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海禁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8-10-20 10:12:34楊國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8年7期
關鍵詞:明朝全球化

楊國

關鍵詞 明朝,海禁,史料,價值取向,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8)13-0056-08

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四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共分為三個子目,即土地制度的演變、重農抑商、海禁與閉關鎖國。其中,海禁政策近些年來不斷成為史學研究與學術研討的顯學,各種探索層出不窮,而教材的編寫傾向卻很明顯,在土地部分可謂濃墨重彩,而在敘述明初海禁時相對簡短,表現出明顯的編寫偏重。近年來,高考命題不時觸及與海禁相關的一些內容。例如2012年海南高考歷史題第26題,2013年廣東高考歷史題第38題,還有2014年浙江高考歷史題第38題,特別是2017全國Ⅰ卷高考歷史題第42題等,都把視角投向明朝海禁政策及其相關知識的聯系上。而課堂教學,很多時候往往不能詳盡。本文從全球化視角入手,著眼于中外相遇與融合,關注中國與其他傳統文明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尋找晚明,一場敘事歷史的話語盛宴”。①通過對海禁政策原因,尤其是隆慶帝開海前后的背景予以比較,著眼于全球化視角,通過禁海與開海的結局演變,使學生初步了解該政策的時序、變遷與因果聯系,嘗試從史料實證和重返現場方面,真正體會“論從史出”的學科素養,并自覺運用唯物史觀來認知明代海禁政策不斷變化,滲透出積極的價值取向。這里,筆者試將海禁政策結合課堂教學活動,聯系學科素養與思維能力,作一簡要探究,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潮起潮落、幾度沉浮

人教版教材,在敘述明代海禁政策時,有幾行文字如下:“明朝初期,東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明太祖擔心流亡海上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統治,下令實行海禁。”②可見,海禁直接原因是明政府擔心一些起義殘余力量與倭寇勢力內外勾結。主要原因是憂慮社會動蕩、經濟凋敝,自身統治受威脅。很明顯,海禁除政治考量外,還涉及“互市”“外貿”等硬性政策規定。從經濟內生增長邏輯看,制度專斷,市場受抑,民眾非自由流動,是不利于當時經濟發展的。同時政策缺乏彈性,利益就會缺失,商品經濟也隨之瓦解。因此,海禁政策從當時看,是貿易與政治的一體化,并且緊密聯系,其政治意義遠大于其經濟意義。

重返現場,不難發現,明代倭患“實際上是元代倭寇侵擾的繼續與發展”。任世江先生認為,明初統治者處理“(倭患)這個歷史遺留問題”時,比較謹慎,曾多次派人去日本了解日本國情與實際,只是在使臣被殺、交涉無望而倭患日盛的情況下才斷然禁海。③正是戚繼光等抗倭英雄的節節勝利,才使得明代統治者在東南海疆一片安寧情況下“轉換政策”,開海貿易。

雖然為了國防與邊境安全,統治者去禁止民間貿易不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如果簡單地認為靠開放海洋,犧牲一些主權利益來換取短暫的和平,那不是真正的和平。一句話,和平是打出來的,因為倭患的源頭在日本,①民族間的矛盾在這一時期始終為主,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教學中引導學生重返歷史現場,對海禁政策的理解,既要通透,又要全面,如此認識明初的海禁,有助于學生形成對海禁政策全面認知與深刻理解。

