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芳
中圖分類號:F6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 2018) 9-346-01
摘 要: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中國第五大銀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郵政部門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商業銀行,既經營普遍服務性的業務,也經營競爭性業務。郵儲銀行的成立對于改變我國區域性經濟結構不平衡的問題具有重大意義。然而,郵儲銀行還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其經營模式善不完善。本論文在研究我國郵政儲蓄經營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措施。希望能幫助我國郵政儲蓄更加穩健的發展。
關鍵詞;郵政儲蓄 經營模式 改進措施
一、我國郵政儲蓄的現狀
年輕的郵儲銀行已有近百年的歷史。1919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前身郵政儲金局成立,開辦郵政儲金業務。1986年,郵政儲蓄正式恢復開辦。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目前已成為全國網點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服務客戶數量最多的商業銀行。服務觸角遍及廣袤城鄉,服務客戶近5億人。在英國《銀行家》雜志“2015年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評選中,郵儲銀行按總資產位居第23位、按一級資本位居第54位。
雖然自成立以來,我國儲蓄銀行已經取得很多傲人的成績,但由于發展時間不長以及各種歷史因素的制約,郵政儲蓄銀行仍然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首先是郵儲銀行機制不完善。郵政儲蓄是中國郵政集團開辦的業務之一,因此郵政儲蓄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公司或者集團。目前我國只在省會城市和其他大型城市成立了專門的郵政儲匯局,在絕大部分的縣城、地級市都沒有獨立的郵政儲匯局。而即使是大城市的郵政儲匯局也僅僅只是負責郵政儲匯的簡單業務。至于人事、財務則仍然是由省級以上的郵政局負責。
其次,郵政儲蓄銀行缺乏明確的定位。銀監會明確規定,郵政儲蓄銀行是“充分依托和發揮網絡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問業務為主,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互補關系,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面向于三農的銀行。這就意味著儲蓄銀行既經營普遍服務性的業務,也經營競爭性的業務。一方面,在商業性原則的指導下,儲蓄銀行以利潤最大化為原則進行著商業活動,同其他商業銀行一樣展開著貸款、儲蓄等各項業務,不斷豐富業務品種、完善服務渠道、提升服務能力,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打造成為—家資本充足、內控嚴密、營運安全、品牌卓越、競爭力強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而另一方面,儲蓄銀行在政策指引下,不得不開展各項惠民業務,將銀行資金用之于農。因此,如何協調資金是儲蓄銀行面對的一大難題。
二、我國郵政儲蓄經營模式改善措施
放眼國際上各國郵政儲蓄的經營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日本為典型的將吸收來的資金轉存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二是以德國為典型的成立郵政儲蓄銀行,施行幾乎完全商業化的經營方式。對于我國的郵政儲蓄銀行來說,其經營既不符合商業銀行的二八經營原則,又不將資金存人其他金融機構,想要發展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郵政儲蓄路途還很遙遠,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很多。
(一)培養人才、引進人才
我國郵政儲蓄自正式成立以來一直無法拉進與中農工建交的差距,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才的缺失。截至到目前,各大銀行的本科學歷以上包括本科學歷的員工人數都遠遠超過了郵政儲蓄銀行,尤其是在高層人數上,中農工建交的高學歷管理人員數目遠遠多于郵政儲蓄銀行。不懂金融的高層無疑會導致企業遭受戰略風險,更加無法與其他銀行展開競爭。因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應該積極引進具有金融相關專業知識的年輕人進入企業,積極培養該類人才,為自己創造新鮮血液,縮短與其他銀行的差距。
(二)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一改多存少花的舊習俗
中國郵政儲蓄往往很難吸引更多的顧客前來存款或者辦理相關基金業務,一方面是因為其成立時間尚短,很難與其他銀行媲美,另一方面則是該行本身就沒有向消費者釋放出其金融產品能有效盈利或者存款具有高利息的相關優勢說明。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沒有細致的去分析市場、熟讀市場,導致無法洞察市場的走向,從而損失大量的投資機會。
(三)提升同類業務的服務水平、積極與其他企業進行商業合作
中國郵政儲蓄在信貸、保險、基金等相關業務方面很難與其他銀行產生差異,企圖超越他們成為行業老大是不現實也是不理智的,因此積極創造具有郵政特色服務的相關業務是讓消費者選擇郵政的一大法寶。在拉進與其他銀行差距的同時,要積極與其他行業的公司進行高效的商業合作,除了增加郵政的資金活度和賺錢更多的利潤外,還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給消費者留下印象。
在各級政府、金融監管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中國郵政儲蓄堅持普惠金融理念,自覺承擔“普之城鄉,惠之于民”的社會責任,走出了一條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特色發展之路。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在其經營模式中仍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改善將會明顯提高我國郵政儲蓄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席曉琳,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市場定位與發展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08.
[2]李廣,我國郵政儲蓄經營模式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
[3]周穎輝,二元經濟結構背景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展研究[D].湖南大學,2011.
[4][澳]布萊特-金,移動互聯時代的銀行轉型之道,廣東經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