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金融創新的步伐在不斷推進,本文以中信銀行一億公款被挪用為案例,結合《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闡述了此次案例發生的過程,分析了中信銀行在此次案件中的所凸顯的問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內控要素;挪用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金融創新的步伐在不斷推進,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也隨之增加,面對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的探討,就逐漸成為決定我國商業銀行能否持續、穩步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一、“中信銀行一億存款被挪用”案件介紹
本文以中信銀行一億存款被挪用為例,以內部控制的五要素為分析點,將與人們息息相關的銀行同內控聯系起來,以下是對中信銀行和中信銀行一億存款被挪用案例的介紹。
(一)中信銀行概況
中信銀行原稱中國實業銀行,創立于1987年,2005年底改為現名。中信銀行是中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之一,總部位于北京。中信銀行為中國大陸第七大銀行,它是香港中資金融股的六行三保之一。
中信銀行是中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參與國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2007年,中信銀行實現A+H股同步上市,躋身于國際公眾持股銀行之列。2009年,中信銀行成功收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建立了國際化經營平臺。同時,中信銀行在中國內地還設有浙江臨安中信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設有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和振華國際財務有限公司等3家附屬公司。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澳門、紐約、洛杉磯、新加坡和中國內地設有40多家營業網點,擁有員工1700余名。
(二)“中信銀行一億存款被挪用”事件
一次例行的年終對賬,令東風汽車公司發現一億元的存款不翼而飛。
2010年2月1日,東風汽車公司財務人員與中信銀行武漢梨園支行(以下簡稱“中信梨園支行”)對賬時被告知,公司持有的1億元的存款單是假的,公司在該支行的賬上僅有164.20元。次日,東風公司向武漢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報案。
警方調查發現,這是一起策劃得十分周密的公款挪用案,資金流向了李志勇等人的賬戶。
李志勇因急需資金周轉,勾結中信梨園支行客戶經理潘曉翔,私刻了“東風汽車公司社會保險中心財務專用章”、“東風汽車公司社會保險中心”、“汪向東印”等印章,并偽造了一套完整的東風公司印鑒卡等開戶資料,分兩次把東風汽車公司存在中信銀行梨園支行的1億元轉走挪用。
二、“中信銀行一億存款被挪用”案例分析
(一)控制環境失效
1.公司的組織架構不完善
我國商業銀行在多年的制度建設中制定科目繁多的規章制度,累積了種類復雜的各項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層次劃分過多則嚴重影響了銀行機構的信息傳遞速度,同時造成其內部控制功能失效,增加了道德風險,使某一部門發生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增加,另外機構過多也會導致資源浪費,影響整體運營。
2.企業控制文化的落實力度不夠
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到今天,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理解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就導致我國的商業銀行在內部控制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二)控制活動無效
1.會計系統控制不完善
會計系統控制是指利用記賬、核對、崗位職責落實和職責分離、檔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會計控制方法,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它對內向管理層提供經營管理的信息,對外向投資者、債權人等提供相關的決策信息。分析本案件,李志勇成功取走了一億資金,而中信梨園支行面對這么大的金額被轉走竟然不電話核實,也沒有及時地發郵件或傳真給東風公司。
2.授權審批控制失效
審批控制的目的是保證企業的所有行為有利于經營效果和效率的提高,最終實現控制目標,所以工作人員在審批時不得隨意審批,要嚴格按照審批要求、執行審批標準。回到本案例,東風公司提交的全套真實的開戶資料全部被中途替換,公章被私刻、印鑒被偽造。主要原因是中信梨園支行的審批控制制度本身就出現了漏洞,銀行人員沒有認真核對開戶信息,隨意審批通過了假的開戶資料,從而成為本案發生的關鍵。
(三)信息泄露
信息在企業內部進行有目的的、及時的、準確的、安全的傳遞,對貫徹企業發展戰略、正確識別生產經營中的風險、及時糾正操作錯誤、提高決策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中信銀行一億存款被挪用”案例的啟示
(一)建立有效的控制環境
1.建立扁平式的組織架構
以前,總行對各支行分行的控制力缺失,各項手續操作流程冗長,常常導致數據的不及時以及中間人的串通舞弊。在進行扁平化的改革之后,這種舞弊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2.注重企業內控文化建設
有效的內部控制的一個基本因素就是強有力的控制文化。良好的文化環境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非常關鍵,是其他內部控制因素和措施發揮作用的基礎。然而現在很多商業銀行的控制文化建設都流于表面,只提出銀行的文化卻沒有與之配套的切實可行的方案,所以不僅要注重文化本身,還要注重文化后續的傳播與實踐。加強控制活動建設
控制活動的精髓就是“制衡”,當商業銀行要完善內部控制,提高銀行各運營程序的安全性時,一定要加強銀行內部制衡,根據風險應對策略,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3.遵守授權審批制度
注重授權審批控制,不可越權授權,更不可沒有監督。關鍵崗位要實行定期輪換制度,可以有效防止串通舞弊,雖然本案例中沒有出現聯合銀行內部聯合舞弊的事件,但是這種情況也不能忽視。崗位輪換制度除了可以防止集體舞弊外,還可以使員工接觸到不同的工作流程,發揮員工的積極性。
4.完善控制活動框架
控制活動應該針對關鍵控制點而制定。企業一般是根據經營活動的五大循環而分別設置控制點的,比如貨幣資金業務內部控制、采購業務內部控制、銷售業務內部控制、存貨管理內部控制以及投資、籌資業務內部控制。[]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應該著重詳細地設置貨幣資金業務內部控制、銷售業務內部控制和籌資業務內部控制。使內部控制成為不僅僅是上級管下級的豎向結構,還要將內控橫鋪開來,使各經營活動相互關聯,形成橫向的內控管理框架。本案例中,如果東風公司的開戶信息能夠橫向地被其他部門檢查監督,那么這種假開戶資料也不會被通過。
(二)建立強有效的信息系統
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有助于內部控制的效率及效果,能確保組織中的每個人知道自己所承擔的特定職務,能夠及時、準確、完整地收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并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相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
建立縱橫交錯的溝通渠道:內部信息溝通渠道得到保證后,也要建設有效的外部信息溝通渠道。回顧案例,中信銀行在有大額交易時沒有及時通知東風公司,導致東風公司一直被蒙在鼓里。所以外部信息溝通渠道的建設也具有重大意義,商業銀行在有大額交易時要及時通知相關人員,確保交易的真實性;應該發布定期報告和召開新聞發布會,增強商業銀行的影響力并可以將媒體和投資者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管理層。
【參考文獻】
1.谷偉偉,“中小城市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研究”,《時代金融》,2013年第27期。
2.張卿雅、張碧竹,“淺析城市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企業導報》,2012年第15期。
3.衛青、吳奕,“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研究”,《金融縱橫》,2010年第12期。
4.陸穎豐、李興堂、李若山,“誰動了我的手機?——由某通訊公司手機失竊案反思內部控制”,《財務與會計》,2006年第21期。
5.銀監會,《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