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鋒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當前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心理健康。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學生的持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影響學生心理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通過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良好的引導和調節。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感教育;課堂教學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融入的必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與滲透情感教育,這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進行情感教育也符合我國“以人為本”教育觀念,與學生今后的發展緊密相關。加強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在牢牢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有效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實現知識技能與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全面均衡健康發展的成長目標。我們知道,進行小學英語教學的前提,是要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而要想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需要寓教于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具體運用
1.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首先,在日常備課時,教師要對知識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在給學生答疑解惑,進行難點和疑點梳理時,要結合自身體驗,與學生一起對教材中人物的思想情感進行分析,在教育教學中滲透自身情感,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其次,在語言交流中,教師要盡情發揮自身的情感優勢,用自己的情感態度去影響和感染學生,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同時要采取鼓勵政策,尤其是對特困學生或學困生,要對他們回答問題的勇氣給予肯定,給他們以自信心。再次,教師應進行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問題設置,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不僅可以感染學生,還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良好的評價和彌足珍貴的信任感;最后,教師要重視表情作用的發揮。我們知道,在英語教學中不僅有語言教育,同時還包含了很多手勢和表情、動作教學,這些可以有效補充語言教學的不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老師表達的內容。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后,可以舉手示范,并且用鼓勵期待的目光注視全班學生,在這樣的情感教育中,學生對于語言的含義會產生更好的理解。
2.全面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
我們知道,教學方法的好壞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理論結合實踐,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動態教學中優化教育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利用任何條件和方法,通過直觀教學手段的利用,使情境教學的優勢徹底發揮出來。例如,有時課堂教學的內容比較枯燥、呆板或者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用一個有趣的、形象生動的情景將課堂內容展示出來,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語言氛圍。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教師一直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學生會漸漸產生厭煩情緒,為此,展開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發動多種感官進行英語聽、讀、寫的實踐,比如,可以通過分組討論學習、組織各種表演活動或設置謎語等,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行培養,在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3.建立融洽的師生情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必要前提,也是激發學生情感興趣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在素質教育環境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引導者和參與者。因此,教師要學會轉變自己的角色,與學生打成一片,形成良性互動,同時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了解每個學生的優勢。對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不同表現,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回應,并全身心地參與其中,體驗學生的感受和思想,及時掌握課堂動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同時,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堂下,教師都要多聽學生的意見,尋找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彌補和更正。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傾注更多的情感和愛心。其實,愛才是教學的最佳載體,它能夠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和對立情緒,便于學生打開心扉,真正地接受老師給予的一切。以“愛的名義”實施教學,從內心深處關愛學生,呵護學生,真實、客觀地對待學生的成長,才能促進融洽師生關系的早日形成。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有可能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生活,因而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要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同時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寓教于樂,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教學事業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沈舒.淺析情感教育和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4(26).
[2]王玉玉.情感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1).
[3]吳妍.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本體價值[J].英語廣場,2012(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