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本文分析了當前信訪問題本質、特點,確定信訪治理的方向,提出了構建現代信訪治理體系,提升了現代信訪治理能力,對維護信訪民眾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信訪治理體系能力
目前,我國改革已步入攻堅期深水區,社會各利益階層群體已經形成,社會矛盾沖突日益突顯,大量社會矛盾積壓在信訪領域,信訪部門成為社會問題的匯聚地,黨和政府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矛盾危機與挑戰。我們應該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形成制度化良性互動途徑,建立現代信訪治理體系,提升了現代信訪治理能力,進一步地統籌社會力量,均衡社會利益,調整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維護好信訪群眾的合法權益,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盎然又有條不紊。
一、當前我國信訪問題本質、特點及治理目標
1.信訪問題的本質
當前我國信訪問題的本質主要是非敵對非對立性人民內部之間的矛盾,物質利益矛盾是其主要的誘因,生計問題是其主要的表現,實質是堅持了以人為本,維護了群眾權益,實現了人與社會文明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執政黨執政能力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出嚴峻挑戰,但是建立在對黨和政府信任基礎上的。
2.信訪問題的特點
當前信訪問題的特點表現為信訪訴求原因由直接侵害向間接侵害轉變,訴求了目的由維護權益向謀取利益的轉變,時空表現具有集中化積累和突發性,信訪行為過激與趨緩共存,網絡信訪日益成為主流方式。
3.信訪治理的目標
要在黨與群眾,政府與社會等多元主體之間構建國家與社會信訪治理體系,通過解決群眾難處,維護民眾權力和利益,提升民眾參與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社會民主,促進個體發展,達成社會共識,維護公共秩序,使社會各階層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動、平等協商、多方共贏的和諧社會關系。
二、如何破解信訪難題,提高現代信訪治理水平
1.堅持群眾路線,以群眾工作為根本出發點
群眾路線是黨和政府根本工作路線,信訪工作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新形勢下做好信訪工作,應該堅持群眾路線,尊重民心和民意,維護公平和正義,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穩固黨和政府的民心民意基礎。當前脫離群眾是社會信訪問題的根源之一,要善于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建章立制深化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基層調研,把主動聯系、上門走訪作為信訪活動的“重頭戲”,從源頭收集可能出現的各類信訪因素,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同時要改進工作作風,暢通民意渠道,建立健全工作臺賬,及時反饋,充分發揮信訪群眾接待中心作用,落實群眾來訪第一責任人制,開通信訪熱線,開展視頻接訪,實施代理接訪,實現信訪問題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進一步把信訪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真正聚人心、得民心。
2.堅持以人為本,推進信訪機制體質化建設
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以人的精神歸屬和理想人格為終極關懷,積極推進信訪工作質量績效管理標準化建設,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信訪工作機制,重點規范基層信訪的基礎工作,健全信訪溝通回應機制,搭建信訪信息網絡平臺,實現網上信訪常態化。接訪人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社會價值理念,提高個人素質及工作能力,改變工作作風,倡導人文關懷,悉知信訪人行為目的實質,疏導信訪人不良情緒,幫助信訪人克服心理失衡思想誤區,糾正失范行為,正確行使正當權利。
3.推進依法治國,積極化解涉法信訪矛盾
堅持依法治國、以德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努力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保障信訪合理訴求依照法律法規得到合理解決,讓信訪群眾真正的從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我們應牢固樹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堅持立法為民理念,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堅持立法機構與社會公眾溝通,傾聽公眾訴求,主動將信訪法治化建設納入總體部署,統籌推進,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貫穿于立法全過程,從法治源頭上避免信訪問題產生。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執法管理統一領導協調,建立權責統一的綜合執法體制。積極開展全民普法守法活動,普及憲法法律知識,增強守法契約意識,進一步強化法治在信訪治理領域中的基礎作用,大力引導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為信訪矛盾合理解決提供法治環境和有效路徑。
4.創新社會管理,共建信訪大治理格局
以增進民生福址為出發點,以民主協商方式創新社會管理,解決信訪群眾最真實、最直接、最關心的利益問題。拓寬社會協商渠道,充分擴大公民有序參與途徑,推進信訪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支持社會主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服務,增強社會自我調控能力,形成防范社會信訪矛盾沖突的安全閥。完善以民生為本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民等弱勢群體享受公平公正的國民待遇。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凈化民風民俗,努力提升公民精神境界,形成人道、人本、和諧的信訪道德文化氛圍。善于發揮現代科技精準性、預見性優勢,運用大數據時代的收集、儲存、分析等功能,提高信訪工作質量。探索運用現代科技,開展信訪業務流程標準化管理,實施跟蹤辦理進度,努力用嚴密的程序保證信訪案件處理質量。
5.完善群眾自治,消融體制內基層信訪矛盾
積極培育壯大社會組織,改革社會組織掛靠審批制度,提高弱勢群體組織化程度,優化社會組織利益表達功能,增強社會組織話語權,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發揮社會組織制定規則、規范行為、調節糾紛、協調利益的功能。同時,政府及司法部門等應充分發揮維系規則的職能,防止因規則失范失效而引發社會組織內部及社會組織之間的矛盾沖突,埋下威脅社會和諧穩定繁榮富強的隱患,從而形成真正意義的公民自治社會,以公民社會自我調節來自行消融化解大量的基層信訪矛盾沖突。
6.整合政府職能,消除信訪矛盾的政治誘因
應轉變政府職能,改變治理方式,優化治理結構,增強公仆意識,強化服務功能,協調各方利益,提升信訪級別,完善信訪機構,建立政府與信訪群眾的緩沖帶。將公民參與、風險評估、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集體決定作為政府決策的法定程序,克服形式主義及官僚主義行為,防止重大決策失誤,改變一些政府職能部門瀆職失職不作為官僚臃腫狀況,提高信訪治理維穩效益效能。建立政府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努力規范內部流程控制,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公開權力運作流程,嚴禁法外設權,消除權力尋租空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提升政府公信力,進一步消除信訪矛盾問題產生的政府、政權、政治誘因。
7.強化民主機制,提升執政黨信訪治理成效
信訪工作作為一項涉及民生參與、糾紛解決、社會治理的綜合性工作,需要依靠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統籌各方面資源,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形成綜合治理格局。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強化黨的宗旨意識,堅決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人民性,增強黨的戰斗力、凝聚力,讓廣大群眾評價工作成效。應改革黨的權力結構,發揚黨內民主,增強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性,防止獨斷專行,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人民民主促進黨內的民主,推動國家社會信訪治理民主化、現代化。健全反腐綜合監督機制,強化紀委反腐領導權,清除利益固化的藩籬和部門權力摯肘,嚴格執行黨中央的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嚴懲腐敗行為,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清除黨肌體上的毒瘤,根除信訪問題產生的黨內土壤,提升執政黨信訪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