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453000)王丹
產婦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產婦盆腔支持結構出現(xiàn)缺陷或是退化、損傷以及功能出現(xiàn)障礙所造成的一種疾病[1]。本次研究內容是采用不同時機個體化的護理對產后盆底康復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此次參與研究與治療的是我院進行分娩的108例病人,都是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這段期間入住我院的。A組產婦的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為(37.0±5.0)歲;B組產婦的年齡24~46歲,平均年齡為(39.0±6.0)歲;C組產婦的年齡24~45歲,平均年齡為(38.0±5.0)歲;D組產婦的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為(39.0±5.0)歲;將以上產婦自由組合后分為四組,A組27例產婦,B組27例產婦,C組27例產婦,D組27例產婦。通過比較,四組產婦臨床資料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組患者之間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A組:該組的27例產婦進行臨床常規(guī)護理方法,即主要對產婦進行關于常規(guī)盆底康復護理的宣傳以及詳細講解。B、C、D組:該組的產婦則是在臨床常規(guī)護理方法上繼續(xù)實施不同時機的個體化護理方法,即:B組產婦在產后的6~8周進行研究所采用的個體化產后盆底康復相關護理,C組產婦在產后的8~10周進行研究所采用的護理方法,D組產婦在產后的10~13周開始進行護理方法。具體的康復護理方法主要包括:①3組產婦全部進行盆底低頻電刺激并且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的方法,在對產婦進行治療之前應該對其進行盆底功能測定以及觀察手術位置疤痕的恢復情況等指標。根據(jù)產婦具體的身體情況進行不同時機的個體化護理以及治療方法,每次護理與治療方法大約維持在30分鐘,每周進行2次治療與護理,并且持續(xù)12周。②生物反饋相關方面護理:我院臨床醫(yī)生以及護理人員應該在產婦的陰道內植入臨床專用的壓力感受器相關探頭,以用來檢測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縮以及舒張能力,同時相關護理人員應該向產婦講解手術位置不同肌肉的作用,讓患者充分了解肌肉的作用以及恢復方法等。
1.3 療效評定指標 對四組患者的盆底綜合肌力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臨床對比統(tǒng)計。盆底綜合肌力恢復評定:該項指標在產婦產后的三個月進行臨床測量,并將等級分為Ⅰ~Ⅴ級,Ⅰ級:陰道沒有出現(xiàn)收縮。Ⅱ級:產婦可以輕微的感覺到陰道出現(xiàn)輕度收縮感,并且產婦陰道收縮的時間小于一秒。Ⅲ級:產婦陰道肌肉出現(xiàn)不完全的收縮。Ⅳ級:產婦的陰道肌肉出現(xiàn)完全收縮。Ⅴ級:產婦陰道肌肉完全收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用SPSS20.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兩組資料差異顯著,P<0.05。
附表 四組患者盆底綜合肌力對比(±s)

附表 四組患者盆底綜合肌力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盆底肌力Ⅰ~Ⅲ Ⅳ~ⅤA組 27 16 11 B組 27 12 15 C組 27 11 16 D組 27 10 17
2.1 四組產婦盆底綜合肌力對比 經過臨床專業(yè)研究與對比后發(fā)現(xiàn),B、C、D三組患者盆底綜合肌力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A組,P<0.05,詳情見附表。
2.2 四組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對比 經過研究后發(fā)現(xiàn),經過不同時機的個體化護理,B、C、D三組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分別為96.30%(26/27)、92.59%(25/27)、92.59%(25/27),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的55.56%(15/27),P<0.05。
當產婦的盆底由于退化、創(chuàng)傷以及先天發(fā)育不良等狀況引起產婦的盆底相關肌肉出現(xiàn)損傷、張力減低等進一步降低肌肉對于盆底的支持能力[2]。臨床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于產婦產后的身體相關恢復情況沒有較大改善,但是不同時機的個體化護理能夠根據(jù)產婦身體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相關的護理以及治療,能夠明顯提升產婦產后的盆底綜合肌力恢復情況,并且在患者中收獲較高的滿意度。
經過臨床專業(yè)研究與對比后發(fā)現(xiàn),經過不同時機的個體化護理方法較常規(guī)護理方法能夠更為顯著改善產婦的盆底綜合肌力,并且獲得的滿意度比較高,因此該種護理方法適用于臨床方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