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妙玲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學習中,閱讀和寫作都占了很大的比例,給以后的學習和運用奠定了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閱讀和寫作,巧妙地將讀寫相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教育是推動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在所有的教學中,語文教學是最基礎的教學,不僅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更能促進個人修養(yǎng)的提高。對于高年級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已經(jīng)具備初步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因此,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字、詞、句的運用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地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和協(xié)作教學的良性互動,從而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寫作的水平,促進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是重點和難點。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非常關注小學語文的教育,提出了“閱讀促進寫作”的觀點,認為“閱讀是吸收過程,而寫作是傾吐過程”,深刻分析了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教育家丁有寬進一步提出了讀寫結合的觀點,從內(nèi)容和范圍上進行了擴展,綜合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闡述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意義。
(一)閱讀教學對寫作水平的促進作用
閱讀是寫作的前提,通過對課本內(nèi)容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和技巧,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在寫作時有效地運用這些關鍵字、詞、句,為寫作積累素材。
(二)寫作教學對閱讀能力的促進作用
寫作同樣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通過寫作技巧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在文字的閱讀課程中,有效地運用寫作技巧,更直接快速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架構,并對文章做好進一步的分析[1]。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更有利于加強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進而促進學生學習語文課程。如在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中,教師先引導學生掌握整篇文章的架構,概括文章的主旨,并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段,在段落中進行分層,加強文章的邏輯性及連貫性,利于幫助學生掌握各個段落及層次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要求學生寫一篇導游詞,以引導者的心態(tài)講述文章的內(nèi)容。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為其提供寫作的素材,而在寫作過程中又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了深化,從而掌握游記與導游詞的區(qū)別。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的巧妙運用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主要從文章的仿寫、續(xù)寫、改寫讀后感及自由寫作入手。
(一)閱讀與仿寫有效結合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仿寫是提高寫作能力很有效的一種方式,能讓學生加強對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的運用。如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漓江水的靜、清和綠,以及桂林山的奇、秀和險。此外還有比喻,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和駱駝,呈現(xiàn)出形象的畫面。老師可以讓學生描寫自己的家鄉(xiāng)或者去過的美景,必須采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在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充分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或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閱讀與續(xù)寫、改寫有效結合
有的文章是開放式結局,有的文章則是作者給出了結局,但若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改動,則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因此可以將閱讀和續(xù)寫、改寫有效結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續(xù)寫是在原有情節(jié)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將故事補充完整,改寫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情節(jié)的改動。以《游山西村》一詩為例,教師在學生充分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可以將其改寫為敘事文,講述陸游的出游經(jīng)歷,充分展現(xiàn)出山村的自然風光及民俗習慣。也可讓學生進行續(xù)寫,在“柳暗花明又一村”后遇到的人和事。通過對詩的續(xù)寫、改寫,讓學生加強對此詩的印象,尤其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續(xù)寫及改寫的能力[2]。
(三)閱讀與讀后感相結合
讀后感是學生在閱讀后所產(chǎn)生的情感觸動,通過文章的閱讀和情感的抒發(fā),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在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后,學生總會產(chǎn)生一些感觸,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課中,教師先對文章進行講解,同時還可以結合電影的放映,讓學生充分了解事情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和結果,然后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深刻體會董存瑞的犧牲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認真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3]。
(四)閱讀與自由寫作相結合
“文章貴在天成”,好文章大多是在作者有感而發(fā)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而成。因此在學生對讀寫結合有一定基礎時,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不限制題材、內(nèi)容和篇幅,任由學生發(fā)揮。同時,教師還可以多舉行競賽等,給予適當?shù)莫剟睿ぐl(fā)學生寫作的熱情,加強寫作技巧的運用,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三、結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在閱讀教學中使用仿寫、改寫、續(xù)寫、讀后感等手段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通過寫作技巧的運用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積極應用這一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張青華.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8):114,117.
[2]張金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模式運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8):80-81.
[3]達秀蘭.巧挖讀寫聯(lián)動最佳結合點:談小學閱讀教學中以“讀寫聯(lián)動”來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策略[J].新課程,2016(6):4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