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成龍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體系構建進行分析,結合當下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體系發展現狀。從新生入學教育內容存在的不足、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體系構建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更好的促進新生學全面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高職院校;入學教育;內容體系
分類號:G718.5
在社會經濟快速提升的影響下,社會價值向著多元化方向快速發展,使得高職院校新生入學后通常面對全面的環境,其角色也出現了較大的轉變,導致新生不能較好適應高職院校生活。所以需要以入學教育內容模式為出發點,創建完善的入學教育體系,對以往入學教育模式進行優化,為學生使用高職院校學習與生活創建良好的基礎。
一、新生入學教育內容存在的不足
在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期間,相關教育人員不斷進行著優化與完善,并獲得了相應的成就與效率,但仍然存在著相應的不足與缺陷。其中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其一,新生入學教育主要以理論為基礎進行歸納與總結,致使系統性較為缺失。其二,大多數入學教育主要通過培訓以及講座等模式進行,內容缺乏趣味性與實用性。其三,入學教育集中灌輸意圖較為明顯,使得學生積極性的提升受到阻礙,使得入學教育效果的提升受到影響。其四,以往入學教育科學性、規范性等較為缺失,致使入學教學形式化極為嚴重,導致入學教育時效性相對較弱,沒有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
二、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體系構建
(一)文化認同模塊
首先,需要進行文化傳承教育。高職院校需要結合實際需求對入學新生開展愛國主義與傳統文化思想普及活動,促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與國民認同感快速提升。
其次,對高職院校校史與校規進行教育。在新生入學后通常需要其形成較為良好的對于學校的歸屬感,使學生熱愛學校、尊重師長、愛護班級以及準守學校各種規章制度。
(二)認知學習模塊
首先,專業認知教育。在剛剛進行入學教育期間,就需要結合實際需求對新生進行專業認知教育,主要對專業的人才與崗位培養方向進行重點介紹,并讓學生明確當前經濟市場人才需求狀況以及歷屆學生就業情況,同時讓入學新生對畢業生設計作品等進行新生,帶領新生對實驗室等進行參觀。
其次,學習標準教育。在進行入學教育期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舉辦學習模范會議、課堂筆記展覽、模范課堂欣賞以及失范行為談論等互動,讓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具有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嚴格遵守校規校級,為其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創建良好的基礎。
(三)生活適應模塊
首先,適應教育。在高職院校入學教育期間進適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適應學校的生活學習環境,實現對自身角色的轉變,并逐漸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擁有較為完善與良好自主思考意識,真正的在最短時間內實現角色的適應與轉變。為學習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心理教育。由于各高職院校入學新生都屬于生長發育的主要階段,因此對新生進行科學的心理健康調查,可實現對心理問題的提早發現與預防,促進新生心理健康發展。
最后,安全管理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對各種安全法律進行全面的教育,對學生不斷灌輸安全防范知識,促進新生自我保護能力與自我防范意識的全面提升。
(四)能力發展模塊
首先,交流溝通教育。高職院校入學教育期間,需要不斷支持學生參與各種主題教育活動與社團活動,使學生在于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交流溝通水平,并以較為良好與積極的態度正確認知各種人際交往,并創建良好完善的人際關系。
其次,藝術才藝教育。在高職院校中,通常具有較為豐富的社團與活動,其中入學新生可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對社團與活動進行選擇,不僅可實現對一門樂器的了解與掌握,還可在舞臺上對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進行培養與鍛煉,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模式方法對自身的青春與活力進行全面的展示。
最后,專業規劃教育。大學通常為人們生活的主要轉折點,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同時,還需要舉辦職業規劃競賽、職場模擬等活動,使學生更明確自身的職業目標,并促進其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在基礎上解決就業難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期間,新生入學教育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是對學生思想進行優化與調整的主要方法與內容。高職院校對自身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體系進行創建與完善,可在基礎上促進學生適應能力、綜合素質的提升,并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這也是當前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主要需求。
參考文獻:
[1]鄧娟.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
[2]孫俊魏,韋銘.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體系探究[J].才智,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