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楊陽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如何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成為當前金融工作的重要方向。正處于“一帶一路”、國際化大都市、自貿區建設等多重機遇的西安,應把握機遇發展新金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讓金融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切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本文結合西安經濟現狀及金融發展情況,探討金融助推西安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金融;西安經濟;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83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017-2018(6)-0077-03
一、西安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短板
(一)西安近十年來成為典型的投資依賴型城市,其經濟高速的可持續發展已成問題
對比西安歷年的GDP(圖1)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圖2)可看出,近十年來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接近甚至超過100%,2014年高達107.48%,而2014年全國所有城市平均比值只要79.5%。一旦固定資產投資超過經濟總量,就意味著其超出部分不再能創造經濟增加值,投資效率大大降低,經濟增長難以為繼。所以,西安投資驅動型的主要經濟增長模式亟需轉型,這樣城市經濟才能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二)西安工業經濟發展總量在增長,但增速持續下滑,傳統工業亟需向現代工業轉型
由(圖3)可直觀看出從2010年到2015年,西安工業增加值增速從18.1%持續下滑至6.6%,回落了11.5個百分點,回落幅度高于GDP增速回落幅度,而且西安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斷下降。更讓人擔憂的是,從2015年開始西安工業投資出現斷崖式下跌,連續兩年負增長,從38%跌至-5.8%,2016年再跌至-12%。由于西安低端傳統制造業占比比較大,受工業市場需求和經濟放緩的影響就較大,所以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制造業和工業戰略性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勢在必行。
(三)西安公有制經濟比重過高,民營經濟偏弱
西安與成都同為西部中心城市,西安2016年的民營經濟總量約為3317億元,僅是成都的45.6%,民間投資2427.36億元,增速低于成都19.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6年版,西安上榜僅有4家,而成都是9家。作為市場經濟中最具有活力和創造力的民營經濟,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只有做大做強民營企業,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西安的社會經濟才會追趕超越,軍工優勢才會轉化,縣域經濟才會突破,科研成果才會轉化,高端人才才會留下。
二、金融助推西安經濟發展升級的策略
金融和實體經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生共榮、共同發展的。金融本身不創造價值,其利潤是對實體經濟創造的剩余價值的再分配,所以金融必須要立足實體經濟發展的方向,金融供給要主動對接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
(一)加快發展壯大西安金融業,補齊金融短板,打造成現代化絲綢之路金融中心
要發展好實體經濟,發展金融產業是基礎。西安金融業在全國的比重都比較小,所以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首先,要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提供有吸引力的金融扶持政策,吸引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和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知名金融機構開設總部或研發中心等進駐西安。其次,構建西安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可以通過在西安設立產權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交易所等金融交易市場來推動金融產業不斷聚合。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填補西安民間金融的系統性空白。要培養和引進金融高端人才,發展科技金融氛圍。引進金融高端人才是創新金融的關鍵要素,科技金融氛圍的培育靠的是西安本土科研高校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以及金融科技成果的轉化。此外,西安以“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為契機和規劃,要立目標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投融資中心、貨幣清算中心和貿易結算中心。
(二)引導金融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配置,助推產業升級
一是通過調整信貸投向結構,提高金融資源配置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契合度。加強對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醫藥、食品加工制造、新材料與新能源等七個支柱產業和渭北工業區、高新區、經開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五個核心工業區的金融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金融服務水平。二是配合市政府提出的建設“歷史文化特色國際化大都市”和“國家軍民深度融合示范城市”的任務,加強文化旅游產業的金融服務和軍民融合需求的金融支持。文化旅游產業和軍工產業一直以來都是西安的特色產業,需要加強對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改革、創新的資金支持和股權投資引導平臺的構建,幫助軍工行業改革、資產證券化來實現軍民融合創新大發展。
(三)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第一,建設融資租賃、消費金融公司、商業保理公司、P2P、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等新興融資服務機構來拓寬民企融資渠道。第二,商業銀行、券商要服務好本土龍頭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及債券發行等方式融資,做大做強本土企業。第三,金融機構要機制創新,為小微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要產品創新,為小微企業提供同發展時期的需求產品;要服務創新,為小微企業提供投貸聯動、特色專屬的產品服務;要技術創新,為小微企業提供線上線下同步、智能便捷的服務。
(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成為孕育“西商”的肥沃土壤。
良好的金融生態壞境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尤其是稅收和財政方面的優惠。還包括當地活躍的市場需求環境和健全的產權保護制度、信用環境建設。現階段,要加強西安整體誠信體系、擔保體系的建設,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數據庫和信用監督、失信懲戒制度,為企業降低交易成本和區域化解信貸風險提供制度保障。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也是西安金融生態環境改善的關鍵之舉。
參考文獻
[1]金言.新一輪改革助推中國經濟換擋升級——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走勢、政策分析及2014年展望[J].中國城市金融,2014,(2):14-16。
[2]任保平.如何破解大西安經濟增長質量提升難題[N].西安日報,2017-2-20(014)。
[3]王昕.抓好有效投資西安經濟新年開啟新動能[N].西安日報,2017-1-10(002)。
[4]王迅.發展綠色金融助推龍江經濟轉型升級[J].黑龍江金融,2019,(9):8-11。
[5]王迎謹.積極對接優化服務加快推進為西安經濟發展打造新亮點[N].西安日報,2017-8-30(00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into a new normal. As the blood of modern economy, it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work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how to better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With such opportunities as “The Belt and Road”,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 free trade zone and so on, how should Xian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new finance, optimize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finances serving for the real economy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Xia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 for financ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Xian economy.
Keywords: finance; Xian econom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責任編輯、校對:黨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