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經》林潔如
一些知名景區游客人數已經開始下降,表明高票價已經制約影響了旅游消費的增長,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日有多則消息稱,十一黃金周多地景區門票要為游客減負。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部署,9月底前,一批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將降低。截至8月29日,314個景區已降價或擬降價,其中包括121個5A級景區,很多景區的降價幅度超過30%。
6月28日《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發布后,目前,我國已有21個省份出臺或公布157個景區降價或免費措施,還有157 個將在“十一”前宣布降價。這314個已經或即將采取降價措施的景區中,有5A級景區121個,4A級景區155個,實行免費開放的景區30個。降價幅度在30%以上的景區29個、降幅達20%至30%的景區有48個。據了解,陜西、江蘇、山西、湖南、山東、青海、湖北、安徽等地已出臺國有景區降價的具體方案或計劃,以山西為例,山西省發改委宣布,將其國有及國有控股A級景區門票價格繼續執行統一降價15%的優惠政策,執行至2019年底。
在已經明確降價措施的景區中,揚州瘦西湖旺季票價從150元降至100元,青島嶗山旺季票價從245元降至180元,陜西華山風景名勝區旺季門票價格由180元降為160元,新疆喀納斯、白哈巴、禾木通票旺季票價從295元降至195元,湖北黃鶴樓景區門票價格從80元下調至70元,曲阜“三孔”景區聯票價格由150元降為140元。
在山西太原上大學的趙清向《新產經》表示,去年國慶放假期間宿舍四個人張羅著去平遙古城去玩,但景區套票每人480元的“高價”讓四個人都望而卻步。但今年咨詢過后,發現9月27日世界旅游日當天,平遙“一城兩寺”均實行門票半價優惠政策。“用去年的套票錢,今年可以玩全程,吃住都不愁了。”在這樣出游成本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以旅游日為由頭的優惠活動自然備受百姓期待,而如今,依靠政策獲得的這波“降價潮”又能維持多久?消費者到底能得到多少實惠呢?
不少消費者反映,近期景區降價動作遲緩,部分景區的降價方案也不盡如人意,“象征性”的10元降價也是讓人哭笑不得,與之前漲價速度相差甚大。山西紅馬國旅相關負責人也向《新產經》表示,就當前各地區景區門票實行的降價措施其實對團費的影響還是很小的。因為團費里除了門票,還有機票,食宿費等花銷,出游高峰期食住行的花銷還是占大部分,目前團費還是靠著景區的淡季旺季有明顯起伏。
面對消費者指出的門票降價“無誠意”,中研普華研究員胡麗表示,景區門票降價是眾望所歸,也是大勢所趨,但是這種降價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該讓國有景點景區先行試水,從控制門票漲價幅度到鼓勵非周末促銷、從有條件建立免費開放日到分批降價,再到普遍降價。這是對景區既得利益的一次剝奪,所以降價幅度需要一個過渡過程,建議消費者耐心等待,并監督景區的降價實情。
近年來,網上流行一句“有錢人才敢在國內游,窮人都出國了”,論其中的無奈,已經度過蜜月的李瑜(化名)給《新產經》算過這樣一筆賬單,在提前定好機票的情況下,從北京出發到桂林和從北京到曼谷相比,國外游甚至會比國內游節省一千左右,吃住行海外和國內消費基本對等,但是國內熱門景區的門票相對較高,而且國內熱點景區游客較多,景區過于擁擠。對比過后,海外游便成了首選。“為什么出國度蜜月,是因為窮,都是因為窮。”李瑜笑稱。胡麗表示,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民素質的提升,全民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特征。全民旅游的時代正在到來,民眾需求凸顯,這種需求對旅游發展也是極大利好的,在降價之前,人們有旅游的需要,卻不得不出于經濟的考慮,在景點景區門票價格居高不下的時候,如果一大家子出游,那門票就是一個家庭不小的支出。所以,對于平常百姓而言,降價是真切的呼聲。
國家統計局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當前國內景區門票價格“太高”或“偏高”的占72.3%。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一些知名景區游客人數已經開始下降,表明高票價已經制約影響了旅游消費的增長,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旅游研究院總統計師唐曉云表示,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公園等是全民所有的公共資源,具有較強的公益性,但現在一些景區過度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地方也過分依賴門票經濟。唐曉云認為,要使得這些景區回歸公共資源景區的本質,充分釋放老百姓的旅游消費需求,提高民眾旅游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降低景區門票價格勢在必行。
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以利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公園等公共資源建設,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為5A級,且現行價格水平較高的國有景區為重點,降低偏高門票價格,并積極推動4A級及以下國有景區降價。其中明確要求通過開展定價成本監審或成本調查,剝離門票“額外負擔”等措施,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前,切實降低一批重點國有景區偏高的門票價格。
面對不斷漲價的景區門票,網友戲稱“仗著風景好,逢節必漲”。究其原因,四川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查建平認為,供求失衡是門票經濟存在的深層次原因。重點國有景區主要以國有資源、公共資源為依托。特別是一些核心景區資源稀缺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國內旅游需求快速上升、優質旅游資源供給有限的背景下,即使漲價也不擔心客流量,因而缺乏豐富旅游產品、尋求主動轉型的動力。
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在越來越多的重點國有景點進行降價的行業引導下,固守“門票經濟”的景點將一步步失去旅游優勢。胡麗認為,要把旅游經濟做好,必須從上而下進行整體改革。首先,有關部門應積極督促引導所管范圍內的景區的門票價格變革,比如規定門票應該更透明化,不能明降暗升高,尤其要做到價格公開公正。其次,要整治景區價格亂象,防止旅游景區門票價格被倒賣提升。最后,要制定科學的門票價格體系。
當代社會,全民旅游已成為一種風潮。我國旅游業在接待能力、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時,門票經濟卻成了高質量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如今,仍有許多景區認為制定較高門票就能獲得較高收入,爭取星級景區評定也是為提高門票價格創造依據,門票經濟依賴癥嚴重。事實上,由于旅游產業的強關聯性和帶動性,一些景區降低或取消門票后,旅游收入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大大增加。例如,2002年杭州西湖景區實行免門票以來,十多年間,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收入增加數倍,人流量增加帶動當地餐飲、零售、住宿、交通等相關行業迎來井噴。洪群聯表示,很多景區發展思路傳統陳舊,理念創新刻不容緩。旅游功能單一且鏈條短,是破除門票經濟的難點之一。一些景區旅游消費主要集中在“吃”“住”“行”,衍生和附屬產品開發創新不夠,“游”“購”“娛”明顯不足。
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表示,今后景區應關注品質、重視價格、立足提升。景區應從管理理念、營銷管理和產品管理等方面增強創新能力,政府相關部門要注意加強景區轉型升級的具體指導,加強對景區行業發展的政策研究、規劃引導、行業統計數據信息反饋和標準體系建設,扶持景區行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