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峰
小語種是指學習者數量相對較少、使用面較窄的語言。在我國學術領域,習慣將除英語以外的外語類專業統稱為“小語種”。
我國有2.2萬公里的陸地邊界線,與14個國家接壤,與6個國家和地區隔海相望。相當部分與我接壤的國家的語言屬于“小語種”。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加強對邊境鄰國“小語種”的學習對提高邊境部隊處置跨國毒品走私、非法移民、恐怖主義等國際事務,都對我們這支軍隊的非通用語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開展“小語種”學習對我邊防部隊的重要意義
語言能力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是重要的溝通和交流工具。縱觀當今軍事舞臺,語言與國防的關系日益密切,一個國家的國防語言能力是其軍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形成值得依賴的國際關系和了解潛在對手所造成的威脅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到邊防部隊,主要在以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情報偵察的需要。
信息主導,火力主戰,是未來戰場的重要生存法則。情報偵察作為部隊行動的先導,了解當地語言和風俗習慣,有助于從官兵和周邊民眾中了解軍情、社情、民情,在硬碰硬的過招前摸清底,探好路,做好針對性打擊與防范。
(一)協調交涉的需要。
如今領土主權問題遲遲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蠶食與反蠶食,侵占與反侵占,對抗與反對抗的戲碼總在不停地上演。諳熟對方語言,可以根據我方有力證據與其交涉說理,拖延時間,進而了解對方真實意圖和重大關切,為后續解決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
(三)喊話勸誡的需要。
在反侵略戰爭的戰場上,我軍向來主張先禮后兵,通過戰場喊話聲明我方立場,勸誡敵方放下武器,主動投降,并簡要闡明我軍對待戰俘的相關政策。若敵人負隅頑抗、冥頑不靈,執意以卵擊石,再實施打擊。
(四)轉化戰俘的需要。
優待俘虜一直是我軍光榮傳統,從抗日戰爭一直延用至今。通過政策宣講、關懷溫暖、關心情況,直擊戰俘心靈,對戰俘進行說服教育,實現思想轉變,讓其明白侵略是不正當地違法行為,正義戰爭必勝,樹立我軍的光輝形象。
(五)安撫難民的需要。
若戰爭爆發,可能有大批的難民涌入我們境內,驅逐還是安置難民都需要控制好難民情緒,只有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讓難民安靜下來、穩定下來,聽從安排,積極配合,才能做好人道主義援助,彰顯我大國擔當。
二、區分不同“小語種”,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海防方向可以加強對日語、印度尼西亞語等語言的學習;陸地邊防應加強對朝鮮、蒙古、俄羅斯、越南、老撾等國語言的學習
(一)依托院校培訓“小語種”。
在院校開設“周邊鄰國軍事用語培訓班”或“小語種”班,周期為三個月到半年之間,對邊防干部進行教育深造,著重學習戰斗用語和相應的地方風俗習慣。
(二)吸納“小語種”文職人員。
經過嚴格的政審后,將具有強烈愛國情懷和“小語種”教授經驗的人才吸納為我軍基層部隊的文職教員,牽頭開展培訓工作。
(三)做好“小語種”兵源選拔。
在應征青年中,著重關注具有語言特長或者語言專業畢業的“小語種”大學生,根據所學語言種類,定向分配到相應的邊防部隊。
(四)骨干牽頭學習“小語種”。
依托教導隊的專職教員,對分隊的外語學習骨干集中培訓,采取集中強化和分時段鞏固的方式,提高“小語種”骨干的學習水平,進而助力各分隊普及小語種”學習。
三、跟進政策制度保證,打造“小語種”學習系統工程
一是將“小語種”學習計劃納入正常操課內容。既然是正課,就必須有教案,有計劃,有檢查,有監督。嚴格按計劃組訓施訓,嚴禁隨意替換授課內容或者把規定的學習時間視為自由支配時間。
二是將“小語種”學習情況納入建設考評項目。結合階段性考核,對各分隊外語學習情況一并進行考核,包括筆試和口試,重點是口試。將考核結果進行全旅排名通報,評選出優秀個人和優秀分隊。表揚先進,鞭策后進。
三是將“小語種”學習成果納入演習展示科目。學習外語的目的在于戰場應用,必須融入演訓活動開展,讓學習帶兵味、帶戰味,讓官兵明白學習外語是戰場所需,是打贏所需。不是光學不用,更不是在做無用功。
四、區分階段科學組織,扎實推進“小語種”學習
(一)初學入門,打牢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入門是打基礎的階段,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集中授課,對音標、字母、常用結構、組合方式等進行細致精致的講解。就像學英語一樣,必須從認清字母和音標抓起,切記入門階段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要溫火慢燉,不能急于求成,而且要原汁原味。
(二)日常積累,熟能生巧。
學習是日益積累的過程,量的積累會帶來質的飛躍。在日常學習中要求官兵不斷積累詞匯量,反復練習發音,總結經驗,梳理學習心得,做到熟能生巧。同時做好新舊知識結合使用,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是注重循序漸漸,切莫拔苗助長。語言學習不能搞突擊,只有真學真會真懂,才能靈活處置、得心應手。
(三)強化提高,突出應用。
在做好日常學習的情況下,結合演訓任務、敏感時期、戰備等級轉換等情況,下大力度加強骨干力量學習培訓,重點突出戰場應用,為重大任務的到來做好充足的知識儲備和臨戰準備。注重情景融合,切莫紙上談兵。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在于服務打仗,必須結合戰斗力標準認真學、高效學。
(四)考核驗收,戰場檢驗。
采用理論考核和戰場檢驗相結合的方式,對官兵學習情況進行檢查。理論考試,主要包括音標、單詞、翻譯和口語。戰場檢驗,通過演訓任務,模擬戰場環境,主要考察官兵對鄰國語言、文化的綜合理解能力,根據戰場演練情況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相應的打分。
小語種人才既是一種特殊的戰略資源,同時也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滿足國家特種作戰需求,維護和拓展國家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意義。為適應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對新型軍事人才國防語言的需要,我軍應當重視對小語種從業人員的培養和教育,鍛造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