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唐河縣人民醫院(473400)禇佳菲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內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的發病原因是冠狀動脈持續閉塞而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性壞死,嚴重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為減輕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率失常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療方案,觀察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選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率失常患者11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56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56例)采用循證護理,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36例,年齡48~71歲,平均年齡(63.58±4.37)歲,觀察組男25例,女31例,年齡51~70歲,平均年齡(62.70±5.49)歲,通過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及時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的癥狀,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指導患者按時用藥,預防患者出現漏服或忘服的現象,降低患者用藥的效果。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1)在患者入院后,護士應詳細詢問患者的用藥史、疾病史以及身體狀況,全面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便于更好的評估患者的病情。為患者介紹醫院的具體結構及病房環境,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護士應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循證問題,探討如何有效的緩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促進患者恢復。(2)遵循循證問題制定個人護理方案:護士應根據循證護理內容尋找專家學者的相關文獻作為參考,再根據不同患者的癥狀和體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3)根據個體護理模式進行干預:①護士應詳細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清楚的了解自身的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增強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再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導,緩解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感及焦慮感,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②護士應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為患者提供有效的運動及體位指導,針對病情平穩的患者,指導患者取在床上做四肢功能鍛煉,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的形成,針對病情無較大起伏的患者,為患者取半臥位,指導患者以散步的方式鍛煉,每天3次,每次時間為15min。

附表 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
1.3 評價標準 本文將兩組患者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發癥及患者滿意情況作為本文的評價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對所有的數據都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組間資料使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X2進行檢驗。P<0.05時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對照組有3例出現心率失常,4例出現心率過快,1例出現室顫,總發生率為14.29%,觀察組有2例出現心率過快,總發生率為3.59%。
2.2 比較兩組患者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護理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在各項指標上,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附表。
本文通過為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率失常患者提供循證護理干預,護理效果較好,可有效的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主要原因有:通過為患者提供疾病知識護理,加強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疑惑,使患者能夠正確的看待自身的疾病,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的效果[1]。為患者提供運功及體位指導,促進患者的舒適度,減輕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使患者在住院期間疾病真正的得到改善[2],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率失常患者提供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