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雄
摘 要:提出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語言學習及運用能力。初中英語教學需要從學習興趣,模擬學習模式,構建學習語境和分層小班化教學開展教學創新實踐。
關鍵詞:趣味英語;模擬學習;場景展示
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在中國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中學生作為國家儲備人才,今后無論是走上工作崗位,還是進行基礎科學研究,學好英語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初中階段是外語學習的黃金時期,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端正學習態度,并完成與高中英語教學的相關銜接工作,為學生下一階段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而僅僅從應試角度對單詞、句法進行按部就班的概念性、程式化分析,無疑將使得課堂氣氛沉悶,難以全面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從素質化角度加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教師必須抓住英語教學的技巧,逐步將英語融入學生自我的語言體系,并使其真正地得到運用,提升學生的外語學習能力。雖然面對著中考的壓力,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仍相對較輕,那么對初中生而言,開展興趣教學、實用教學、能力教學,無疑需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改進的一點認識。
一、抓住英語學習的興趣點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好奇心,而語言學習尤其需要興趣作為持續學習的強勁動力。而本文認為作為語言學習根本基石的學習興趣,需要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滿足感來加以培養。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如果一個動作跟隨著情境中一個滿意的變化,那么在類似情境中這個動作重復的可能性將增加;而相反,如果跟隨的是一個不滿意的變化,那么這個行為重復的可能性將減少。而學習反應之間的重復將增加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結,使得學習過程形成良性循環。這揭示了興趣對于語言學習的作用機理。本文將從以下幾點就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措施談談具體看法。
1.抓住單詞的興趣點——英語單詞接龍
開展英語游戲,英語字母沙龍游戲,老師說一個單詞,然后第一個同學以這個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開頭說一個單詞,其實這種小游戲和傳統的中國成語接龍很相似。比如:在我平常組織這個游戲的時候,發現同學們對以y為首字母的單詞的儲備量不多,在課后,我就發現好多同學會拿出字典記憶該類單詞。這對學生的單詞儲備量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在游戲中就能夠學習到知識,不會讓學生覺得很枯燥,而且還會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2.抓住交流的興趣點——英語聚會
組織英語聚會,這種聚會最好在室外進行,可以每周在固定的時間段,選擇合適的地點做一些英語小游戲。游戲不限定形式,但規定所有參與的學生只能用英文交流,如果使用中文交流就要對他進行適量的懲罰。在聚會中,還可以教唱英文歌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3.抓住英語文化的興趣點——英語電影
應該指出的是初中教師的英語水平仍然有限,和純正地道的英語環境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讓學生多接觸純正地道的經典英語電影是學生接觸外語環境的重要切入點,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口語練習會得到很大的進步。在初中時期的不斷積累,會給學生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不僅能獲得原汁原味的英語口語訓練,還能受到英語文化的熏陶。
二、利用場景建立特殊環境
英語的學習不應簡單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更多的是運用。其中,教師更多的是作為引導者和解惑者。讓學生自己鍛煉自己的能力,發揮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自己組織自己想辦的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比如:老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編寫簡單的英語劇本,并進行演出;老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為英語電影配音;也可以舉辦具有英語文化特色的活動,自己組織、自己主持等。采用多種形式實現英語多角度、立體的學習。
三、積極開展層次教學和小班化教學實踐
每個學生的個體稟賦存在著顯著差異,主要表現在對語言的接受度和運用度之間存在著差別。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素質要求相應不同,因此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實踐。例如,針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在教學中重視開展單詞、語法等基礎知識的灌輸;而對于更多學有余力的學生,則著重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而小班化教學與分層教學是一脈相承的。開展分層基礎上的小班化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日常英語運用能力的訓練,更有利于教師與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以及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觀測,便于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時解決,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我們教學工作者應該把握課程改革的契機,創新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開放式的平臺,讓學生全面感受到英語學習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黃麗芬,陳麗勤.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認知思維導向分析[J].基礎外語教育,2016(2).
[2]王克強.中學英語課堂生態的重構路徑及實踐策略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