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人堯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傳媒思維的轉變,媒介融合發展趨勢日漸明顯,這給當代傳媒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于電視記者而言,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堅持創新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在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的同時,為傳統電視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針對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以及電視記者業務素質能力的發展現狀,文章探討了電視記者綜合素質提升的具體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電視記者;綜合素質;培養路徑
在新媒體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播活動中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在此背景之下,傳統的電視媒體的優勢地位逐漸式微,很多電視新聞記者對于這種行業趨勢的轉變更是無所適從。筆者認為,隨著媒介融合進程的不斷加快,電視新聞記者只有以創新的思維、積極的態度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為依托,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當前社會和行業發展趨勢,從而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自身價值的發揮。
一、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的特點分析
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持和媒體蓬勃發展的行業背景之下,我國的新聞工作模式有了較大的變化,首先是新聞傳播不再受限于時間、空間和版面、篇幅的影響,通過不限流量的網絡平臺,任何媒體和個人都可以上傳大量的文字、圖片和視頻,從而將事件全貌及時、完整地展現出來;其次,新聞傳播的主體更加多元,通過便攜式的錄音、錄像和拍照設備,普通民眾也可以參與到新聞傳播過程當中,發布第一手的信息,這使得傳統的電視記者在專業方面的優勢明顯被“草根傳播”所打壓,這雖然提升了信息傳播的容量,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但是同時也造成了社會信息內容的蕪雜以及新聞信息資源質量和公信力的弱化。
二、當前我國電視記者業務素養能力發展現狀
在融媒體時代,電視記者的職業素養面臨著全新的考驗,電視記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更艱巨:一方面,電視記者要在新媒體的包圍下實現突破,要更好地承擔起采集、編輯和傳遞新聞信息的使命,從而在做好社會輿論引導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電視媒體“官方權威”的宣傳優勢,使電視新聞在社會傳播中發揮正確的、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電視記者還要不斷學習、創新思維,積極利用新媒體來推動電視臺在新形勢下的向前發展。然而就目前來說,我國電視新聞記者的冒險精神和責任意識普遍比較缺乏,工作中很難腳踏實地地進行新聞線索的跟蹤、挖掘,而是傾向于輕松、娛樂新聞的制作,這就導致了電視新聞的泛娛樂化嚴重;此外,電視新聞記者為了搶奪報道的時效性,以贏得有利的傳播地位,往往在沒有弄清事件真相之前,就將新聞發布出去,這既是新聞記者職業素養低下的表現,也嚴重影響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
三、融媒體時代電視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以及培養路徑
1.較高的政治覺悟以及新聞敏感度
作為傳統的電視媒體工作者,電視新聞記者應該時刻謹記自身的工作原則,遵守工作中的法律、紀律和道德底線,通過對于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從而做好社會“正能量”的引導,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切實的貢獻。另一方面,電視記者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新聞敏感度,在扎實學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多下基層進行實地考察,并善于從龐大的網絡信息數據中查找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并對其進行深入挖掘,能夠真正站在群眾角度、站在社會和時代發展角度,正確看待事件,并將客觀事實呈現給觀眾。
2.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開放性思維
作為一名記者,在工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頑強的毅力。記者要在日常工作當中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學習工作技巧,在采訪工作開始之前做好充分的資料準備和思想建設工作,只有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打破外界環境的制約,采集到更加有價值的新聞。此外,在融媒體環境之下,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更加需要靈活性,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不斷培養自身的開放性思維。新聞記者要留心觀察生活,不斷拓展自身的閱讀渠道,積極利用各種媒體渠道接收新的社會事物,并注重知識積累,從而準確把握社會上的各種新問題、新思想,摸準觀眾的興趣點,制作出具有深度內涵的電視節目。
3.創新工作的意識和思維
創新是融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臺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動力,電視新聞記者應該以創新的工作意識和思維為引導,不斷提升自己的新媒體利用能力,深入研究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傳播特點,并將自身工作與新媒體傳播有效結合起來,樹立高度的服務意識,以“互聯網+傳統媒體”為導向,熟練利用多媒體技巧和傳統媒體的采、編、攝、播技能,制作出更多高質量的新聞精品。電視臺應該重視對于新聞記者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應通過定期組織講座以及組織記者到新媒體進行參觀等模式,不斷開闊記者的眼界和思路,使其接觸到更多、更新的傳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