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縣人民醫院(455133)王瑞強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6月隨機抽取的70例手術患者設為對照組(未開展QCC活動),男39例,女31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7.38±8.23)歲;手術疾病類型:闌尾33例,膽道手術20例、肝臟手術12例,其他5例;將2016年7~12月隨機抽取的75例患者列為研究組(開展QCC活動),男42例,女35例;年齡為20~65歲,平均年齡(48.32±7.42)歲;手術疾病類型:闌尾35例,膽道手術20例,肝臟手術13例,其他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①組建QCC及確定主題。以手術室為實施主體,以自愿報名形式組成由主管護師、護師和護士若干人參加的品管圈。時間為2016年1~6月。圍繞手術室感染因素進行討論,形成共識,最終確定以降低手術室感染為主題。②擬定活動計劃。制定為期6個月的活動計劃,第1個月小組進行課程擬定、成員分工及組織運行形式確定;第2~4個月為目標設定并解析;第5個月時制定實施對策并進行效果評估;第6個月時進行效果檢驗和持續改進。③分析手術室現狀:對手術室感染情況進行提出全院討論,找出影響因素。④對策解析。嚴格執行手術室消毒,加強手術相關物品的消毒和管理,手術醫師及護士嚴格執行“六步洗手法”,并定期檢測手指菌落數;手術室要嚴格消毒,預防交叉感染;最后要加強醫護人員自身業務水平學習,熟練掌握手術器械操作及保養等。⑤效果確認:有形成效,方案實施前后的感染率、感染癥狀評分及滿意度比較;目標達標率計算;無形成果,主要指圈員溝通能力、責任心、自信心、和諧度、解決問題能力等。以上評價方式是總圈員數平分后,每項每人設最高分和最低分,加權平均。⑥檢討與改進。對整個活動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亮點、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進行檢討、改進,對“殘留問題”進行持續跟蹤。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感染發生率及感染癥狀評分情況,其中感染癥狀評分由發熱狀況、感染區域、自覺疼痛感及愈合時間等五個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采取5分制,各個指標累加計算總分,評分越高,說明感染癥狀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Excel軟件,定量數據以(±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感染率及感染癥狀評分比較
感染情況:研究組感染率、感染癥狀評分和死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
QCC也叫“質量小組”,自上世紀60年代由日本提出,陸續在臺灣、韓國、歐洲等地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目前國內許多大醫院也廣泛開展QCC活動。報道顯示,QCC能夠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1][2]。所謂的QCC,就是同一系統、團體或工作性質接近的人員,自發形成小圈團體,利用團體協作優勢對問題進行集中攻關并持續改進。由于該模式實現了基層員工自主管理、全員品管,會大大提升了成員積極性,有助于推進持續改進,將錯誤或失誤率減至最低。手術室感染具有相對共性和復雜性,因而在手術室感染防控中推行QCC具有一定的優勢。
通過開展QCC活動,成員對活動產生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及時改進不良方面,將問題處置標準化、程序化,便于在小組內廣泛且容易地推廣。針對注射環節開展質量控制圈活動,有效減少了注射相關的液體滲漏、輸液并發癥等風險。本組附表中的結果提示,治療組感染率和感染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顯示良好的感染防控效果。
綜上所述,QCC活動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術時感染,提升護理人員護理能力和素質,提高患者滿意度評價,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