在這里,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海禁政策概念內涵,它除了禁止國人出外謀生與出海貿易外,還包括不許外國商人私自來華貿易,必須以官方名義,采用朝貢貿易的形式,因此,明朝商品就不可能輸往國外,海外國家貿易整體情況就不容樂觀,民眾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在這里,海禁并非完全禁止,要引導學生理解官方主持下外國政府“按期入貢并附帶貿易”,“船只數量亦不得逾限”②仍然得到認可。說到底,這是一種海外國家政府出面組織、商人來華展開的官方貿易活動,是當時東亞貿易秩序的制度性安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清海禁政策內容不太難,但要幫助學生分析其目的是安撫籠絡外國人,避免其尋釁滋事,騷擾海疆,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則需要史料支撐,尤其是建立起以明朝為中心的朝貢貿易的制度設計更是不易理解。不僅如此,學生還要領會從明初到隆慶,海禁政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引導學生探討隆慶元年,在內外種種因素影響下明政府解除海禁,重新有限度開放海洋,白銀貿易便呼嘯而來,無法阻擋,繼而最終成就了明朝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要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因此,課堂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弄清相關事件之間的聯系,發掘隱性的邏輯關聯可謂意義重大。明初,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開始禁海。明成祖時恢復市舶司,從事朝貢貿易,并派鄭和七下西洋,海外諸國也紛紛搭乘寶船赴京朝貢,宗主與藩屬關系進入鼎盛時期。仁宗即位初便禁止生產寶船。宣德年間,連鄭和下西洋航海檔案,都被付之一炬。直至嘉靖中后期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倭患平定后,朝貢貿易也逐漸衰落。隆慶帝時海禁政策有所松弛,實行有限度開放,私人出海貿易得到默許,從而給海上帶來一派繁榮景象。③而天啟-崇禎年間海禁趨于廢弛對學生來說,更是無從知曉。

教材對海禁變遷與演進過程,寫得過于簡略,而且連“隆慶開海”也予以省略,這就容易引起學生對這一政策理解的誤讀與疑惑。海禁開開關關,時勢走走停停,學生大多無所知曉。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不少學生雖然了解海禁政策始于明初,但對明成祖時下西洋之舉仍屬朝貢貿易不甚知曉。實際上成祖仍然遵從著祖訓朝貢貿易,感知嘉靖帝時日本兩貿易使團,在寧波因勘合真偽之辯產生沖突,繼而引發暴亂,燒殺搶掠,寧波遭殃,導致明朝與日本貿易中斷,倭寇滋生,引發東南倭患。鎮壓倭患后,引導學生對隆慶帝迫于內外交困的形勢,開放海禁,給明朝帶來復蘇崛起契機給予歷史性肯定。對天啟-崇禎年間海禁趨于廢弛,繼而金融危機與惡劣氣候交織壓迫,對滿族崛起、農民起義、殖民者侵擾缺乏歷史的預判,最終滅亡給予歷史的同情與憐憫。實際上,海禁最初作為一條祖訓流傳下來,仍然保留著它無形的威力,沒有誰敢明令廢除,只不過在執行過程中,因時勢變化、利益驅動、關注視角的變化,后繼統治者執行起來不是那么嚴格而已。

教學過程中,教師啟發學生理解,明初朱元璋致力于傳統朝貢體系的恢復與發展,一方面將朝貢貿易與官方政治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封閉國門,嚴厲打擊民間海外貿易。其目的就是要嚴格控制海外貿易,把它約束在政府許可的范圍內,特別是要建立以明朝為中心的東亞國際貿易秩序,把周邊一些國家漸次納入其中,實現夢寐以求的海陸等級并重的秩序圈。

通過對海禁政策的層層剖析,我們不難發現,教材省略明初海禁政策實行后的演變過程,直接造成了學生對朝貢貿易理解的困難與疑惑,盡管《古代商業的發展》補充諸如鄭和下西洋、賞賜性貿易等一些相關內容,但對于海禁與朝貢之間的關系,明成祖是否拋棄了海禁政策,宣德帝何以會焚燒航海資料,嘉靖時倭寇為什么愈演愈烈等,學生仍然是一頭霧水,難以理解海禁政策發展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鮮活材料,構建一些新的情景,新的視角,著眼于時序變遷與國際國內形勢,勾畫出整個明朝海禁政策演進的時間軸,再引導學生去分析海禁政策并非一成不變地禁絕,也沒有始終如一地去執行,而是一直處在動態變化之中,受到當時國內外形勢的深刻影響。因此,只有從全球化背景下去重新思考,通過東西方歷史對比,關注中外聯系與互動,才能讓學生明白從明朝中后期,整個世界就處在大變動之中,西方肇興起的全球化迅疾成為一股浪潮,西歐逐漸從邊緣拋向中心,而明朝也卷入旋渦之中。通過一系列材料構設一種認知沖突,突出歷史理解,注重因果解釋,讓學生感受到同期的明朝統治者雖然能相機而動,及時調整,但是整個調整缺乏深度與廣度,加上巨大的歷史慣性,從而與近代化與社會轉型失之交臂,不禁讓人扼腕嘆息,家國情懷躍然紙上。

二、是誰,在敲打我窗?

