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夢
摘要: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已經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由于完善的金融支持體系、活躍而發達的金融市場、健全的法律法規,使這一問題得到了較為有效的緩解,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資本市場發展處于初步階段,所以對我們來說,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更是一個艱難的事情。因此,研究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并給出對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本文從小微企業的現狀、問題入手,來盡可能全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議,幫助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難:現狀
小微企業融資概況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具體地根據企業從業者、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來進行劃分。在這三個指標中,大多數國家只采用其中的兩項,且因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特定的國情和通用的幣值而異,也因劃分的目的、時期和行業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大多數國家都以量的標準進行劃分,從業人數是被各國普遍選用的指標,其次是營業收入。小微企業一般通過股權、債權以及一些私募等渠道來籌措資金。所謂融資,是資金融通的的簡稱,它包括資金的融入和溶出兩個方面,即它是“資金雙向互動過程”。在一個融資過程中,資金供給者融出資金,而資金需求者則融入資金,從狹義上講,融資主要指資金的融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資金來源。企業融資就是作為資金需求者的企業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利用內部積累或向企業的投資者及債權人,籌集生產經營資金的一種經濟活動,小微企業融資,就是小微企業對資金這一稀缺資源的配置過程。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第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意見》從貨幣政策,監管考核,內部管理,財稅激勵,優化環境等方面提出了23條短期精準發力,長期標本兼治的具體措施,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切實降低企業成本,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這可以看出政府方面已經意識到并積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來使小微企業健康有效發展。
隨著小微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升級的需要,小微企業發展卻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融資困境往往會使小微企業貽誤市場良機,融資難問題至今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從而成為阻礙其健康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
從理論層面上看,國內關于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研究,主要從政府層面,金融機構層面來分析。而本文則著重從小微企業自身的問題以及社會層面的問題出發,來探討小微企業目前融資存在的困境及解決建議。
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自身方面:一、轉型升級難,防控風險能力弱。小微企業因規模小,資金量不足,周轉周期長,效益低,同時小微企業大多缺乏創新動力和技術支撐,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二、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小微企業存在產權不明晰,產權主體虛置,經營權和所有權部分,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不明確的問題,而且小微企業的經營者缺乏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往往經營不善而導致經營失敗,倒閉破產。目前在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不論是銀行貸款還是其他融資渠道,都存在著小微企業經營者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現象,大量事實表明信息不對稱是目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缺少財務監管,難以滿足銀行抵押擔保的條件,導致銀行貸款風險高。三、小微企業信貸活動“兩極分化”明顯。效益好的小微企業越來越成為金融機構爭奪的客戶,狀況不十分好的中小企業或者受到冷落,或者因擔保或抵押條件被拒之門外。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信用度差等因素,要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往往成本也較高。
銀行方面:第一,銀行本著穩健經營的原則,一般很少向小微企業貸款來規避風險。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的特點是風險高,收益低,流動性差。從性質上看,國有商業銀行是國家的大型金融機構,其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大企業,大行業,大集團”。第二,由于銀行要盡量減少呆賬壞賬,而小微企業市場風險大,企業倒閉率高,財務制度不健全,資信狀況堪憂,而銀行擔保條件很高,很多小微企業無法從銀行融到足夠的資金來保證企業的運營,所以,這也阻礙了小微企業的發展。
社會方面:第一,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緩慢,和歐美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市場正處于平穩起步階段,眾多小微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缺乏信息交流平臺等原因,使投資者顧慮重重,從而失去了一些發展的機會。第二,是信用擔保體系的不完善,從擔保機構的營運環境來講,信用擔保的相關法律條文《擔保法》也明顯無法跟上現階段信用擔保業的快速發展。第三,我國對官票融資渠道制定了嚴格的準入條件,小微企業因凈資產規模、信用等級、融資額度不達標,資產評估、信息披露費用昂貴等原因難以涉足其中。第四,我國目前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管理模式,由于受到發行規模的嚴格控制,小微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直接融資。同時,即使小微企業獲得了一定數量債券的發行額度,由于小微企業規模小、信用風險大等自身特點,投資者由于對其投資信息不足,也很難實現融資。
建議
1、拓寬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政府可以支持一些專門針對小微企業融資的金融機構,例如稅收優惠等,來引導更多的金融機構來給小微企業融資。對于內部結構復雜的大銀行來說,其傳遞成本過高,而如果把決策權配置給地方分支機構,又會在銀行內部產生代理問題。所以中小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上比大銀行具有成本優勢。健全征信系統信息容量,引入納稅額、資金流、貸款歷史、貸款需求等信息納入征信數據庫,建立征信數據體系,提高小微企業信貸管理效率。
2、改善自身條件。小微企業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努力改善公司財務狀況,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并制定和嚴格遵守相關財務狀況,努力提升經營者和員工的素質。政府方面也可以制定一些政策來支持小微企業改革,比如提供定期的培訓等
3、進行資本市場改革,降低小微企業上市標準。小微企業一般處于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的成長期,滿足不了場內市場準入標準。為此,對于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可進一步降低財務盈利和股本標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減少直接融資渠道繁瑣的流程,切實降低成本。在直接融資方面,監管部門應減少小微企業申報中間環節,提高直接融資效率。例如:對于在OTC市場進行融資的小微企業而言,監管部門可以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自行向證監會發行部門或是證交所提出申請材料。
參考文獻:
崔燕.國內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文獻綜述[J];知識經濟.2010年03期
張廣寧.破解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研究;遼寧大學.2009
陳灝.中國中小企業困境與制度創新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