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超
摘 要:語文教學作為我國教育教學重點學科,對培養學生語言意識具有積極作用。初中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反思能力的關鍵時期,其中,試卷講評教學是有效的補充教學,教師能夠從試卷情況中獲取學生對已掌握知識的反饋,高效的試卷講評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深化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教師應把握好初中語文講評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反思知識,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及時修正、研究、分析信息的意識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試卷講評教學;有效措施
試卷講評是目前我國初中語文練習教學的主要講解形式,也是語文教學中關鍵的一環,對培養學生糾錯、改錯能力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的講評教學環境中,由于教師講評教學方法、學生學習問題矛盾等因素,試卷講評教學效果不理想,許多教師發現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改正錯誤,學生會多次出現同樣的錯誤類型。對此,教師應從試卷講評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深入研究問題原因,以語文試卷講評特點與學生學習規律為依托,研究有效措施解決教學難題,使試卷講評教學發揮出新的活力,提高講評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反思等綜合語文能力。
一、轉變傳統講評模式,增加學生參與度
傳統試卷講評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采用“對答案講答案”的模式進行講評,即許多教師將講解題目、分析答案等工作包攬于自身,忽視了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探究問題、尋找驗證答案的過程,這造成了許多學生的惰性思維,部分學生難以主動深入問題進行思考,不利于真正修改、掌握知識。對此,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講評模式,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地位,增加學生參與度,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例如,在講評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批改好的試卷發給學生,但是不公布答案,然后將學生分組,教師要求每組學生小組內討論“錯題應如何修改,為什么要這樣修改,運用到哪些知識點,原先錯誤的答案是怎么出現的,可以如何避免?”在學生充分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將講解題目的任務也交給各組,為各組分配題目之后請各組代表上臺進行講評展示,其他組可進行補充或提出不同意見進行交流討論,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修改意見加以講評,并公布正確答案,請學生根據答案進一步修改試卷。如此,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度,促使學生自主探究、深入試卷錯題思考修正,有助于學生真正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印象。
二、注重題目分類集中化講解,完善學生筆記
語文是一門融合語言、文字、情感、專業知識等范圍較廣的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語文試卷的題目類型綜合性也更高。初中語文試卷中包含字詞、語文句子、課文、閱讀、作文等題目類型,教師在進行講評教學時,應注重分類化教學,既應該綜合研究學生在試卷中大概率出現錯誤的地方,分析學生知識薄弱點,進行集中性教學完善學生知識儲備,也要分析學生錯題類型,將相似題歸為一類進行延展性教學,促進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教師應注意,試卷講評教學不能僅滿足于講解,即便增加學生參與度、深化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進行錯題筆記的收集整理、及時回顧復習。完善學生筆記是講評教學重要的一環,在實際的講評教學中,許多學生整理錯題筆記的邏輯性不強,錯題集質量不高。對此,教師在進行集中性講評教學的同時,應合理對學生進行完善筆記的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同類錯題整理在一起,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注重點加深印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圖表等輔助性記錄形式靈活展現錯題信息,便于后期回顧。通過這種方式,教師有效實現試卷講評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引導學生形成良好評改習慣。
三、合理進行講評拓展教學,確保學生實際掌握知識
講評教學中,許多教師將講評環節停留于分析、處理完試卷,忽略了檢驗學生對錯誤的實際理解、掌握程度。鑒于此,教師應積極分析學生的錯誤知識點,根據學生實際水平設計與學生錯題類型相仿的習題或隱含錯題相關知識點的習題,檢驗學生對錯題的理解程度,趁熱打鐵,及時進行拓展教學。
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試卷整體水平及基礎能力將學生分層,開展分層教學。例如,在講解完試卷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事先設計的三種層次習題,基礎層的學生以錯題同類習題為主,發展層學生以錯題變化題為主,完善層學生以錯題拓展題為主。這樣,通過科學有效的講評拓展教學,教師不僅能夠有效檢驗學生對試卷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能夠及時鍛煉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運用,加深學生印象,促使學生階段性共同進步。
試卷講評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忽視、極為重要的一環,教師應積極研究有效措施,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錯題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教師應意識到,提高講評教學的目標下,轉變傳統講評教學的道路必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教師應具備極大的耐心與信心,與學生合力,引導學生積極適應接受新型講評教學,使學生從這種教學模式中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彭玉飛.初中語文試卷講評教學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 2017.
[2]張燕.初中語文教學試卷講評技巧略談[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1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