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平
摘 要: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技術已經滲透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其廣泛的應用與實施下,中職專業教學課堂又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其具備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平臺與功能為中職園林技術專業教學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形式,真正結合聲頻、視頻于一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文章作者結合多年的中職園林技術專業教學經驗,探討了“互聯網+”技術應用下創新課堂教學方法的實踐。
關鍵詞:中職園林技術專業;“互聯網+”技術;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應用實踐
一、“互聯網+”及其在中職園林技術專業應用的影響
1.“互聯網+”簡述
“互聯網+”是對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不但有助于推動社會經濟形態的轉變和創新,還能在帶動經濟實體的發展基礎上,推動各行各業以及各個專業的發展。在全新的應用模式下,各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必然有更豐富的信息和更廣闊的平臺,有助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也與教育教學工作相輔相成。“互聯網+”是互聯網基礎上的“添加”與“增加”,代表新時期互聯網與傳統教育的整合[1]。在課堂上應用“互聯網+”技術,就是基于互聯網和傳統教學課堂基礎上進一步融合,形成全新的園林技術專業知識教與學模式。
2.“互聯網+”在中職園林技術專業應用中的影響
(1)對中職園林技術專業教學的影響。在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與覆蓋下,中職院校各個專業的課堂教學紛紛將其技術功能與平臺引入課堂上,很大程度上讓中職園林技術專業教學具備了現代化教學的特征。應用“互聯網+”技術后,中職園林技術專業教學內容與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在網絡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引進和互聯網技術創新等方面均有變化。
(2)對中職生學習模式的影響。過去傳統的中職課堂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角度與途徑比較單一,受到學習興趣的影響比較大,很多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打折扣,而普遍應用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單向教學、教材翻閱等,內容有限,在空間與時間上也受到限制。“互聯網+”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徹底發生了變化,激發學生興趣的點無限增多,且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更為多元和便捷。
二、中職園林技術專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課堂教學的實踐
1.通過“互聯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對于當前的中職學生而言,普遍具有學生學習基礎較差、整體素質偏低、學習方法掌握不牢、學習興趣嚴重缺失等問題,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其學習效率提高的基礎,也是其他問題得以解決的關鍵因素[2]。楊振寧先生曾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在于興趣。”可見,興趣是求知的先導,也是會學的前提,學生要通過培養興趣來提升智能。在當前應用的中職專業教材中,理論的知識非常多,各種專業術語需要掌握,各種艱深理論需要應用,導致學習基礎較差的中職生望而卻步。因此,培養學生的興趣成為教師開展高效教學的第一要務。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媒體平臺與技術,將過去傳統的單一化教學形式打破,確保學生對園林技術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從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展現。豐富靈活的學習模式更能讓基礎成績與學習能力較差的中職生接受,在增強理論知識與專業教材表現力的基礎上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微課模式就是當前中職教學課堂上應用較多的方法,如學習關于插花、嫁接、播種、扦插等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Flash插件等形式研究嫁接的過程、播種的流程與注意事項等,讓學生融入微課預設的情境中,提高自學的能力與主動性。
2.運用互聯網技術,深化討論與交流,拓寬獲取知識的途徑
中職園林技術專業的課程教材整個編入過程的周期非常長,因此導致教材知識的教學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即學生的知識學習較難適應當前園林技術專業領域的發展。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全面覆蓋與應用,園林技術專業知識的更新與傳播速度飛快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中避免滯后性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首先,教師通過“互聯網+”能夠實現對課本局限知識的補充,對滯后的課本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比如,教材在關于花的組成等相關內容的介紹中往往以靜態形式展現,缺乏動態化的表現手段,那么應用互聯網技術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通過Flash展示開花、授粉的過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態來呈現花的組成等內容,彌補書本教學的不足。其次,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看,學生有更多的方式查閱和瀏覽有關園林技術的相關知識,從更多的專業網站中搜索學習材料,拓寬知識面,也提高學習效率。再次,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關系發生改變,比如創建QQ群,針對每天學習的各種問題展開引導和討論。最后,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師利用手機、電腦、平板等,加強與學生、與知識的聯系與溝通,創新全新的學習模式。
3.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教學形式,深化知識理解
(1)專業知識的學習由一維向三維轉變。應用“互聯網+”技術,現代課堂教學中除了可以為學生展示靜態的圖像外,還能模擬動態的過程,使專業知識教學更具直觀性。比如,在學習園林技術專業中關于冬剪技能時,學生知道“不同的果樹品種、不同的樹勢、不同的修剪方式都會對果樹生長產生不同影響”,關于這些內容的學習,在過去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更多地從理論著手,直接在黑板上展現剪的過程或是只能冬季實習操作,導致很多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如何修剪。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下,教師可以以動畫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修剪的整個過程,如修剪下果樹明年的枝條會生長成怎樣,同時還能通過錄像了解實際的情況,學生從中掌握不同的修剪方法。
(2)教與學能夠快慢轉換,便于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學習。中職園林技術專業的學習強調實踐和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加入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更能讓知識簡化,促進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比如,學習關于顯微鏡使用和昆蟲標本制作、病蟲害防治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演示真實的操作動態化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理清各個學習步驟和操作環節,與此同時Flash動畫的形式也更能讓學生接受。
(3)靈活轉換教學的靜與動,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借助“互聯網+”的教學技術,對園林技術專業的很多復雜知識就能將重要的細節放大,將靜止的內容以動態化的形式展現。比如學習細胞分裂的相關內容時,傳統課堂上教師通常采用掛圖的靜態講解方法,而現代化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Flash等技術軟件結合相對復雜的知識難點,讓靜態的知識動起來,學生就能直觀地看到細胞分裂的整個過程,從而達到降低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3]。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是科技時代下發展的重要產物,在中職園林技術專業教學課堂上充分利用“互聯 網+”的功能與平臺,才能不斷豐富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更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創建高效的中職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蔣曉霞.中職園林專業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以國慶花壇的設計為例[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6(4):43-45.
[2]王 爽.中職信息化教學設計探究[J].大眾科技,2015(4):174-175.
[3]鄭小軍,張 霞.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評論,2014(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