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弘琰
摘 要:20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指出了方向。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部分教師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割裂,學生無法將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這是傳統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立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采取多樣化的生活教學手段來豐富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借此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實現學以致用。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初中語文教學;生活教學;生活手段
縱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包含著三方面的內容,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的照本宣科將知識與生活割裂開來,學生無法在課堂參與中獲得有價值的語文知識,應用語文知識更是無從談起。針對這一情況,新課改倡導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活動。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1.選取教材中的生活內容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通過對我們所使用的語文教材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生活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材編寫人員有意識地選取了大量的生活內容,借助這些生活內容來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由此,我們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從中選取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自主感知文本內容,感知文本中所傳遞的生活氣息。
我在組織《滿井游記》這一內容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立足文章中所描繪的情景來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感知。我所執教班級的學生大都來自北方地區,其對北方寒冷的冬天有著深刻的體驗。在寒冷的冬天,人們都不想出門,只想待在溫暖的室內自娛自樂。春天來臨之際,萬物復蘇,河面上的冰一點點融化,河岸邊的柳樹抽出新芽……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自由地在明媚的春光中游玩。學生的生活經歷與作者所描繪的畫面有著相似之處,如此在其已有的生活經驗的驅使下,其自然會產生感同身受之感,借此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2.聯系課外學習資源
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借助所學到的語文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知識應用中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要想實現這一點,需要教師將學生從教材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將其帶領到廣闊的生活之中,使其在生活觀察、體驗之中自主地建立知識學習與生活的聯系。我在組織《香菱學詩》之后,會鼓勵學生在課下借助多樣化的渠道,諸如網絡、課外讀物、雜志等來搜集有關《紅樓夢》人物評價的內容。然后在下一節課中,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就所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共享、分析,在自身已有的知識范圍內,對《紅樓夢》中的人物進行評價。如此,在借助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1.多媒體教學,激發興趣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念的論述下曾提到: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解放學生的手腳、頭腦,給予其充分的時間、空間,創造出自由的生活環境,從自由的生活中獲得真正的教育。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下,多媒體的引入不僅可以將豐富的生活內容引入課堂之中,還可以在生動直觀的演示下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
興趣。
我在組織《安塞腰鼓》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由于大部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安塞腰鼓知之甚少,對文本中描繪的場面難以有深刻的體會。針對這一情況,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與安塞腰鼓有關的一些影視畫面,學生在直觀的畫面下,會被陜北漢子那種豪邁的氣勢所吸引,并對多姿多彩的安塞腰鼓表演所吸引。畫面的演示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還拉近了其與文本內容的距離,為學生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接觸自然,實踐探究
陶行知先生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痹谏罱逃砟钪?,陶行知先生將借助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在組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同樣需要將學生從課堂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直觀的感知,并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為其自主地感知語文內容打下基礎。
我在組織《大自然的語言》這一內容教學之后,會為學生布置一道課外實踐活動作業,引導學生對校園內的植物進行觀察,并動手采集,將其做成標本。然后借助網絡、書籍等方式來搜集與這些植物有關的內容,并將其與不同的植物進行對應,借此對所作的標本進行解說。在標本制作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會搜集與其有關的詩句,如此實現了在生活中發現語文、運用語文的目的。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借助生活化內容和生活化手段來組織語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濃濃的生活氛圍中自主感知語文、體驗語文,實現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何北南思.“生活教育”理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好家長,2016(52):69.
[2]寇思明.捕捉初中語文的生活元素:談初中語文的生活化教學[J].課外語文,2012(18):1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