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正在更新著每一位教師的教育觀與教學觀。在新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補充和拓展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歷史課堂拓展有利于幫學生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教學實例,對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展做了探究。
關鍵詞:歷史;課堂拓展;探索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到積累到理解再到應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是最終目的。課堂拓展遷移是學生積累、理解、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課堂上如何有效拓展知識、培養能力,我們要不斷思索、不斷創新,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從寬度拓展,構建完整知識體系
1.中國史古今聯系類比,形成明晰線索
在課堂學習中若能把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等從古至今縱向聯系類比,或者是同一性質或同一時期史實橫向聯系類比,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較為明晰的歷史發展線
索,從而幫助學生積累、理解知識,提高應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學完八年級上冊《新文化運動》一課后,學生了解到了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是袁世凱尊孔復古,宣揚儒家思想文化(糟粕部分),借以搞封建復辟,新文化運動對儒家文化有絕對否定的偏向,可在此把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國的發展過程進行梳理,幫學生構建起較為完整的儒家文化發展線索。可先設計以下拓展問題:誰在什么時候創立儒家學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這之后的哪些思想家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哪位皇帝貶斥儒家思想搞了焚書坑儒事件?后來儒家思想是怎樣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的?然后教師引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又了解到近代史上袁世凱尊孔復古,宣揚儒家思想文化(糟粕部分),借以搞封建復辟,從而引發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把儒家思想文化全盤否定了。然后教師給學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儒家思想的發展:文化大革命時期,儒家思想文化遭到了批判,改革開放之后在社會上弘揚儒家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現在世界很多地方建有孔子學院,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文化已從我國走向了世界,成了我國的文化名片,這也是我國國際地位提高的一個表現。通過這一拓展,學生理清了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過程,形成了明晰的線索,也為以后理解思想文化為政治服務奠定了基礎。
2.世界史國與國聯系類比,構建較完整知識板塊
世界史離學生時空距離較遠,讓學生感到陌生,學習起來較困難。若把某一個國家的史實與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發生的事類比,或者是與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同一性質的事件類比,隨時做到“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離不開中國”,可以縮短時空距離,構建較完整知識板塊,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靈活應用。
如在學習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時,了解了美國、日本、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對經濟不干預、不指導、自由發展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從而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時,可以與同一時期蘇聯經濟發展情況類比:同一時期即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采取什么措施發展經濟?這時期蘇聯經濟發展情況如何?然后引導學生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借鑒斯大林模式,改革開放后借鑒了蘇聯的新經濟政策。再讓學生探究:資本主義國家中有沒有借鑒蘇聯的發展經驗?學完羅斯福新政之后,再給學生介紹中國在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中采取的措施有借鑒羅斯福新政。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聯系類比,有利于學生理解國家干預指導經濟的作用,構建了較完整的知識板塊。
二、從深度拓展,學史明理
歷史學習,記憶是基礎,理解是根本,應用是目的。知道了“是什么”,還要理解“為什么”,說明了“什么”,有“什么借鑒”該“怎么做”,才能更好記憶,才能靈活應用。
在學習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轉折性會議之后,可設問拓展:十一屆三中全會讓哪些方面發生了轉折?發生了怎樣的轉折?引導學生把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黨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逐一對比,并給學生介紹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三十多年里我國的巨大變化、輝煌成就,描繪未來宏偉藍圖,學生自然理解了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轉折性會議,就很容易記憶和靈活應用了。然后再引導學生回顧另一次轉折性會議——遵義會議,并比較兩次會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黨能關鍵時刻力挽狂瀾,能不斷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一步步走向成熟,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擁護黨的領導。
通過拓展讓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線索,培養學生正確的時空概念、豐富的歷史想象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形成歸納、判斷和分析的邏輯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并不是為拓展而拓展,也不是每個知識點都拓展,主要是圍繞教學重點、難點拓展,圍繞考點拓展,圍繞培養能力拓展。
“教是為了不教”,知識的拓展有利于幫學生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值得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索、不斷嘗試、不斷創新,讓課堂拓展助力歷史學習。
參考文獻:
[1]程欣榮.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拓展策略初探[J].考試(教研),2011(7).
[2]李久春.小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拓展的幾個點[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0(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