事實上,基于史料實證與解釋視角,通過體驗與認知,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客觀性、辯證性、復雜性解釋更有幫助。如果我們把海禁政策放在當時全球化背景下去觀察,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歷史間的互動、聯系。這里筆者截取幾個歷史片段,回眸海禁政策與當時全球化趨勢、倭患加劇、葡萄牙崛起、西班牙與荷蘭東來之間的聯系,從而對海禁政策作出進行理性分析與客觀評判。

片段1:明王朝建立時,日本正處在南北朝時期,一些失勢的武士、破產的農民與方國珍,張士誠殘余一起入寇濱海州縣。①

片段2:永樂十七年,明遼東總兵劉江全殲數千倭寇,加上足利義滿即位日本開始恢復中日關系,倭寇侵擾一度遂斂迸。②

片段3:嘉靖三年,倭患愈演愈烈,經過胡宗憲、戚繼光、譚綸、俞大猷等明將努力,倭患才最終解決。③

閱讀材料,不難看出倭患從明初一直持續到隆慶末年,影響明朝長達190年。而朱元璋立國之初,并無完全禁海之意,因為當時明政府主要任務是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鞏固新政權,鑒于東南沿海倭患愈演愈烈,倭寇不斷出沒于山東、直隸、浙東、福建等地,燒殺搶掠,加上起義軍余部與一些倭寇內外勾結,嚴重威脅新政權。1371年,明政府才首頒禁海令,1381年,又宣布禁止沿海居民私通海外諸國,至此中外貿易被嚴格限制,朝貢貿易正式推行,海禁政策開始成為明朝的一項基本國策和祖訓。

啟發學生辯證客觀、全面發展地看待海禁政策,有助于正確解釋表象背后因果關系,并且通過對海禁政策深層解讀,讓學生不斷地接近歷史真實。應該說,在傳統中國,海外貿易政策作為典型的政治方式,并非純粹的經濟行為。因此在當時封建國家主義為主導,朝貢貿易成為核心,它迥異于西方個人主義和民間自發冒險性貿易活動,并且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容易產生天然自大、自滿心態。而西方社會的談判、對話與協商,對于中國而言,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自給自足、重農抑商、男耕女織自然成了這個國度天然的“幸福”詞匯。加上此時日本武士為主體的海上武裝的不斷騷擾與劫掠,學生容易產生一種定勢思維,即明初因建國而禁海,又因禁海而落后,實際上這類似于貼標簽、想當然的思維。因此,在海禁政策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基于全球化與近代化思考,立足于史料實證,滲透唯物史觀,采取多視角解釋,去糾正這種片面認識。實際上,在強悍勇武的倭寇、瘋狂逐利的殖民者、日益衰退的明王朝面前,封閉國門,禁止貿易,守土維權自然成為統治者們不二的選擇。

事實上,正是倭患問題最終解決,才為海禁政策轉變為開放海洋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此,有人說,嘉靖時期倭患源于海禁政策高度強化,倭患平息則是海禁政策不斷放寬的結果。王直、徐海只不過是當時不滿明政府海禁政策的普通商人,①今天看來,不無道理。因此,引導學生思考海禁政策與倭患之間的聯系,可以使歷史解釋更合理,邏輯更縝密,實證更充分,也就更有利于學生對海禁問題合情合理的理解與思考。

進入明朝中后期,伴隨著地理大發現,早期殖民擴張,世界市場雛形出現,東西方貿易商品種類增多,方式多樣,中外海上貿易活躍起來,在西歐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相反,明朝此時的國力逐漸出現頹勢,大不如從前,這無疑促成隆慶帝及其臣僚們的思考與憂慮,也令明政府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斷然開海。今天看來,只有我們放寬歷史視野,著眼于全球化的視角,基于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加深晚明社會面對海洋的重新思考。

