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 李焱 張彬彬
摘要:本文概述了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方法。文中闡述了英語學習各個階段的核心任務,以及大學英語階段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寫促學訓練策略
我國學生接受的英語教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小學英語教育階段,中學英語教育階段和大學英語教育階段。三個階段分別有各自的核心任務。小學英語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感性認識,可以通過圖文、影像等教學手段,拓展學生與英語的接觸范圍,通過體驗式教學不斷消除學生對英語的陌生感,增強學生與英語語言的親和力,真實全面的完成對英語語言的感性認識。中學英語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性認識。因此,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任務是以教授英語語言規(guī)則即語法教學為主。通過初高中六年的英語教學,基本完成對基礎英語語法全面學習,包括詞法、句法、語篇規(guī)則,及部分修辭手法等。進入大學英語教育階段后,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將語言知識轉(zhuǎn)化為語言能力的過程,因此,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成為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核心任務。
大學英語教學領域內(nèi),多年來有各種教學實踐致力于高效率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對諸多教學實踐進行綜合評價后,可以概括出以下特點:1,能夠有效的地幫助學生掌握語言形式。2,有效的教學實踐都不會脫離語言意義而刻板的教授語言形式。3,語言環(huán)境制約了教和學效果。4,調(diào)動學生心理因素參與到語言學習過程中會對語言學習產(chǎn)生積極影響。反觀以上有效教學實踐的特點可以看出:在多種能夠提高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選擇“寫作”作為突破點進行全面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訓練,因為寫作訓練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更能夠高效率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寫作訓練的教學實踐會超出寫作課的教學范圍,將涉及到二語習得中語言與形式,語言與思維等相關問題,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英語寫作能力的評判考慮到三個方面,用詞的準確度,句子結構的復雜程度和文章整體的語意連貫。根據(jù)這三方面的要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展開訓練,第一步短文翻譯訓練,這部分訓練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體會到在用英語表達時如何選用準確的詞匯,避免誤用詞匯,避免在表達思想時用詞過于泛泛而缺乏準確度,努力使學生將英語詞法語言知識轉(zhuǎn)化為語言能力。第二步長篇文章翻譯訓練,這部分訓練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用不同的句子結構表達語義,其中包括簡單句,復合句,以及非謂語動詞和復合句的相互轉(zhuǎn)換。通過協(xié)助學生調(diào)整、修改句子結構,使學生對學過的英語語法,尤其是句法部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在不同語境下,根據(jù)語義表達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句子結構。第三步文章整體的語意連貫訓練,這部分訓練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從語篇的角度著手謀劃自己要寫作的文章。訓練的具體方法包括句子之間的銜接練習,段落之間的銜接練習,以及根據(jù)作文題目撰寫提綱的練習。通過訓練,努力使學生改掉“意識流”式的、
想一句寫一句的不良寫作習慣,強化學生寫作時的語篇連貫意識。第四步題材拓展訓練。這部分訓練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開拓眼界,激發(fā)思考各類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如果說訓練的前三步重點解決的是語言形式問題,那么第四步就是重點解決文章內(nèi)容和思想表達的問題。
具體的訓練方法是布置多篇文章安排學生閱讀,閱讀后要求學生寫出每篇文章的概述。教師選取的文章盡量多角度,多層次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各類社會問題
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第五步有感而發(fā),筆隨心動訓練。這部分訓練的教學目的是煥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培養(yǎng)學生自然的書面交際能力。語言學的研究表明: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情感因素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動機、自信心、興趣愛好,自我評價、學習的連貫性和持續(xù)性等等情感因素決定著外語學習的有效度,甚至決定了學生的外語學習是否能夠取得成功。這一步采用的訓練方法是,不設定具體的文章題目,而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的能力。可以通過新聞廣播、網(wǎng)絡熱議等渠道,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觀察社會,描繪自己身邊生動的人、事、物。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開闊眼界、不斷拓展思維。同時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樂觀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不斷提高思想境界,使外語教學兼顧了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通過以上五個步驟的訓練,以寫作為核心,將閱讀、寫作、翻譯有機融合,再輔助以聽說能力訓練,增加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方式,加強訓練的生動性,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鄭超《以寫促學》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4.
[2]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龔亞夫 羅少茜 《任務型語言教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黃山 (1967.11- ),男,漢族,天津市人,天津農(nóng)學院教師,本科,副教授;
李焱 (1971.10- ),女,漢族,天津市人,天津農(nóng)學院教師,本科 講師;
張彬彬(1981.02- ),女,漢族,天津市人,天津農(nóng)學院教師,本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