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強
摘 要: 信息時代,網絡技術迅猛發展,正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觸及教育領域,沖擊著傳統語文教學。網絡語文教學環境具有即時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樣性、開放性等特點,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本文就如何將傳統語文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探究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模式,借助網絡技術的支持,進行語文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的優勢,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讓傳統課堂煥發新的活力。
關鍵詞: 網絡環境語文教學 引導自學 互動交流 開放共享
一、課堂導學讓學生學得輕松
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的前提下,自主開展學習活動,完成階段性任務后,在教師的指引下,及時歸納總結學習內容,一般采用課堂導學式語文教學,在網絡教室進行。每位學生一臺電腦,語文教學內容以電子課程的形式呈現在語文教學平臺中,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課程中設置相關學習任務,每一項學習任務都設計了層次性的具體目標。每一項任務的開始,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般規定了任務完成的時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水平選擇其中一項具體任務,該任務完成后,在規定的時間還未到的情況下,可以完成另一項具體任務。當規定時間到,學生將停止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實踐后的交流匯報活動。通過及時的集體交流,教師的匯總歸納總結,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反思,整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一定知識要領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下一項任務,直到所有任務完成,學生在教師及時的引導下,較為輕松地實現學習目標。
如傳統語文教學中,由教師或個別學生做試驗,其他同學作為旁觀者,親歷者的感受是旁觀者無法體會的。網絡學習環境,讓所有學生親身體驗試驗過程和結果,讓每一個學生都在試驗活動中感受到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通過試驗結果的分析,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而推理游戲的公平性,語文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針對探究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螺旋式上升的知識,且探究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學生無法把握的語文教學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必須及時反饋、及時總結,成為學生探究過程中的組織者,組織學生開展任務,引導學生如何有效完成探究任務,分析學生是否完成任務,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建構。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學習反饋結果,自主決定進行哪一項任務,在逐層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學會探究的有效方法,使實踐和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二、翻轉課堂讓學生學得主動
在傳統課堂上,課上學習知識,課后進行復習,翻轉課堂是將傳統課堂中活動與課外活動進行翻轉,學習知識轉為課堂外進行,復習鞏固知識轉為課堂內化知識。這是充分尊重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思想支配下產生的語文教學模式。在課外自學,打破傳統課堂統一步調的學生學習進度。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將知識點語文教學的過程制作成微課視頻,學生通過直接在線自主學習的形式掌握新知。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自主學習。網絡學習環境為學生創造了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強烈,多元認知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個體和總體的學習情況,實時進行在線幫助和指導,同時對學習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將共性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從網絡學習環境回到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交流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展示成果,分享評價。回歸到傳統課堂中,教師通過開展一系列集中學習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解答學生的學習困惑。在課堂上,教師的疏導和輔導解決了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問題,將活動經驗上升為知識,從而有效完成系統知識的內化過程。翻轉課堂將學習的過程變成學生探究的過程,將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微課的形式作為學生探究的支持材料,學生觀看微課,完成自學過程,回到傳統課堂,向老師匯報學習結果,同時提出在自學過程中的困惑,尋求教師的解答,在反饋學習效果的同時進行知識的梳理內化。
提出基于問題的學習探究,以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的起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為了解決問題,主動探索,尋求未知。網絡課程中除了提出問題外,還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和方法,相關的知識資源。學生在獲得意義、形成理解、資料獲取、學習資源應用、收集、整理加工、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學習體驗,在教師組織的交流反饋中,促進學生建構知識體系。
三、移動學習讓學生學得暢快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基于網絡學習平臺,所有語文教學活動均在平臺中進行,由網絡課程控制學生的學習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自學活動。完全自主學習的課程具有明確的層次性學習任務,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認知水平選擇適合的任務進行探究。網絡教程作為學生的無聲老師,指導學生學習,應考慮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設計層次不同的任務,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在探究過程中,課程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支持材料幫助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學生可以隨時發表見解和收獲,能獲取來自學習同伴在線關注,交流,來自老師的在線指導、鼓勵。在實踐、思考、收集處理信息、分析總結等一系列探究活動中,學生進行新知建構。
這是尊重學生主體,在學生自我意愿支配下的完全自主化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效果,并且根據學習效果調整學習進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身心投入學習,并在實踐中積極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獲得新知,體會學習的快樂。比如信息技術學科制作多媒體作品語文教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通過具備交互功能的網絡課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性學習,從而制作出風格各異的個性化作品。傳統語文教學中,學生對照課本或教師演示進行學習,離開課本無法完成操作任務,實際是沒有真正掌握知識。網絡自主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把握學習目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興趣特點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生能夠制作出各式各樣豐富的作品,充分展現個性。
四、在線協作讓學生打開自我
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的開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主動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深入學習后面的重點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能把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為學生的朗讀激發豐富的情感。
微課等教學視頻能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提高學習自主性。學生利用教學視頻,能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學習氛圍比較輕松,不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于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可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彰顯,調動了學習積極性。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交互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學習,在網絡環境下找到與現實環境中的伙伴相類似的伙伴或老師進行交互式學習。這樣,不僅給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求知識的機會,還能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切磋,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彰顯,自然會將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合作學習,分別搜索資料,利用網絡進行資源共享。這樣,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效率較高。
重新建構學習流程,提高了學習效率。通常,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知識傳授”,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由學生在課下的復習和作業中完成,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當遇到疑難問題,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重構。“知識傳授”是學生在課前通過教師提供的視頻進行的,“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有效輔導和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完成,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
總之,我校教師充分利用這個資源平臺廣交朋友,與其他學校的教師間交流互訪,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開闊視野,從而審視、反思改進教學,獲得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提升了教育智慧。
參考文獻:
[1]徐海峰.基于Web的在線學習模式的思考[J].科教導刊,2009(06).
[2]林文峰.基于iPad語文教學環境建設的研究與實現[J].基礎教育論壇(小學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