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娜
摘 要: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提升思維、形成創造力的根本。而語文能力的培養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文章從四個方面探討了提高小學生語文基礎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堅持以學生為本,走發展語言的路。語文教師要致力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為學生終身學習、和諧發展奠定基礎。然而,在一些學校,一些語文教師的教學中卻偏離了義務教育關于語文的發展方向。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把目光盯在了考試題上,盯在了應試的方法手段上。強化“精華”訓練,忽視了學生整體理解把握教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奠定。美國著名的文學作家賽珍珠說:“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積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教育。”所以小學語文課一定要著眼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1.應充分重視小學生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要充分重視小學生朗讀、背誦、默讀這三個環節的訓練。這三個環節不是單一地讓學生解讀課文、記憶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習慣。朗讀是讓學生在語音情感的刺激下,感受課文的情境和意境,使學生自然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與脈胳,從而初步把握文章的表達方法。諸如,從朗讀的韻律中感受文章的跌宕起伏、高潮與平敘、激烈與舒緩……背誦旨在強化學生對文章邏輯聯系的把握、對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解,即邏輯性記憶的形成,從而更深入理解文章。
2.充分重視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后題當中有帶三角號的拓展選做題,這些題往往由于不被列入考試當中去,被教師忽視了,并沒有激勵學生認真做。這些題一般都是聯系學生的親身經歷,生活空間與想象空間,強化學生創造精神與發散思維的訓練。
這些思考題的設計重視給學生提供較大的學習空間,感悟和自我成長的空間,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鼓勵他們勇于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培養他們鉆研探究的學習習慣。還有些課后“學習鏈接”,也同樣因不是考試范疇而被忽視。這些“學習鏈接”的內容,能進一步擴大延伸閱讀內容和補充相關知識,一般都是與課文相關知識的介紹。這些編排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與課文相關聯的信息,擴大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是為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充分重視學習閱讀結合生活實際組織“小練筆”
學中練、練中學,這正是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相互輔佐的道理。為此,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后安排了一些“小練筆”。其目的是通過這些“小練筆”的訓練,增進讀寫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節日、季節和學習活動適宜組織一些“小練筆”,滿足學生寫的欲望和沖動。但這種練筆一定要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目的是引導他們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要求不能過高,保護并調動學生的讀寫積極性。
4.充分重視聽、說、讀、寫綜合訓練,促進整體能力提高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后的《百花園》欄目就是專門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編排的,所以教師千萬不能因其中無考試題而忽視了“百花園”的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交流與評價,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言的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品味,有一種綜合性水準的提高。通過課后自讀“閱讀平臺”里的各種民間故事,民歌、民謠的評價和匯報,使學生在獨立閱讀中激趣、獲益、成長。通過拓展與交流,努力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目標。
5.通過閱讀寫作的自我和相互評價,提升讀寫能力
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自我以及相互評價,能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水準。學生在評價中通過傾聽其他同學的評語去判斷正誤優劣,或欣賞、或批評、或爭論、或建議,都會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熱情中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規范語言的應用。
無論是語文應用能力,還是語文應試能力的奠基,都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走發展語言的路。要從長計議,以遠定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負責,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參考文獻:
[1]黃金玲.課內外有效結合 夯實語文教學基礎[J].課外語文,2016(6).
[2]張銘凱.小學語文能力目標嬗變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