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潔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勞心傷神的艱苦工作,也是一項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的工作,尤其是在擔負啟蒙教育的小學。花園里每一朵鮮花都很美麗,校園里每一顆心靈都很美好。鮮花的綻放需要細心培育,心靈的塑造需要精心雕琢,能讓這些孤殘的花朵同樣迎風綻放,能讓這些特殊的孩子一樣茁壯成長,這是班主任的幸福。
關鍵詞:愛澆灌;集體主義精神;樂觀主義;理想信念
一、用愛澆灌干渴的童心,用集體主義精神統一班級的靈魂
我任職的一個班中,有一個女生,歷經兩次父母離異,母女三人及姥姥生活極其困難。特殊的生活環境使她性格孤僻,不愿與同學往來。我想,對這個從小缺愛的孩子,應該讓她感受到老師的愛,集體大家庭的溫暖。一次莊嚴的主題班會“把我們的愛獻給你”召開了。全班學生不僅把自己的愛心獻給了她,還送上了自己最真摯的話語,場面催人淚下。在六年級畢業考試中,蔣××獲得了優秀的成績——從一個聽寫只會畫圈圈的孩子,到最后的“優秀”,這是愛給了她力量!通過獻愛心活動,不僅使蔣××得到了關懷與幫助,而且使每一個孩子都深受教育,他們的內心得到了震撼,這就是愛的璀璨和輝煌!
馬卡連柯傾一生的教育實踐總結出的“通過集體,在集體中教育”的著名教育原則,始終貫穿在我的工作實踐中。漸漸的,愛添補了孩子們心中的空虛。孩子們的心里不僅對同伴充滿了愛,對他們的大家庭——集體也充滿了愛。從此,這個班的集體主義精神得到了充分的發揚,無論各項檢查評比,還是文體競賽,都充滿了朝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最終,獲得“青島市優秀中隊”的榮譽稱號。
用集體主義精神統一班級的靈魂,就像把一盤散沙凝聚在一起,建起高樓大廈一樣,這就是班主任的任職目的。
二、用愛澆灌受傷的童心,用樂觀主義撐起心中的藍天
我曾教過兩名特殊隨班就讀的孩子。宋×,小時候患腦癱,班中孩子們看出了宋×的缺陷,便開始笑話,甚至欺負她。面對宋蕾媽媽的無助,看著這個可愛又可憐的孩子,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作為孩子們行為的引路人,我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以我加倍的愛來示范。在學校開展的救助特困、特殊學生的多次活動中,受捐生我總是填上宋×的名字,小禮物、小獎品我也總忘不了送給她一份。學校組織孩子們用廢舊書換鉛筆活動,我也將老師的鉛筆送給她。看到全班羨慕的眼神,宋×得意地將鉛筆緊緊握在手中,在我的帶動下,班級中欺負宋×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平時,我還常常講一些激發孩子同情心的小故事、童話,并聯系宋×實際,讓孩子們討論應該怎樣來面對宋×。為此,我召開了以“宋×,你是我們的好伙伴”為主題的班會,通過活動,孩子們懂得應該去關愛這個小伙伴,并從內心接受了她。
喬××則是另一特殊情況的孩子,由于疾病,終生下肢殘疾。強烈的自卑心與高度自尊心交織在孩子的內心,使她性格倔犟。剛入學時,我從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去關愛她,但她卻總是冷眼相對。一次,媽媽用暖水袋給她暖腳時,不慎燙傷了腳,傷口很難愈合。我知道后,立即買了禮品,帶著學校剛發的校服到她家,進一步了解了孩子的情況。接下來的日子,我利用課余時間給她補課,漸漸地,喬××開始親近我了。為了幫助喬××克服自卑心理,我讓她擔任學習小組的組長,帶領同學討論、交流……慢慢地,參與到集體中來的喬××性格開朗了,洋溢著自信、快樂,期末,她被同學們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傷口得到治愈,心靈得到安慰,需要耐心與愛心,讓受傷的童心在校園里歡唱,用樂觀主義撐起心中的藍天。這是班主任的心愿。
三、用愛澆灌迷茫的童心,用理想信念鋪平成長之路
教育者的任務既要激發學生的信心、自尊心,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相信你的學生都是閃光的金子。同時也要對學生心靈滋長的一切錯誤的東西采取毫不妥協的態度,讓學生分清對與錯、是與非。
我接任過一個因學校分流拼湊組成的班級。由于學生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班級沒有樹立積極向上的班風,誰能玩出新花樣,最令老師頭痛、發火、掉淚,誰便是“英雄”,而且,學生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排斥情緒很重。重視學生的德育,用理想信念來鋪就他們的成長之路,我決心讓孩子們自己解放自己。
一次上課,一個“調皮大王”沒吃好,吐得到處都是,難聞的氣味撲鼻而來,我沒有多考慮,馬上找來了沙土,親手打掃起來。我的舉動,孩子們只是默默地看著。然而,從那以后,目光中卻少了許多敵對,多了幾分親切。
每天,面對十幾名甚至二三十名作業不曾寫一個字的孩子,批評、責備只會加深孩子們“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每到中午,我先掏錢給他們買上飯,邊吃邊教育,再陪著寫作業。真摯的愛、真誠的話語,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理想之火。久而久之,不寫作業的孩子越來越少了。最后,誰要是不寫作業,便會受到全班學生的批評。
花園里每一朵鮮花都很美麗,校園里每一顆心靈都很美好。鮮花的綻放需要細心培育,心靈的塑造需要精心雕琢,能讓這些孤殘的花朵同樣迎風綻放,能讓這些特殊的孩子茁壯成長,這是班主任的幸福。
參考文獻:
[1]蔡文國.關注弱勢學生 共享成功體驗[J].基礎教育,2007(11).
[2]汪瓊.關愛班級中的弱勢群體[J].教學與管理,2003(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