作為青年群體的集中地,匯聚了大批的優秀共青團員,把優秀的共青團員推薦給黨組織作為黨的發展對象既是黨對共青團提出的要求,也是共青團作為黨的得力助手和堅強后備軍在工作中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對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可見,做好大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不僅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切的重要問題。通過開展“推優”工作為源源不斷地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對于鞏固和擴大黨在青年中的執政基礎,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高校共青團“推優”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通過對西藏各高校的走訪和調查發現,在各高校黨組織的親切關心和正確領導下,高校共青團“推優”工作科學部署、穩步推進, “推優”程序規范有序,“推優”對象質量穩步提升,得到了黨組織的充分肯定和認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作能動性不足,作用發揮不夠。《中國共產黨章程》第十章第五十一條就黨和共青團的關系作了深刻的闡述:“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推薦優秀共青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是黨賦予共青團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高校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渠道。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部分共青團組織存在重視程度不夠、責任意識不強,主動作為不足等現象,沒有以高度的政治自覺主動、積極地發現、培養和推薦優秀共青團員,工作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由“我要推”為“要我推”。同時,部分黨組織在發展黨員時也存在程序不規范現象:在發展黨員前未征求團組織的意見,只是在整理發展材料時,讓團組織負責人簽字蓋章,形成了“黨組織確定對象、團組織審核通過”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共青團組織責任缺失的現象。
(二)“推優”制度不夠完善。“推優”工作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黨組織重視、共青團員關心,關系到共青團組織的凝聚力,關系到團組織在團員青年中的形象和地位,關系到后期黨員的質量。當前,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發出“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的莊嚴宣示,表達了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堅定意志,把對黨員的各項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作為發展黨員的最基礎工作,“推優”工作具有關口前置,從源頭上保障黨員質量的重要作用。但據筆者了解,部分高校仍然存在“推優”機制不完善、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等問題,“推優”工作無章可依,部分環節憑經驗辦事,導致“推優”工作難以完全達到黨組織的要求,難以完全滿足共青團員的期望。
(三)“推優”評價不夠科學。許多高校在制定“推優”細則時,雖然對“推優”對象的思想政治、學習成績、日常工作、創新創業、志愿服務等方面做了明確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偏重于學習成績,將體現綜合素質的“推優”工作變成單一的學習成績排名推薦工作。導致部分“推優”對象對黨的歷史和理論知識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存在入黨動機模糊,政治意識淡薄等現象[1]。究其原因,在于學習成績是客觀存在,既能定性,又便于量化。歸根結底,還是個別團組織工作方式簡單,手段單一,責任感缺失。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一)高校共青團要主動作為、勇擔重擔。高校共青團組織要真正把“推優”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切實擔負起黨組織賦予的光榮使命。一是要發揮組織優勢,充分利用每個學院、系部、班級都有團組織、團干部的優勢,加強對團員的考察、培養力度,經常性組織團員青年學習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和最新理論成果,教育引導團員青年心中有黨、心中愛黨,自覺主動向黨組織靠攏。二是要建立完善科學的日常管理機制,動態監測機制和定期考核機制,客觀詳細地把團員青年特別是具有強烈入黨意愿、已遞交入黨申請書、正處于組織考察期的團員青年在思想政治、工作學習、社會公益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及時主動地報告給黨組織,為黨組織發展黨員提供第一手的參考資料。三是要把“推優”工作與黨組織發展工作銜接協調起來,在“推優”前認真要聽取黨組織及學生黨支部的建議,結合黨組織的意見開展工作。否則,“推優”結果可能與黨組織的工作相悖,出現偏差。
(二)不斷完善制度。高校共青團要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完善“推優”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時將黨的最新要求體現、貫穿在制度中,切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在制定完善 “推優”細則時,首先,要對照《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等相關規定,全面了解掌握入黨程序,避免程序失當。二是要廣泛征求黨組織、黨員和廣大團員青年的意見,使“推優”細則真正符合黨的要求,滿足團員期待,體現規范性、科學性和代表性。三是要便于操作,對“推優”的條件要盡量明確清晰,最大程度做到量化考核,對“推優”程序要科學規范,使團干部在實際工作中便于執行。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推優”細則出臺后,一定要定期組織團干部進行學習培訓,使他們增強政治意識,明晰“推優”工作、熟悉“推優”流程。
(三)重視綜合評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青少年成長成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指明了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和成長道路,從“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到“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再到今年的“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無不體現了黨中央對青年在思想政治、知識學習、道德情操、精神品格等方面的綜合要求。作為優秀的團員青年,黨組織的發展對象,高校共青團在“推優”時一定要重視對團員青年的綜合評價,要結合當前正在各高校推廣實施的第二課程成績單制度,建立客觀、綜合、系統的記錄、審核、評價機制,將學習成績、思想成長、實踐實習、志愿公益、創新創業、文體活動、工作履歷、技能特長等有機結合,使“推優”對象確實面面俱優,讓“推優”工作真正成為一個推薦一個人,教育一批人,影響一群人,帶動一片人的有效激勵機制[2]。
高校共青團“推優”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作,各級共青團要本著為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標準、規范程序,為黨的事業興旺發達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葉展航,鄭偉旭,吳紫瑩.高校“推優入黨”工作現狀探析——以 GY 大學為例[J].長江叢刊·理論研究,2016,(07).
[2]劉航,張晨玥.我國高校共青團“推優”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05).
(本文為西藏農牧學院黨建理論研究課題:《新形勢下高校推優機制研究》,課題編號:D201706;作者簡介:[1]蘇棟,西藏農牧學院團委副書記,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黎普明,西藏農牧學院團委書記,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強軍鋒,西藏農牧學院軍事理論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大學生軍事理論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