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犯罪現場勘查是刑事偵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綜合性初步偵查活動,也是一項復雜的初步偵查手段,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犯罪的形式智能化、復雜化、暴力化,犯罪手段日益技術化、信息化、分工協助化,犯罪危害增大,犯罪現場潛在著很多意識不到的危險,給技術人員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技術人員的自我保護決不能掉以輕心,本文將從犯罪現場中的危害源種類、防范對策與措施及在犯罪現場勘查中的一些良好習慣進行論述。
關鍵詞:犯罪現場 勘查 危害 技術人員 保護
犯罪現場是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地點和其他留有犯罪有關的痕跡物證的場所、以及與犯罪有關的各種現象、狀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人員對于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尸體應當進行勘驗或檢查,因此對犯罪現場勘查是公安機關的一項法定職責,犯罪現場勘查的主體在刑訴法上規定為偵查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執行犯罪現場勘查任務的偵查人員被稱為技術員或技術人員。本文論述的是技術人員的自我保護,在實際工作中對于保護談的多的是現場保護,現場保護是指對犯罪現場進行警戒封鎖,使其在勘查前保護案件發生、發現時的狀態的一項專門工作,現行的許多法律制度和文獻著作都對現場保護作了詳細的規定和論述,筆者認為現場保護是現場勘查工作開展前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作為犯罪現場勘查主體的技術人員的自我保護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法律法規中并沒有相關的規定,僅在公安部2005年10月1日頒布并實施的《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規則》第二十七條規定,公安機關應當為現場勘驗、檢查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保護設施和器具。現場勘驗、檢查人員應當增強安全意識,注意自身防護。對涉爆、涉槍、防火、制毒、舍危險物質、危險場所等可能危害勘驗、檢查人身安全的現場,應當先由專業人員排除險情,再進行現場勘驗、
檢查。
公安機關日常工作中要面對的犯罪現場是各種環境復雜多樣,犯罪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犯罪人員的思想千奇百怪,潛在著很多的意想不到的危險,近幾年,屢屢出現技術人員在犯罪現場勘查時受傷甚至犧牲的情況,我們在感到由衷的敬意和敬佩時也不免扼腕嘆息,因為有些時候我們多一點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識,有些傷亡完全能夠避免或減輕,隨著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專業化、技術化,不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的極大的危害,對于技術人員在現場勘查中的安全也是一種挑戰,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因此在現場勘查中必須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更有利于技術人員去開展現場勘查工作,《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規則》中對技術人員的自我保護僅做了概括性的規定,在這里,筆者將對犯罪現場勘查中技術人員的自我保護淺談一些認識和理解。
一、犯罪現場中的危害源種類
(一)現場環境及條件危害
犯罪現場中的環境和條件是犯罪現場中客觀存在的,是技術人員無法掌控和改變的,很多時候技術人員不得不在客觀存在的犯罪現場惡劣的環境和苛刻的條件下開展現場勘查工作。有些犯罪案件中,嫌疑人作案的方式為攀爬管道、陽臺、窗戶、高樓,在案件偵查與現場勘查時,為了弄清嫌疑人的路線,查找重要證據,技術人員不得不重復嫌疑人所走過的“路”,雖然技術人員在一些犯罪現場中可以借助相關的工具,但現場的條件依然可能對技術人員的人身造成滑到、跌落、摔傷、高墜的危險;有些案件的地點或關聯的物證在高山密林、江流湖泊、懸崖峭壁上;有些案件的發生在暴風驟雨、冰天雪地、驕陽似火的天氣,技術人員必須冒著風霜雪雨、嚴寒酷暑的自然環境開展現場勘查工作;有些案件的現場處在拆遷房、危房等場所中,技術人員必須冒著坍塌的危險開展現場勘查工作。
(二)現場勘查技術裝備危害
在現場勘查中,顯現指紋要使用各種金屬的粉末和化學試劑;提取生物物證要用各種特種的光源發現;在室內實驗室檢驗痕跡物證進行特種照相時,要使用不同波段的光源,這些粉末、試劑及光源對人體都有一定的傷害,在短期內無法察覺,更容易被忽視,但要防范對身體長期的危害。
(三)爆炸案件現場危害
爆炸案件現場是指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導致某種物質發生爆炸而造成建筑物和其他公私財物毀壞及人畜傷亡的地點、場所。刑事案件中的爆炸案件是嚴重的暴力犯罪案件,在我國新疆地區的東突組織制造了許多爆炸案件,內地發生的爆炸案件近年也日趨增多,爆炸案件的特點是人員傷亡較多,現場破壞性大,后果及其嚴重,而且在現場勘查中有很多不可預料的危險因素,比如隨時可能坍塌的建筑物,技術人員臨場時還有未爆炸的裝置,爆炸裝置需要移動、排除或拆解,有些現場嫌疑人尚未控制,可能遙控起爆爆炸裝置,有些嫌疑人作案時會針對受害人及偵查人員設置陷阱式爆炸裝置,在現場一些看似隨意的動作即可引起爆炸,防不勝防。
(四)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對于現場勘查人員來說是非常常見的,有不可預知性,隱蔽性,因此在技術人員勘查現場過程中感染病原體的風險越來越大,勘查現場接觸的人員可能攜帶艾滋病、乙型肝炎等傳染性疾病,我們每個人對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可以說至今都心有余悸,如果在現場上的人員中有人是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的攜帶者的話與之接觸是非常危險的;在室內勘查高度腐敗的尸體現場時空氣中充滿了病菌、有毒氣體,這些都危害著技術人員的身體安全。
(五)化學危害