材料1:新航路開辟,世界貿易范圍擴大。葡萄牙人攻占馬六甲后,明王朝苦心經營的朝貢體系逐漸瓦解。同一時期,嘉靖帝接見葡使節時,發現他們在給皇帝的信中,沒有愿意成為中國藩屬的話,此時又接到葡人在中國南方的多起劣行的報告,他便下令驅逐葡使節出中國。②

1499年正值弘治十二年,達伽馬遠洋船隊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抵達印度卡特利亞港后,成功返航。此后葡萄牙人正在南亞和東南亞大肆擴張。1511年(正德六年),葡萄牙人滅掉馬來王國,控制馬六甲航線,其后又征服錫蘭、古里、果阿等明朝附屬國,1521年(正德十六年)屯門海戰、西草灣海戰、雙嶼海戰,葡萄牙一敗再敗。1553年,葡萄牙用欺騙手段騙取了澳門的居住權。

上述材料表明,葡萄牙人殖民活動改變了明朝藩邦體制,武力掠奪打破了傳統中國聯系東南亞的朝貢貿易紐帶。他們為所欲為,隨心所欲,并沒有把明朝皇帝放在眼里,而且不斷侵犯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充分暴露其殖民強盜的嘴臉。這些事實一方面反映了東西方文明間的碰撞與沖突,另一方面也是侵略與反侵略、殖民與反殖民與踐踏與維護主權的交鋒。

材料2:葡萄牙被明政府勒令退出中國,但是又不甘心放棄能為他們帶來巨額利潤的貿易。葡人在不可能進行合法貿易的情況下,與中國、日本和商人勾結,在浙江沿海進行走私貿易。

材料3:當時的走私貿易不僅當地人支持,而且得到許多沿海封疆大吏的默許縱容,許多官吏對走私也樂此不疲。③

隨著走私貿易的逐漸擴展,明政府動用武裝力量,堅決予以回擊。1548年葡人被趕出浙江,不久又被趕出福建、廣東。1553年又施展詭計,采取欺騙的方式,在澳門落腳定居,獲得一片殖民據點。不難想象,殖民者東來,侵占澳門等地,并把它作為與中國、日本、印度、東南亞貿者的中轉站,在當時背景下,許多傳教者也經由澳門進入中國內地。而“海上馬車夫”荷蘭,則被鄭成功趕出臺灣。盡管如此,當時的走私貿易不僅當地人支持,而且得到許多高級官吏的默許縱容,歷時兩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自此經歷著巨大的現實考驗。

葡萄牙人的走私與劫掠,侵占澳門并開埠,對明朝意義重大,它不但使東南沿海貿易日益繁榮,關稅數量上升,財政收入增加,還成就了嘉靖之后的“隆萬中興”。而且東西方文明間交往也不斷擴大,傳教士來華,傳播西方科技文化,把中華文化傳入西方,引發了“孔子熱”。

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著眼于全球化視域與整體歷史思維,突出歷史的時空觀,從日本倭患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彰顯出明政府圍繞海洋實行自主政策,而核心在于政府應對能力與全球治理水平。教學過程需要聯系有明一代不同時期統治者的海洋政策,貫穿的全球性的中外互動與聯系,通過一系列的史料場景,讓學生重返歷史現場,認識到從“禁”到“開”的必然性,感悟這時期全球化潮流、政治格局變動背景下,明代毅然走進海洋,開放國門的必然性。

因此,圍繞著海禁政策的實行與發展演變,從倭寇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以及那個時代面對內憂外患下的無奈,從“關”到“開”再“關”的反復演變,最后到明王朝命喪大海。需要指出的是,前期的海禁政策僅僅是歷史的上半場,并不是歷史的全貌,同樣隆慶開海也并非完全開放,僅僅是有限度地放開,其后還出現過幾次反復,到崇禎帝1639年開始再度面向大海,重啟國門時,盡管東南沿海早已風平浪靜,但這一切似乎來得太遲了,最終明王朝在內外交困中,因小冰期氣候突襲和白銀短缺引發統治危機而猝然走入歷史的深處,真可謂成也海禁,敗也海禁。

