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本研究從幼兒園超額班級的實際出發,對幼兒園區域游戲進行調查分析。研究主要采用了觀察法和訪談法,發現超額班級開展區域游戲的困境為教室面積緊張、教師指導缺位與教師評價價值錯位。針對存在問題,從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的可行措施這一角度,探尋大班額開展區域游戲的出路。
【關鍵詞】幼兒園;超額班級;區域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2
一、超額班級的現實碰撞
“班額”即班級的規模,是指“在一個特定教師指導下的一個特定班級或者一個教學集合體的幼兒人數。《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對班級規模有明確規定:小班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本文研究的“超額班級”指班級人數超出規定人數20人及以上的班級。
區域游戲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超額班級在幼兒園中普遍存在,區域游戲所呼喚的自發自主與超額班級普遍存在的高控統一,產生了強烈的現實碰撞。
二、超額班級開展區域游戲的困境
(一)教室面積緊張,區角劃分不明確
超額班級為了便于管理,教師通常會采用分組的形式。教室三分之一的面積是孩子午睡的場所,剩余活動室的面積約60平方米。各組幼兒的桌椅占據了活動室大部分的面積,教室直接可見的區角只有娃娃家,其他活動區角并沒有專門的區域。
(二)班級規模大,教師觀察與指導缺位
嚴重不平衡的師幼配比,無疑給教師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因為幼兒人數多,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教師精力消耗較大,結束后,一位教師會借幼兒區域活動的時間稍作休息,隨后對各個區域進行巡回觀察;另一位教師則忙于制作各類活動玩教具或填寫各類紙質資料,不參與幼兒游戲之中。保育員在這段時間內,略有空閑,但保育員更關注的是幼兒游戲活動中的常規與秩序,并不關注幼兒的游戲過程。
(三)游戲評價價值錯位,幼兒游戲水平停滯不前
教師的游戲觀未更新,認為游戲與工作相對,屬于放松,沒有意識到游戲對于兒童的重要價值。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找不到繼續游戲的方向,陷入重復游戲之中,得不到提升與發展。教師不關注兒童游戲動態,無法發現區角創設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了解幼兒的興趣,更無法圍繞幼兒興趣生成新的課程,使得幼兒園活動固定化、刻板化,脫離幼兒的興趣與最近發展區。
三、超額班級開展區域游戲的出路
(一)合理規劃教室空間,打造可互動的墻面
幼兒園活動室里有一排木制柜子,供幼兒放置書包和衣服用。可以將這排柜子撤去,換成塑料儲物柜,置于活動室走廊處。幼兒來園時,在活動室門外放下書包和備換衣物;離園時,在家長的帶領下,拿走書包與衣物。此外,可將教室的墻面打造成美工區,根據班級不同的主題,幼兒設計墻面。同時,墻面也可以打造成科學區,如在墻上黏貼不同材料、不同傾斜程度的板材,讓幼兒設計滾落,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二)創設混齡共享游戲區,充分利用已有資源
隨著新建幼兒園的逐漸增多,小班人數相對中班與大班較少,可以考慮創設混齡區域游戲,減輕教師觀察兒童、指導游戲的工作量。可打破原來的班級分布形式,每一樓層均勻分布小、中、大班,每3個班級共享一個樓層的大平臺與樓梯拐角處,將占地面積較大的區域移到教室之外的空間。
(三)園長更新評價方式,精簡幼師工作量
大班額的幼兒園中,園長可精簡教師的筆頭工作,采用互相交流、隨機聽課、觀察教師游戲指導等方式,多元地評價教師工作。此外,園長應對本園的教育理念有清晰的認識,對幼兒園發展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找到符合本園實際情況、符合幼兒興趣與發展水平的課程模式,不隨波逐流,避免任意推倒重來,額外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四)尋求家園合作,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教師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用專業素養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定期向家長傳播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歡迎、接納、鼓勵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可嘗試推行“家長教師”制,每個星期的一個上午,請一位家長加入教師隊伍,協助教師管理班級幼兒的常規與活動,感受幼兒園工作的瑣碎與繁雜、管理流程的細致與規范、幼師工作的辛苦與責任等,幫助家長換位思考,更理解、配合幼兒教師的要求。
(五)提高保教人員專業素養,保護幼兒的游戲精神
通過觀察教師對區域游戲的指導方式,可以發現多數幼兒教師并未理解“課程游戲化”所推崇的游戲精神。幼兒園教研活動不能流于表面或僅局限于幼兒園課題,對于一個新的理念,搭班老師可以相互討論、年級組之間交流、不同幼兒園之間的討論。
(六)接受幼教師范生實習,緩解教師壓力
超額幼兒園可與當地的幼兒師范學校積極合作,接受師范生的實習,既給予師范生實踐的機會,也能分擔帶班教師的壓力。
【參考文獻】
[1] 郝蒙蒙.幼兒園超額現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