化學危害主要來自于火災現場和一些特殊現場,指的是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危害,這類現場中不但建筑物結構很不穩定,隨時都可能出現房屋的坍塌,還存在有可燃物爆炸、燃燒的化學物質產生毒氣、缺氧、有腐蝕性物質泄漏等危險。另外檢驗時使用強酸、強堿等化學試劑操作不當會造成直接傷害,而且大多數有機化學試劑對人體都有一定的危害,個別的還能致癌。
二、犯罪現場危險因素的防范對策和措施
(一)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公安機關基層刑事技術人員承擔著絕大多數案件的現場勘查工作,由于基層的警力嚴重不足,且案件日益增多,任務繁重,導致了在勘查現場時對自我保護的意識降低,加之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和配套措施,自我保護幾乎成了一句空話,有些技術人員在勘查現場時連基本的防護裝備都不攜帶,嚴重影響了基層技術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在不得不完成這么多案件現場勘查工作的時候更不能放松自我保護的意識,在任何現場勘查工作中都要在思想上警惕和戒備,把現場的情況想的復雜些,這樣才能更加輕松應對現場勘查工作。
(二)參加培訓學習,擴寬專業知識面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犯罪的形式智能化、復雜化、暴力化,犯罪手段日益技術化、信息化、分工協助化,犯罪危害增大,潛在著很多意識不到的危險,給技術人員勘查現場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技術人員的思維不能停留在傳統的犯罪形式和手段上,而應當結合實際勘查工作,在工作中發現新問題,新情況,研究新的犯罪形式和手段,針對非傳統的犯罪形式和手段參加專業培訓學習,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能提高現場勘查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又能在置身于日趨復雜的犯罪現場中很好的保護自身安全。
(三)開展現場勘查工作應依規則規范操作
不僅是開展現場勘查工作,做任何事情都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筆者認為按照現場勘查的工作規則及流程開展工作,是大前提,更是能夠開展好工作和保護好自身的法寶,一些案件現場勘查正是由于未依照工作的規則與流程規范操作,才導致了技術人員自身安全受到危害,比如應當先由專業人員排除險情、先行處置的現場未按流程操作;比如該向相關人員了解現場情況的未了解,盲目的去開展工作;又比如該巡視現場的未進行現場巡視,嫌疑人是否還留在現場處于未知狀態;比如應該攜帶防護裝備的未攜帶防護裝備,讓外界的有毒有害物質嚴重傷害到自身,等等,很多都是最基本的規范,確往往在實際工作中掉以輕心,忘記了現場的復雜性與潛在危險性,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關于怎么開展現場勘查工作,有相關的專業教程可參考閱讀,很多技術人員僅在大學中學習過相關課程,參加工作后就很少閱讀理論書籍,其實基礎理論知識是能很好的指導實際工作的,基礎理論知識就是在千千萬萬的實際工作中總結來的。公安部于2005年10月1日頒布并實施的《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規則》,分總則、現場勘驗檢查職責的劃分、現場保護、現場勘驗檢查的組織指揮、現場實地勘驗檢查等十四個章節對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工作作出了規范,這也是技術人員開展工作的指南。
(四)開展現場勘查工作應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與
器具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規則》中規定公安機關應當為現場勘驗、檢查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保護設施和器具。在現場勘查工作的自我保護中,意識先行,但更要不忘預防,配備安全防護設備與器具是工作的要求更是自身安全的一道屏障,不僅能提高應付現場復雜的情況的能力,防止和避免現場條件對自身的傷害,還能擴大現場勘查的范圍和深度,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在實際勘查工作中一些自我保護的良好習慣
(一)在開展任何一類案件的現場勘查前,要仔細向相關人員與知情人員詢問和了解現場的情況與結構,并對有些不可預知的情況作出合理的推測,以降低對現場的不可預知性。
(二)在爆炸現場與火災現場等一些特殊的犯罪現場勘查工作開展前應由專業的人員處置完畢后方可進入現場開展工作,特殊的犯罪現場因其犯罪手段與方式的特殊性,不是一般技術人員能處置的,處置具有專業性與特殊性,《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規則》也作了詳細的規定,因此這類現場不可冒然進入開展工作。
(二)進入現場后不要隨意觸摸現場中的物品,隨意變動現場中的物品的狀態,不要隨意的走動、吸煙、吃東西。
(三)在現場處理物品、檢驗痕跡物證時要小心,防止割傷皮膚。
(四)勘查尸體現場時,特別是室內的高度腐敗的尸體時要著防護服、防毒面具、橡膠手套及膠套。
(五)注意個人衛生,在任何一類現場勘查結束后要勤洗手,在現場勘查中如果衣物被污染要及時更換。
公安機關的許多業務部門每天都要與犯罪分子接觸,與之做正面的斗爭,充滿著危機與危險,每年因公犧牲的公安干警人數很多,作為犯罪現場勘查的技術人員雖然與犯罪分子沒有正面的接觸,但身邊依舊是“危機四伏”,有些傷亡是無法避免的,但要最大程度的減少無謂的傷亡,生命對于每一個人只有一次,珍惜生命,保持健康體魄,是開展任何工作的前提,技術人員的自我保護,關乎個人的生命健康,關乎刑事技術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更關乎公安機關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 劉鎮.等. 淺談現場勘查技術人員的人身保護.中國痕跡檢驗技術的創新性研究與實踐.2006.12.
[2] 沙貴君.等.犯罪現場勘查學教程.群眾出版社.2008年版.
[3] 呂云平.等.犯罪現場勘查教程.群眾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簡介:蘭建平(1986.06--);性別:男,籍貫:湖南省汨羅市人,民族:漢族,學歷:本科,畢業于湖南警察學院;現有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現場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