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媛
摘 要:義務教學階段的化學教學,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認識物質(zhì)世界的變化規(guī)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科技、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zhì),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的化學教學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素養(yǎng);生活;情境;知識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提倡“基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化學教學,其中發(fā)展的兩點素養(yǎng)為“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也將化學學習最終提升到了精神層面的高度。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來源于生活,也必然回歸到生活。如何有效開展化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我認為“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素養(yǎng)方面存在著一些弊端:教師主導地講、學生被動地學,是教師在牽引著學生走,學生缺乏思考,課堂缺乏活力。長此以往,學生只是在機械地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認知,難以形成內(nèi)在的素養(yǎng)。“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這些弊端。
將“知識問題化”,是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加工,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提問,通過這些問題展開教學;或者將知識的形成隱藏在連串的問題中,促進學生去思考、交流、實踐,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將“問題情境化”,是尋找有效情境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串連,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解決一系列問題獲得學科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
將“情境生活化”,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境開展教學,以教材為藍本,更多地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以教材與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問題為素材,選擇加工成問題情境,提出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假設和猜想,引發(fā)思考。
二、“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實例
我將結合自己評優(yōu)課的一些實例,談談對“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理解和應用。
在參加市評優(yōu)課的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所給上課內(nèi)容是滬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一節(jié)《金屬的性質(zhì)和利用》,從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開始到化學性質(zhì)中的金屬能與氧氣反應結束。這一內(nèi)容與我們平時的課時內(nèi)容有所差別,所以我在“情境主線設置”和“知識逐漸深化”這兩個方面進行了重點的思考。
1.在“情境主線設置”上,我以平時使用的燒水壺這一情境為主線展開教學
展示燒水壺→提問1:燒水壺身是什么做的?利用其什么性質(zhì)?→提問2:燒水壺中還有哪些金屬?分別利用它們的什么性質(zhì)?→提問3:通過分析燒水壺你還能得出鐵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提問4:你認為哪些性質(zhì)是所有金屬都有的?→提問5:在燒水壺中除了金屬還有沒有其他材料?它在什么位置?作用是什么?→提問6: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燒水壺不用銀做導線?→過渡:燒水壺壺底是什么物質(zhì)?怎么產(chǎn)生的?講解金屬與氧氣反應。
2.在“知識逐漸深化”上,我運用了“兩主題,五活動”模式展開教學
第一主題是“認識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其中我安排了兩個活動:(1)“看一看、想一想”:通過看燒水壺想燒水壺中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2)“議一議、說一說”:通過生活中的金屬運用實例說說其對應的性質(zhì),再通過實例進一步議議在金屬的實際應用中除了性質(zhì)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第二主題是“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其中我安排了三個活動:(1)“再看看、再想想”:通過燒水壺底生銹思考引起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進而引入金屬與氧氣的反應。(2)“做一做、寫一寫:活動與探究”:①分組實驗:觀察鎂片、鋁片、鐵絲、銅絲表面,用砂石打磨后再觀察,有何發(fā)現(xiàn)?②前面有沒有學習過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回憶現(xiàn)象、表達式。③分組實驗:將打磨后的鋁片、銅絲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嘗試寫出表達式。(3)“議一議、再認知:拓展與延伸”:①思考:所有的金屬都能和氧氣反應嗎?②思考:鐵鍋生銹我們要及時除去,而鋁鍋“生銹”卻不能除去,你知道為什么嗎?③思考:根據(jù)上述反應你能否比較一下這些金屬的活潑程度?
這節(jié)課從生活中的燒水壺這一情境出發(fā),圍繞這一主線展開相關知識的提問,抽絲剝繭、層層深入,課堂反饋度好,實現(xiàn)了課堂的有效教學。
三、“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普遍開展
對于這種教學模式的普遍開展,我認為和教師的學習、反思、總結、運用息息相關。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切合問題的生活化情境,如何將情境和問題融為一體,如何通過情境展開問題的探究。同時也要不斷運用和總結,只有將理論付諸實踐,才能不斷出真知出新意,真正做到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參考文獻:
[1]繆陳亞.化學教學中巧設情境的實踐與反思[J].化學教與學,2012(9).
[2]惠海濤.探究式教學的邏輯設計[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