三、緊閉的海,終于開了

海禁令在朱元璋時,周全又完備,到成祖永樂時雖不斷重申,但他更關心的似乎是詔諭海外諸番,宣揚國威,顯示皇恩浩蕩。此后宣宗、英宗、景帝雖然恪守祖訓,厲行禁海,但基本流于形式,明政府也許不曾想到,這場嚴厲的海禁相反卻刺激了海上走私貿易的勃興。因為沿海地區地貧土瘠,人口日增,人民生活困苦,至隆慶時終于被下詔廢止,沿海地區人們紛紛出海謀生,維持生計。至于天啟-崇禎年間,政治腐敗,朝政混亂,內憂外患,則使海禁更是成為一紙空文:

嘉靖年間,倭寇依舊,浙江巡撫朱紈以嚴刑峻法懲治“通倭大滑”“巨奸”,以加嚴海禁,結果反被罷黜下獄而死。

1560年,鳳陽巡撫唐順之,并請于浙、閩、廣三省復設于嘉靖初罷廢之市舶司,對外國商船管理,部議從之。①

材料說明,當時沿海官民要求突破海禁,發展對外貿易愿望已成為一股強大的浪潮,開始左右朝廷的決策,朱紈之死,表明海禁政策漸成一紙空文,唐順之提出把中外貿易納入官府控制與管理,至少可以說明政府已在面對現實,正視問題,思考出路,可以說,距離7年后從實質上廢除海禁政策只差一層窗戶紙了。依據多樣化的史料,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真實地感受到在那個時代,圍繞著禁海與開海,各派力量之間的博弈、較量和分化,進而思考嘉靖時倭寇危害甚烈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

回眸歷史,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新任浙江巡撫朱紈一上任,便搗毀了沿海地區大型走私基地寧波雙嶼島上的一切設施,他深知如此大規模赤裸裸的走私背后,無疑存在著大量既得利益者與政府高層勢力,不久朱紈被人構陷入獄,自殺前他不無悲憤地感嘆民間走私的猖獗,向海謀生民眾的生存動力,還有盤根錯節的政府阻力。1554年,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負責抗倭斗爭,當他真正意識到朝廷禁海勢力如此強大后,才被迫處死準備招撫的海盜首領汪直。其后嘉靖帝再度啟用戚繼光、俞大猷用殘酷鎮壓手段平定了沿海倭寇。但當時福建沿海的走私活動依舊猖獗,漳州月港便迅速成為又一個新的走私貿易中心。

從嘉靖開始,到隆慶、萬歷的40年間,的確是倭寇危害最烈的時期。事實上嘉靖時禁海愈嚴,倭寇愈多。這時期除了葡萄牙對沿海城鎮燒殺搶掠外,沿海海商與日本倭寇、貧困居民也參與走私貿易,這令明政府大感不安,擔憂釀成燎原之火,于是變本加厲實行海禁。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厲行海禁必然會殃及池魚,使得沿海居民與漁民無法下海,現實情況是沿海地區地瘠民貧,人們大多困于饑寒,只好鋌而走險,或者參與走私,或者成為海盜,海禁政策當時無疑激發出更多的沿海“倭寇”,當然并非真倭。

嘉靖死后,隆慶繼位,面對沿海地區“全民皆寇”情況,倭寇之亂又屢禁不絕,越打越多的實際,統治者與臣僚們開始反思,并分化成禁海與開海兩派。倭患平定后,也許是意識到倭患泛濫的深層原因,或許是走私猖獗的巨大壓力,抑或是政府財政收支的窘境,明政府開始調整私人海外貿易政策。隆慶元年(1567年),遂有福建巡撫、都御史徐澤民,請開海禁,準販東西兩洋,唯禁販日本,獲準施行。隆慶帝開始有限的開放漳州月港。應該說明朝立國276年間,7/10的歲月處在海疆閉鎖之中的。①至此,海禁政策被明朝事實上廢除,民間私人海外貿易獲得合法地位。據統計,1576年,月港關稅收入超過萬兩白銀,1594年更是達到29000多兩白銀,一度被視為“天子南庫”。

