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467000)關小麥 劉丹
1.1 資料 從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間我院接收的高危孕產婦中選擇86例作為研究對象,胎兒均為單活胎,產婦均存在高危妊娠的相關因素(如胎位不正、糖尿病、心臟病等),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均無嚴重的精神疾病、意識障礙。隨機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43例。實驗組年齡為23~38歲,平均(28.46±2.71)歲;平均孕周(34.36±4.27)周。參照組平均孕周(35.12±4.15)周;年齡24~37歲,平均(28.24±2.47)歲。兩組的基本資料差異較小,P>0.05。
1.2 方法 給予所有孕產婦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環境護理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參照組實施常規的心理護理。實驗組實施聚焦解決心理護理,建立由5名產科護理經驗豐富、護理心理學知識掌握和運用程度較好的護士組成的聚焦解決心理護理小組,包括:①了解護理問題:孕產婦入院后,護士通過收集和分析孕產婦的基本資料、積極與孕產婦進行良性溝通等方式了解孕產婦存在的心理問題,耐心、認真傾聽孕產婦的訴求,了解其出現擔憂、恐懼等心理問題的原因。②確定護理目標:在了解孕產婦的心理問題以及護理需求等情況之后,對所了解的信息進行分析,制定出既具有針對性又有可行性的心理護理目標。③查探孕產婦的例外情況:護士與孕產婦討論心理問題未出現或程度較輕時的狀況,找出心理問題所導致的嚴重“例外”情況,之后護士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避免例外事件再發生[1]。④護理反饋:觀察心理護理后孕產婦的心理情況,給予相應的鼓勵、表揚,強化孕產婦的分娩自信心。告訴孕產婦改變心態,積極面對即將到來的分娩。
1.3 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用SDS和SAS評分法[2]對孕產婦的抑郁和焦慮情況進行評分,兩個評分法均為100分,若分值不超過50分,則不存在焦慮或抑郁,若超過50分,則表明孕產婦存在抑郁或焦慮情況,分數越高,程度越嚴重。比較兩組孕產婦的分娩結局(包括自然分娩率、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1 抑郁和焦慮情況比較 護理前,實驗組和參照組孕產婦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差異較小,P>0.05。護理后,參照組與實驗組孕產婦的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有所下降,且實驗組的下降程度高于參照組,P<0.05。見附表。
2.2 分娩結局對比 實驗組43例產婦中,共30例產婦自然分娩,占總本組例數的69.77%(30/43),而參照組的自然分娩例數僅為21例,占參照組總例數的48.84%(21/43),P=0.04,x2=3.90。實驗組產后出血、貧血、產褥期感染、產后抑郁的發生例數分別為1例、2例、1例、0例,發生率為9.30%(4/43),參照組分別為3例、4例、3例、2例,發生率為27.91%(12/43),x2=4.91,P=0.025。參照組中,有4例新生兒死亡,死亡率為9.30%(4/43),實驗組無新生兒或產婦死亡,發生率為0.00%,P=0.04,x2=4.19。
附表 兩組SAS和SDS評分對比(±s,分)

附表 兩組SAS和SDS評分對比(±s,分)
S D S S A 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組別(n=4 3)實驗組 6 0.3 4±3.4 5 4 0.1 3±1.4 2 6 2.1 4±3.4 1 4 1.2 5±1.3 4參照組 6 0.2 7±3.2 4 4 7.3 4±1.2 6 6 2.2 3±3.1 5 4 8.3 5±1.0 8 t 0.0 3 9.7 8 0.0 5 1 0.2 5 P 0.0 7 0.0 0 0.0 6 0.0 0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護理,實驗組孕產婦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的降低程度高于參照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參照組(69.77%vs48.84%),并發癥發生率(9.30%)和死亡率(0.00%)低于參照組(分別為27.91%、9.30%),P<0.05。該結果與楊帆和劉慶妍[3]的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聚焦解決方案的實施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給予高危妊娠孕產婦的心理護理當中,聚焦解決方案對孕產婦情緒的緩解作用更明顯,對產婦分娩結局的改善作用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