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國
【摘要】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我國已出臺水利產業政策,明確應優先發展水利產業,造福人民大眾。在堅持社會效益的前提下,我們應積極探索通過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興辦水利項目等方式,不斷加快水利產業化進程,提高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水利產業;水利經濟;產業化
作為國民經濟基礎設施的水利設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自古以來就受到國家的重視。我國已出臺水利產業政策,旨在監管和促進水利資源的合理開發,實現可持續利用,并進一步有效的防治水旱等自然災害災害,逐漸減少水利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而大力發展水利產業經濟正是促進水利健康發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應在重視水環境保護、水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上,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農業用水,滿足航運用水,形成水利產業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大力發展水利產業經濟的重要意義
水利產業經濟是把水作為載體,從事治理與利用水資源經濟活動的總和,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步伐。在我國,依托國家的水利產業政策,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原則大力發展水利產業經濟 ,也將對國家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次,水利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生產用水需求、農業用水需求、防洪需求等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事宜,都與水利發展密切聯系。因此,發展水利產業經濟,滿足人民群眾在生活用水就、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是水利產業發展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今天,基礎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基礎作用,基礎產業主要包括農業、水利、能源以及交通等,這對于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發揮承載的作用。而水利產業作為基礎產業的周期和再生產周期較長,所使用的資金也較多。因此,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尤其是在電力產業所耗費的水電較多的情況下而忽視水利產業的發展。比如在西北地區,水利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對于西北地區的經濟和發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我國水利產業經濟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的水利建設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從灌溉水利到灌溉排水,從農業水利
到農業服務,水利產業正在為城市工業、人們生活以及社會服務,水利產業無論在工業方面還是農業方面都發揮了有效的作用。但是水利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生,水利產業經濟的發展好壞與否影響了我國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發展。尤其在當今社會受到環境污染和霧霾治理的過程中,水資源的匱乏以及水污染能夠造成水利經濟效益的降低,從而不利于我國水利產業的發展。本文主要從水利產業規模較小、水利企業管理制度落后、政府保障滯后和籌資渠道有限等四個方面來闡述目前我國水利產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水利產業規模較小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利產業也隨之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與西方國家相比較,我國的水利產業規模相對較小,尤其在經營方式上,理念還較落后,無法將水利資源的開發與水資源的保護利用科學結合起來。如利用水力資源開發一些旅游觀光項目,既能得到較高的經濟收益,又能避免工業類開發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水力資源無法得到科學配置,勢必影響到水利產業規模的擴大,而較小的企業規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對于企業自身發展以及我國水利產業經濟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阻礙。
(二)水利企業管理制度落后
水利經濟產業化對水利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企業管理方面,傳統的水利企業管理理念已不能適應市場化產業化的要求。但是我國目前大部分水利企業的管理制度相對落后,主要原因是理念的滯后造成了對于水利經濟產業化理解程度不夠。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對水力資源的統一規劃和安排,使水利產業發展滯后。
(三)政府保障滯后
作為關系到國家民生的水利產業,需要得到政府層面的保障,才能夠使產業發展得到保障。在我國水利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也制定了相關政策法規,但是與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相比較,保障性的政策法規發展滯后,無法順暢解決水利產業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導致一些水利項目無法順利實施,阻礙了我國水利產業經濟的發展。
(四)籌資渠道有限
盡管國家給予了水利產業經濟發展一定的優惠政策和經費支持,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然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水利企業尤其是一些國有企業,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投資,缺乏多渠道籌資的意識和主動性。經費問題直接影響到水利項目的正常實施和運轉。
三、進一步發展水利產業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水利產業發展規章制度
隨著我國水利產業經濟的不斷發展,首先應進一步完善水利產業發展規章制度,從源頭上使水利產業發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消除無序發展、雜亂無章的不良形態。如我國發布的《水利產業政策》就是很好的范例。同時,政府管理部門應轉變管理理念,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水利產業經濟發展理念,認識到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水利產業的開發并不完全矛盾,在保護環境、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基礎上依據相關政策規定進行開發,促進我國水利產業經濟的發展,提高水利產業的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加強水利產業經濟發展規劃
水利產業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關系到國家的國計民生。因此,發展水利產業經濟首先要做好長期規劃工作。從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的保護入手,對水利產業經濟發展的前瞻性和可能性進行科學論證,結合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做好各類水利項目的統籌規劃,并注重水利產業經濟發展規劃的科學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使水利產業經濟發展切實為人民大眾做出貢獻。加快大江大河和大湖的治理提高防洪抗災能力。大力發展供水和節水灌溉,
積極發展水力發電。要加強各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改善水環境同時加強水利前期和基礎工作。
(三)加大政府投資和保障力度
除了在政策制度方面為水利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外,政府尤其應制定相應的水利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在水利產業發展的審批、經費等方面建立綠色通道,全面支持水利產業經濟的發展。同時,政府應將水利產業發展中的各類項目納入城市經濟發展戰略中,統籌規劃,資金給予適當傾斜,全力保障水產業經濟的順利開展。水利產業是為了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政府要從政策上提高優質高效的服務,從而壯大水利基礎產生的發展,將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有效的經營相結合,促進水利產業經濟的長久發展。
(四)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作為水利產業自身,企業應轉變等、靠、要的傳統依賴思想,認識到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競爭激烈,只有自身轉變觀念,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開發利國利民又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水利產業項目,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拓寬資金來源,包括引進外資、引進先進技術等,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合資建設和經營水利項目;借鑒一些中小型水電項目籌資的案例,吸引民間資金的加入;一些大型的水利項目可以通過國內外銀行貸款等方式獲得資金支持等。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水利產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因此,應加強人
才隊伍建設,引進具有高水平高層次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水利產業經濟的發展涉及到產業長期規劃、水力資源保護、外資引進、金融等多方面的專業,因此,要加大經濟管理等專業的人才招聘力度,同時,水利產業具有較高的技術性和專業性特點,還要進一步吸引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人才加入,加強人員的培養培訓,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水利產業經濟發展人才隊伍。對水利產業經濟的客觀運行規律進行科學研究,并以此規律指導水利產業的市場運行,對于促進和實現水利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只有完善水利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水利產業經濟穩步前進,同時推動我國經濟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浩.影響水利產業經濟發展因素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
[2]王志高.關于水利經濟和諧發展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2(05).
[3]凌世山.依托行業優勢 大力發展水利產業經濟[J].浙江水利科技,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