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
摘 要:初中時期,閱讀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怎樣開展初中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全面思考的問題,因為這不僅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水平,還會影響教學改革的效果。基于此,結合教學經驗,參考朱永新教授對于閱讀教學的看法,簡要談一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重建閱讀心態,使學生擁有“心力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心態;“心力量”
朱永新教授曾提出過: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直接影響著民族的閱讀水平。可見,閱讀關乎民族的命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關注閱讀教學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在書本中看世界,進而在“世界”中開闊眼界。因此,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閱讀帶來的力量,通過情感滲透,幫助學生調整不良心態,進而遨游于書本的海洋,在書本中體會知識的真諦。
一、師生互動,共建良好環境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秉持“學生本位”的基本思想,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為了讓學生喜歡閱讀,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自己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去思考,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引導,為學生布置閱讀作業,讓學生提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關于素材的選擇,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在興趣的影響下開展閱讀。在課堂中,教師有必要傳遞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為不喜歡閱讀的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意見。此外,在班級中還可以創建一個圖書角,讓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閱讀不同的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幫助學生在課上課下都創建一個讀書的氛圍,從而讓學生獲得自我提升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方法創新,重建閱讀心態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這是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觀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達到這樣的水平,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擁有“心力量”。良好的心態對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心力量”的帶領之下,學生會積極參與到閱讀當中。閱讀心態的建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需要在授課的階段創新教學的方法,層層引導學生創新學習,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閱讀中獲益。
1.注重積累
知識是需要積累的,在幫助學生重建閱讀心態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認識到積累的重要性。積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進行。閱讀也是如此,通過累積,可以加深學生對結構的認識、拓寬詞匯量、加深對結構的理解。此外,通過累積性的閱讀,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自己感興趣領域知識的認識。在興趣的引導之下,學生被文章的內容啟發,在專業領域的認識、對文章構思、文章結構等方面都會受到啟發。總之,積累是閱讀文化夯實基礎的關鍵,長時間的閱讀積累定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2.全面理解
“心力量”的構建離不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語言僅僅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之后,很容易被其趣味性吸引,從而開始喜歡閱讀。為此,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以下幾種能力的培養,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意義。
一是判斷力。判斷力是學生是非觀念形成的基礎,也是學生價值觀和情操形成的關鍵。因此,教師要通過內容的引導,引導學生明辨是非。
二是綜合能力。綜合能力是閱讀能力培養的比較高的體現。當學生具備分析能力之后,學生就能夠將所有知識統籌協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三是聯想力,聯想力是跨越不同事物之間思考的能力,在聯想中拓展知識,將學生認為乏味的知識和學生感興趣的知識結合,讓學生在關聯性引導中喜歡上閱讀。
3.科學評鑒
評鑒階段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閱讀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通過自身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發表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可以說,評價和鑒賞是學生閱讀之后提升素養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評鑒能力,讓學生在教師鼓勵式教學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分析其中的優勢,繼而加深對知識的領悟,實現知識的升華。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引導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閱讀的看法,也會影響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調整學生閱讀的心態,讓學生重建“心力量”,讓學生喜歡閱讀,并將閱讀變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當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力量之后,想要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就不再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參考文獻:
[1]朱永新.閱讀應當是教育最基礎的事情[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7):127.
[2]陸卓君.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都市家教月刊,2015(5).
[3]朱永新.思想不應私享:關于讀書的六個方法[J].閱讀, 2015(4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