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國家設置新聞傳播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與學術型碩士不同,MJC更側重專業實踐并培養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全能型”媒體從業人員。媒介的高度融合使現今的信息社會快速進入全媒體時代,媒介形態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對新聞轉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培養新聞實務人才的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更應該革新培養模式。
一、全媒體時代對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影響
1.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才培養理念變化
伴隨著媒介環境和信息傳播方式發生巨大變革,新聞專業碩士培養理念和模式構建需要改變。面對“全民記者”的傳播現實環境,業界與學界之間存在矛盾、高校打造復合型的“全能新聞人才”能力較弱、無法提供市場需求的新聞傳播高層次人才,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2.全媒體時代新聞從業人員標準變革
在全媒體語境下,微信、微博、知乎等都可作為發聲渠道,人人均是公民記者。媒介環境的變化使得媒體從業人員面臨更大的挑戰,新聞專業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全媒體新聞傳播能力。媒體從業人員也從原有的采訪、寫作、編輯等基本能力,轉化為具有新聞信息采集、策劃和信息整合思維和全媒體整合傳播的能力。
3.全媒體時代新聞教學內容需要改進
新聞傳播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應以打造融合型人才為出發點。打造融合型人才的過程中,傳播技術選擇、受眾行為評估、傳播效果分析等一系列問題為教學添加了新的內容,超越了以往的單一的學科知識。
二、當前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困境
1.課程設置以理論學習為主,不重視實踐
在目前設置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的高校中,理論課程仍占據較大比例,實務課程少,實踐性偏弱。在全媒體語境下,新聞從業人員應具備多項技能。培養過程中,由于經費不足導致的教學設備老化、實習機會較少、實踐考核不嚴謹等問題,嚴重困擾了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的能力培養。
2.培養過程與學術型碩士混淆,缺少特色的培養模式
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已成立8年,許多院校還沒有脫離學術碩士學位的培養領域,課程和教師資源還存在重疊,對碩士學位的培養缺乏明確的認識,甚至存在忽視自身條件擴大招生規模的情況。具體而言,就是存在理論與技能脫節、教學與實踐脫節、與全媒體環境脫節、人才培養方式與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
3.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缺乏科學性
全媒體語境下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全面技能不同,各高校對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的評價體系相對單一,主要以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為主。以學術和理論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方式,使得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忽視實踐的重要性,畢業考核以論文作為唯一形式,無法引起學生對于實踐的重視,從而導致學生動手能力較弱。
4.師資隊伍實驗配備尚待完善
國務院學位辦明確指出,構建‘雙師型的師資結構。但目前,“雙師型”的師資結構仍未得到貫徹,許多高校在引入實踐導師的過程中,將學歷作為評價的第一標準,大部分教師在科研和理論方面具有較高的成就,但實踐能力不足。
三、全媒體背景下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路徑
1.構建符合全媒體語境的課程培養體系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手機等媒介開始顛覆傳統的媒介構成了一個新的媒介網絡,新聞從業人員需要成為“多面手”。首先,應人性化改革學制:新聞專業出身的學生,建議學制為兩年;其他專業學生,建議改為三年。本科階段已接受過采、寫、編、評等基礎教育的學生,應加強媒體融合訓練不需在研究生階段重復學習。其次,改革課程體系,學生可以按需選擇課程,還可以加入行業課程、地方或學校特色課程、綜合素養課程等。
2.重視實踐,構建特色鮮明的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培養目標
實習是新聞傳播專業碩士培養的重要一環。首先,要打造高校內部的媒體實驗平臺,將目前較為前沿的影像剪輯、可視化報道、大數據分析、圖片制作等多個工作平臺集于一體,切實鍛煉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的實際操作能力。其次,積極拓展實習實踐基地,與新聞媒體合作,也要保證實踐基地的領導和導師可以有效指導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的媒體實踐。
3.設計多元化考核標準
針對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評價體系,各高校應設計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側重對其實踐性和專業能力的評價。在校期間,評獎評優的標準,可加重實踐作品所占比例。在實習成績鑒定方面,可將學生的實習作品加入畢業考核中,改革以論文為主的畢業考核形式。
4.構建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應與業界建立聯系,建立互通渠道,以各種形式使學生及時了解業界前沿動向,從而調整自身知識結構、技能儲備,以應對挑戰。首先,高校提升任課教師媒體工作經驗的要求。已經在崗的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到媒體行業交流一段時間,及時學習最新的媒介技術。其次,可以聘請業界專業的從業人員作為“校外導師”到校任教。不同類型、不同特長的教師可以將他們的工作內容以案例的形式進行交流。
四、結束語
目前,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的招生人數逐年增長。各大高校應正視培養人才過程中的不足,構建符合全媒體語境的課程培養體系,重視實踐技能培養,打造有特色的“雙師型”師資結構,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全面考核學生,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融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明德,劉禪君.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反思與變革[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7):23-26.
[2] 李春雷,曾婭潔.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外實踐雙向考評機制[J].新聞界.2014(10):76-80.
[3] 董天策. 新聞與傳播專業型碩士的培養目標與模式[J].新聞與寫作2014(4):66-68.
作者簡介:王曉晨(1984—),女,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新聞傳播。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G17DB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