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良其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 2018) 9-371-01
摘 要: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充分發揮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在新形勢下,冠縣,人才發展還存在著基本環境條件欠佳、工資待遇較低、人才資源管理理念尚需改進、人才就業觀念陳舊等與新舊動能轉換不相適應的一些問題。為實現冠縣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提出在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人才支撐相關對策,實現冠縣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 人才支撐 對策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充分發揮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以人才優勢打造創新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為冠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是在新形勢下,冠縣人才發展還存在著一些與新舊動能轉換不相適應的一些問題,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能對冠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起到關鍵性作用。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人才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問卷調查顯示,很多中小企業認為政府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存在著對企業關心支持力度不夠、沒有營造較好的人才與投融資環境、政策和獎勵措施等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二是中小企業缺乏核心競爭能力、自主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研發人才、缺乏資金、對市場前景把握不準、研發投放風險大、創新能力不足已經成為阻礙冠縣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61.3%的中小企業研發人員比重在5%以下,67.8%的中小企業甚至沒有專門的技術研發部門,81.7%的中小企業沒有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固定合作關系,核心技術的主要來源依靠委托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72.2%的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5%以下,研發投入嚴重不足。
三是中小企業經濟實力相對薄弱,提供不了更高的待遇、更多經費獎勵、更多的資金用以解決人才工作、生活、科研等方面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外地的人才引不進,本地人才留不住現象的產生。從工資待遇來看,全縣填報企業人才中,1000元以下的585人,占3.17%; 1000元-1500元的有5043人,占27.29%; 1500元-2000元的有8848人,占47.88%;2000元一2500元的有2944人,占15.93%; 2500元-3000元的有732人,占3.96%; 3000元以上的324人,占1.75%,從保險繳納情況來看,全縣填報企業人力資源中,養老保險繳納3243人,占17.55%;失業保險繳納2257人,占12.21%;工傷保險繳納7139人,占38.63%;醫療保險繳納1915人,占10.36%;生育保險繳納2149人占11.63%;住房公積金繳納432人,占2.34%。
四是人才流失嚴重。就目前城鄉差距來看,一旦一個年輕人通過高考、入伍、出國等途徑離開了故鄉,就很難再回來,縣級就是人才凈流出地。大多認為依靠大城市的資源平臺,能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不愿回冠縣。回縣的仍存在“一次就業定終身、到行政事業單位就業”等舊觀念,不愿到基層或個體私營企業就業,更不愿領辦、創辦經濟實體,缺乏參與市場競爭和扎根基層的意識。同時,受政策性影響和市場信息變化,人才擇業價值觀發生深刻變化,就業隨意性大,穩定性差。
二、對策
—是健全人才領導機制和工作格局,實施一批影響大、效果好的人才工程。加大企業關心支持力度,營造較好的人才與投融資環境,落實好人才政策和獎勵措施。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布局做好人才的引進、培養、管理、使用,特別是圍繞培養引進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大力開發和新興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組織實施一批人才重點工程,實現以人才工程推進人才規劃的落實,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二是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加大科研和人才投入,提高落實人才待遇;大力引進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科技型創新人才,加大引進和自主研發新技術力度,開發新工藝、新產品。加強品牌建設、樹立品牌意識。根據政策扶持要求,積極創造條件用好政府科技創新資金,逐步建立起以企業自身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研發機構,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是堅持“引養并舉”,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加強本地人才的培養。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堅持“兩條腿”走路,既要大力引進各類人才,又加強現有人才隊伍的培訓培養。組織各部門特別是經濟、科技部門就要緊密關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關鍵崗位對高端人才、緊缺人才、特殊人才的需求,堅持柔性引才思路,積極聯系高校院所、人才市場,積極參加人才招聘會、海洽會,搭建用人單位與各類人才間的交流合作平臺,廣泛招才納賢,切實解決我縣人才需求矛盾。組織各人才管理部門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創新培養模式,采取舉辦專門培訓班、進修學習、掛職鍛煉、業務競賽等方式,加強對本地各類人才的培養,努力培養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中堅力量和后備隊伍,提高全縣本地人才的整體素質。
四是切實做好各類人才的聯系服務工作。得人心者得人才,留才的關鍵在留心。堅持感情留人,把人才當親人,和人才做朋友,加強同各類人才的聯系,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多關心、感情上常聯絡。不斷完善聯系專家工作機制,定期與人才談心談話,或經常打個電話、發個短信,了解人才的生活工作情況,設身處地多為他們排憂解難。
參考文獻:
[1]黃少安,新舊動能轉換與山東經濟發展[J].山東社會科學,2017 (09):101-108.
[2]孟進,以人才工作創新促進縣域新舊動能轉換[J].領導科學,2017 (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