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標題十年治礦
作者姓名季春紅
工作單位光明網
圖片說明
2017年5月15日,浙江湖州德清縣乾元鎮城北村,大友轉水灣石料廠礦山治理工程現場,一位工人用竹簽對山體防護網進行加固。10多年來,浙江湖州大力推進生態治理,讓昔日的廢棄礦山變成了休閑公園、生態村莊與新興產業功能區。



作品標題深山里的“蜘蛛俠”
作者姓名董芳忠
工作單位《中國消費者報》



圖片說明
北京公路史上最大規模山區公路沿線地質災害治理防護工程近日開工。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京西主要公路門頭區108、109國道上看到,在112公里的沿線上,300多名“蜘蛛俠”工人在公路旁的山間穿梭作業安裝山體護網,以減少地質災害。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公路施工沿線采訪了這群“蜘蛛俠”工人,他們是清一色青年軍,年輕些的二十出頭,最大的也不過三十多歲。據路政門頭溝分局負責人介紹,這些有著“山猴子”之稱的工人,主要來自四川大涼山,他們自幼生活在山里,都有在山區五年以上的施工架線的工作經驗,爬山是他們的特長,各個如同山猴子一樣在山間行走自如,他們相當于軍隊里的特種兵。
鞋兒破,帽兒破。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穿著破衣爛衫的工人確實不少,不是他們沒錢買衣服,而是他們所干的工作,實在不給面子,每天工人穿梭在山石鐵網中,一件新棉襖,用不了一周時間,新棉襖就成了破衣裳,不過他們也無怨無悔。“我們就是干的這個工作。”一位穿著“濟公衣裳”的工人說。
據介紹,北京門頭溝位于北京城區西側,是北京市唯一的純山區,其中公路總里程的93.8%為山區線路,春、夏季等是門頭溝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的時節。公路旁山體高度一般達40到60米,有的達到近百米高,經常有零星墜石,如遇特大暴雨,極易誘發崩塌、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95%以上的路段選用了掛網防護。



作品標題網紅義丐“謝傻子”
作者姓名陳 彬
工作單位安徽淮南市委宣傳部




圖片說明
淮河之濱,舜耕山下,一個行乞老人將中國積德行善的傳統美德演繹到了極致。他是當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名人”,他住淮南市孔店鄉舜南村,本名謝海順,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謝傻子”,年輕網民為他拍攝視頻傳上網,追捧他為網紅“義丐”。


作品標題中國石化北海項目兩年接卸LNG242萬噸
作者姓名胡慶明
工作單位《中國石化報》
圖片說明
7月21日,載有16萬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氣)的巨輪“中能福石”緩慢駛入北海鐵山港碼頭。從澳大利亞引進的LNG,豐富了我國清潔能源供應,可加快推進能源結構優化,為實現天然氣供應多元化再添保障。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北海LNG項目自2016年4月投產以來,累計接卸LNG船38艘、LNG242萬噸,與使用燃煤相比,可減排二氧化碳880萬噸、二氧化硫8萬噸,相當于每年植樹3600萬顆,為華南地區的碧水藍天和天然氣保供做出積極貢獻。圖為載有16萬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氣)的“中能福石”號巨輪在進行安全有序卸氣工作。


作品標題本溪社火
作者姓名秦 波
工作單位本溪縣文化局
圖片說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溪社火”也稱武秧歌,是流傳本溪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
每年正月十五是活動高潮,本溪社火的表演,主要以傳統曲目為主《對松關》《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等。
本溪社火具有民俗性、融合性,充分體現了本溪地區民間習俗特征是中原文化與東北文化進一步融合交流的產物,從中可以悟出其祛溫壓邪,納富求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