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0)康勉利
急診患者的病情相對嚴重,其發病相對較急,殘疾概率和死亡概率均比較高,要求急診科護理工作人員增強自身急診護理技術,將患者的搶救成功概率明顯提升,進而為患者的臨床治療爭取時間[1]。本文探究并分析將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執行于急診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
1.1 基線資料 將2015年5月~2016年6月本院實行急診護理流程優化之前收入搶救的30例急診患者資料歸入參照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21~75歲,平均(41.36±2.54)歲;將2016年8月~2017年9月本院實行急診護理流程優化之后收入搶救的30例急診患者資料歸入實驗組,女11例,男19例,年齡22~74歲,平均(41.33±2.55)歲。分析并比較兩組急診患者基礎資料,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急診患者未開展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將急診患者收入急診科,依據常規的急診護理流程實施搶救護理服務。實驗組急診患者開展急診護理流程優化。①優化急診患者的接診時間:接收急救電話5分鐘之內出診,并和現場相關人員進行聯系,了解患者狀況,完成現場搶救后告知急診科將搶救準備工作做好。②將急診患者的綠色通道開放:先開展診療再實行掛號,護理工作人員接到患者后立即推到搶救室中。主治醫生于5分鐘之內進入搶救室,分診護理工作人員將搶救準備工作做好。③優化急診患者的搶救過程:急診醫生對患者的實際病情予以判定之后,采取先重后輕、先急后緩的相關原則對患者進行搶救,搶救模式為定時、定位、定人。在1~2分鐘之內完成患者的給氧,在3分鐘之內完成患者的血氧指標以及血壓指標檢查,在5分鐘之內完成患者的靜脈通路構建,在10分鐘之內完成患者的血液標本收集。采取首診負責制度,護理組長和責任護理工作人員負責患者的搶救護理工作,其他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協助。

附表 兩組急診患者的分診用時、病情緩解用時、靜脈用藥時間、急救用時研究并比較
1.3 指標觀察 ①統計以及研究參照組及實驗組急診患者的搶救成功合計率。②統計以及研究參照組及實驗組急診患者的護理滿意合計率。③統計以及研究參照組及實驗組急診患者的分診用時、病情緩解用時、靜脈用藥時間、急救用時。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表示為例數(n)或率(%)的形式,開展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開展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并比較兩組急診患者的搶救成功合計率 參照組急診患者的搶救成功合計率(80.00%)和實驗組急診患者統計值(96.67%)分析及對比,P<0.05。
2.2 兩組急診患者的護理滿意合計率比較 參照組急診患者的護理滿意合計率(73.33%)和實驗組急診患者的統計值(93.33%)分析及對比,P<0.05。
2.3 兩組急診患者的分診用時、病情緩解用時、靜脈用藥時間、急救用時比較 參照組急診患者的分診用時、病情緩解用時、靜脈用藥時間、急救用時和實驗組急診患者統計值分析及對比,P<0.05。見附表。
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是對急診科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改善,將科學而有效的工作流程構建并實行,開展系統管理,將急救的護理工作質量以及搶救工作效率明顯提升,進而將急診患者的死亡概率明顯下降,對急診護理工作質量開展持續改進[2]。本文相關數據展示,急診護理流程優化之后,急診患者的搶救成功合計率明顯提升,急診患者的護理滿意合計率明顯提高,急診患者的分診用時、病情緩解用時、靜脈用藥時間、急救用時則明顯縮短。充分體現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實行于急診患者搶救中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急診患者的搶救中開展施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展示較優的應用效果,呈現重要的臨床價值以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