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蓉
【摘要】 目的:探討新輔助同步放化療與新輔助化療對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2例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分為試驗組(n=46)和對照組(n=46)。對照組采用新輔助化療,試驗組采用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病理學變化、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974 0,P<0.05);試驗組Ⅲ級病理學變化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34.446 8,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1.323 1,P<0.05)。結論: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可有效緩解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患者的病情,減少不良反應,加快腫瘤消失,效果確切,值得借鑒。
【關鍵詞】 新輔助同步放化療; 新輔助化療; 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9.0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9-00-03
局部進展期食管癌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其中以鱗癌最為多見,該病的治療一直是臨床廣泛關注的問題,手術治療對腫瘤病灶的切除率較低,效果不盡人意,單純的放療或者化療治療,腫瘤病灶縮小并不明顯,效果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選取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是當前臨床廣泛關注的重點[1-2]。本文筆者為探討新輔助同步放化療與新輔助化療對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的臨床效果,特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92例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2例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分為試驗組(n=46)和對照組(n=46)。試驗組中,女19例,男27例,年齡39~71歲,平均(55.05±15.28)歲;病程3~9個月,平均(6.05±2.28)個月。對照組中,女18例,男28例,年齡40~72歲,平均(56.05±15.86)歲;病程4~9個月,平均(6.52±2.99)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75 mg/m2順鉑(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3888;生產企業:云南生物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靜脈滴注,連續3 d;1 000 mg/m2氟尿嘧啶(國藥準字H20057995;生產企業: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規格:10 ml:0.25 g),靜脈滴注,連續5 d;3周為1個療程,共6周。
1.2.2 試驗組 化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放療具體內容如下: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用熱塑體膜固定,先進行CT增強掃描,厚度為5 mm,對患者環狀軟骨至腹腔干的腫瘤區域進行標記,將獲得的圖像傳至三維適形系統中,放療醫師勾畫出靶區,物理師完成放療計劃,醫師確認無誤差后,傳至直線加速器系統,醫師和技師準確擺位,調整機架角度,通過直線加速器產生射線,進行放射治療,劑量:1.8~2.0 Gy/次,總劑量55~66 Gy,總照射次數22~35次,5次/周,共6周[3-4]。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治療效果。用WHO實體瘤評定標準評價本次治療效果,完全緩解(CR):病灶消失時間>4周;部分緩解(PR):病灶縮小50%以上,持續至4周;穩定(SD):病灶縮小25%~50%;進展(PD):存在新病灶或舊病灶擴大;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5-6]。(2)病理學變化。0級:腫瘤退變不明顯;Ⅰ級:腫瘤輕度退變,腫瘤消失2/3及以下;Ⅱ級:腫瘤消失2/3以上,大量炎細胞及纖維組織浸潤,癌細胞有殘余;Ⅲ級:腫瘤消失完全,癌細胞無存活[7]。(3)不良反應發生率。統計所有研究對象肺炎、食管炎、血小板減少、嘔吐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分為1~4級,分級標準如下:1級:輕度,不影響活動;2級:中度,對活動有影響,但影響不大;3級:重度,嚴重影響活動;4級:潛在生命威脅,需要住院或急診。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8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病理學變化比較
試驗組Ⅲ級病理學變化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局部進展期食管癌的發生率有顯著增加的跡象,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該病在臨床中主要分為腺癌和鱗癌,其中以鱗癌最為多見,由于患者早期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極易被患者忽視,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基本發展為中、晚期,錯失了手術切除病灶的機會,即便是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復發率較高,預后一般,效果不盡人意,放療與化療是當前治療該病常用的兩種方法,對于兩種治療方法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8]。
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是單純的手術治療比較,放療效果顯著增強,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9]。該方法可有效消除微小的轉移病灶,控制腫瘤的發展,避免腫瘤轉移,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降低死亡率[10]。其次,該方法可加快細胞的再氧合過程,加快藥物的吸收,對腫瘤的分裂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吞咽困難等癥,同時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減少不良反應,保證治療效果[11-1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病理學變化顯著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證實了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在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治療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
綜上所述,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患者采納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其病情好轉明顯,病灶可明顯縮小或消失,安全可靠,值得臨床信賴及推廣。
參考文獻
[1]鄭浩,汪灝,唐漢,等.新輔助同步放化療與新輔助化療治療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7,16(5):464-468.
[2]李雪,郝大選,楊原源,等.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新輔助放化療與新輔助化療比較[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7,26(3):274-278.
[3]田敬榮,苗毅,何新梅,等.奈達鉑聯合5-氟尿嘧啶新輔助化療食管癌手術患者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37(8):897-899.
[4]秦子敏,何山紅,李印.新輔助放化療在預防食管癌微轉移中的作用[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1):94-96.
[5]李孝鵬,丁寧,白光平,等.新輔助放化療聯合手術與單純手術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療效比較[J].腫瘤防治研究,2014,41(5):464-467.
[6]強勇,楊楠,董國華,等.紫杉醇聯合順鉑新輔助化療對Ⅲ期食管癌手術風險及預后的影響[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6,21(2):166-169.
[7]明星,胡荍,謝多雙,等.食管鱗癌循環腫瘤細胞在新輔助放化療中動態變化及預后意義[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7,24(8):561-565.
[8]陸寓非,孫亞楠,鄭曉麗,等.食管鱗癌新輔助放化療術后化療療效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22(6):457-462.
[9]何瀟,鄭遠達.進展期食管癌術前新輔助放化療的意義[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2):2207-2209.
[10]趙亮,趙格非,李嘉根,等.新輔助同步放化療聯合食管癌腔鏡三切口手術的臨床療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7,16(5):469-473.
[11]張光明,毛文奎,黃德波,等.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療進展[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4,41(8):595-598.
[12]吳生紅,葉明.西妥昔單抗靶向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研究進展[J].腫瘤,2014,34(5):470-476.
(收稿日期: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