隨著福建、廣東沿海的不斷開放,民間貿易迎來了大好時機,中國的生絲、絲綢、瓷器和茶葉特產源源不斷的銷往西方,而歐洲、美洲和日本的白銀也不斷流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民間私人海外貿易進入一個新時期,數量巨大商業貿易,讓中國獲得了巨額收益。這一時期,國內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城市人口增長,大運河貫通南北,農產品商品化,工商業繁榮,國內外市場通過東南沿海貿易港口與歐洲、東南亞、日本和西亞等地聯系起來。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情境:如果你是最高統治者,你認為對于海洋政策是堵還是疏,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以此引發學生間的認知沖突,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思考,開海在這一時期漸成必然趨勢。既然民間海外貿易合法化了,所謂倭寇就會煙消云散了。可見漳州月港開放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引導學生理性看待這一時期倭患已息,明朝朝野內外取得共識,調整海外政策條件成熟,開放勢在必行。客觀分析明政府做出調整的重大政策,先開放海禁,允許商民出海貿易;再默許葡萄牙人租居澳門;后在廣州變朝貢貿易為商舶貿易。運用唯物史觀,引導學生感知明政府完成海外政策的重心轉移,開始海外貿易開放新時期的歷史必然性。

史實證明,漳州月港(后改為海澄縣)開放后,由此地輸出的福建瓷器、絲綢等商品,在歐洲上層社會和普通民眾大受歡迎,而17世紀的西歐社會因經濟危機,物價飛漲,商品匱乏,物美價廉的明朝商品恰好適應了這一需求,明朝白銀本位貨幣時代也從此開啟。應該說海禁政策,保障了東南沿海地區安定,維護了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明王朝也御敵于國門之外,但從全球視野看,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抵抗外來侵略,反而與世界更為疏遠,從長遠眼光看,它對中國邁入前近代社會提供了基礎,實現社會轉型可謂近在咫尺。

據估計,從萬歷元年(1573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70余年間,從葡萄牙,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日本等國輸入明朝的白銀,至少在1億兩以上,可以說,明代這一時期農業,手工業發展超越了以前歷史時期,也為隨之而來的商品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課堂教學如果立足于近代化與社會轉型,不難看出這一時期農民對土地的人身依附關系松弛,推動了國內農業、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于財政收入增加,對于民生改善作用突出,商業資本也活躍起來,白銀貨幣開始廣泛應用,為沿海地區數百年來形成的東亞—太平洋—印度洋貿易圈錦上添花。學生通過史料實證,發現當時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走向海洋,走入市場,移民海外,它反映出明朝中后期潛移默化、悄然而行的社會變遷,早期社會的近代化之路開始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四、轉身跌倒的王朝背影

16世紀,史學界稱之為“漫長十六世紀”,②西方文明正噴薄欲出,縱橫于海洋,地理大發現使農耕文明艱難的掙扎,明王朝也終于開始對海洋開放。“在1000至1500年間的跨文化互動,已經朝著全球的相互依賴發展下去,而這是近代歷史的主要特征。”③

材料1:根據學者王士鶴提供的數據“自1571年至1644年明朝滅亡的70多年間,經由菲律賓而流入中國的美洲白銀大約有5300萬比索,合計3816萬兩”。④

材料2:1630年,一位長期生活在菲律賓的西班牙傳教士在其著作中:“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甚至可稱它為全世界的寶藏,因為銀子流到那里以后便不再流出”。①

材料3:1597年,菲律賓總督在給菲利浦二世的信中如此說:“所有的銀幣都流向了中國”。②

白銀何以大量流入中國?這無疑得益于地理大發現后,世界日益從分散連為整體,世界市場雛形形成。早期殖民掠奪活動,大量白銀從美洲被運回西歐,西歐社會發生著深刻的社會變遷。商業革命、價格革命和社會革命相繼發生,尤其是掠奪白銀較多的葡萄牙等國,出現物價飛漲、物資短缺、通貨膨脹、市場蕭條,由此引發社會動蕩,矛盾尖銳,階級對立。

歷史的吊詭在于,西歐白銀太多,明朝商品過剩。恰巧中國1567年“隆慶開海”正成為舉國上下的開放共識,朝貢貿易開始讓位于民間私人貿易,走私貿易從此變為合法貿易,東南沿海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出現了。明朝商品不僅價廉物美,種類繁多,而且生產量大,規模效應強,涉及絲綢、瓷器、茶葉和藥材、食糖類,可以說,“正是中國的市場及其在制陶、紡織和一些農產品(茶葉)加工方面工業的發展,才創建了國際貿易的基礎”。③

在這里,課堂探究的設想是明代海洋的開放得益于哪些要素的共同作用?學生思考得出,這一時期的繁榮是經濟全球化下的歷史圖景,也與世界大變局息息相關。學生著眼于日本倭寇的長期騷擾與劫掠,其次是葡萄牙北上走私與侵占澳門,再次是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聯系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不難發現從明代中葉開始長達300年貿易順差,使西歐諸國及其殖民地的白銀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學生還可以認識到,盛產白銀的日本這一時期由于久經內戰,滿目瘡痍,加上它地少人多,市場萎縮,它便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明朝,與中國各取所需,互通有無,也成為中國白銀的主要輸出國之一。學生進而體會到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沒有憑借大量白銀流入而發展起來,刺激的只是手工業工藝制造技術的提高,整個社會幾乎處在奢侈享樂之中,統治的腐朽與衰敗更加嚴重。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此發達的繁盛王朝,最終卻是曇花一現,何也?其本質是明皇室與葡、西皇室一樣,拿財富去揮霍奢侈享樂,民間也出現了巨商富賈奢靡生活,卻從沒有用于擴大再生產,沒有去科技創新,更無法推動社會轉型與進步。

然而歷史之悖論在于,因為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和傳統思想所限,西方常用的海運保險、合伙經營、信用擔保等跨地域貿易經驗和運作方式,沒有被中國人所采用。④相反,國人們以為自豪的火藥、指南針卻直接使用在西方人的遠洋運動中,成就了歐洲人的殖民擴張與大國崛起。李伯重先生在他的《火槍與賬簿》⑤一書中,就以軍事革命與商業利益為切入點,揭示了當時全球化發展的主要動力,而這一點在當時明朝是匱乏和不足的,早期全球化的動力在外部而不是內部。

教學中以此內容為切入點,啟發學生認識到當時明朝社會仍在向前發展,因為無論如何,明朝已悄然卷入到全球經濟體系中,國人與外部聯系增多,貿易條件與內容發生變化,餐桌革命、人口倍增,外來農作物傳入,農業產量繼續提高,人口急劇增長——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這一時期中國經濟仍在發展,并非停滯。通過歷史縱橫聯系,凸顯出社會變遷,反映出歷史發展的不自覺性。而傳教士東來,東西方文明交流增多,“對于西方先進的武器和天文、地理等西學,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官員如徐光啟等積極學習吸收,明末清初的幾位皇帝也予以接受”。⑥這樣,課堂教學就讓海禁政策真正回歸到那個讓人不堪回首的時代。

猜你喜歡
明朝全球化
新舊全球化
英語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好奇心與全球化是如何推動旅游新主張的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論明朝監察制度及對當代中國借鑒意義
商情(2016年49期)2017-03-01 20:52:31
淺談北魏以來莊浪地區的石窟營建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4:07:44
試析播州之役對明朝的影響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21:46
明代尚方寶劍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
人民論壇(2016年21期)2016-09-14 11:35:34
明代海上力量緣何稱雄東方海域
人民論壇(2016年18期)2016-07-12 11:24:53
格魯派的建立及其與明朝的關系略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五月网|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不卡影院|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福利片91|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欧美日本在线|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色天天综合|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黄|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欧美激情第一区|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婷五月综合|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亚洲一级色|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熟女视频91| 国产a网站|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专区| 久草性视频|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88av在线|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二区视频| 国产91丝袜|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