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蕭月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指導下,幼兒園課程改革逐漸深入,人們對幼兒園生成課程的關注和研究越來越多。教師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直接參與者,是生成課程的直接落實者。隨著生成課程在理論和實踐中的不斷發展,幼兒園生成課程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有待研究的問題,本文對當前幼兒園生成課程組織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考,并結合理論和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一些較具針對性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 生成課程 組織與實施 改進策略
分類號:G612
幼兒園生成課程及其重要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行”[1]。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為此,幼兒園學校課程“回歸生活”正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理念。實際上,課程活動是在生活世界中發生的,生活世界才是課程意義生成的場所。課程“回歸生活”既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只有如此,學校課程才會真正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并滿載著生活的意義。
二、生成課程組織與實施中的策略與途徑
(1)充分強調并尊重幼兒在生成課程中的主體地位
有時候,我們在生成課程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甚至無視幼兒主體的存在。幼兒園教學內容生成的途徑很多。幼兒在園的吃、喝、睡、玩樂中,隨時都隱藏著教育的動因,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作為教師,必須深入觀察兒童、研究兒童。我們要充分強調并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走進兒童的世界,研究兒童的心靈、兒童的需要、兒童的夢想,利用兒童感興趣的核心事件,把兒童的潛力引發出來。生成課程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而開展課程活動。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把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方式的選擇,活動的具體實施都交給了孩子,真正體現了陳鶴琴先生所提出的:“凡兒童自己能做的事,應該讓他們自己做”,讓孩子成為課程的真正主人。
(2)創新生成課程的內容與形式,拓展課程的內容來源
教師組織與實施生成課程時要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尤其是要對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研,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創新,從而充分激發每一個幼兒的參與游戲熱情。
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往往會引起孩子們的關注,比如重大體育比賽、非典、北京申奧成功、臺風來了”等。他們會圍繞著這些話題,去探究原因,去參與評論。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興趣和做法,以便抓住機會,為幼兒的深入學習提供支架,實現生成課程內容的教育價值。在幼兒與多方面互動生成課程的過程中,生成的課程能否持續性發展,還需要教師具有熟練的教育技巧,尋找刺激幼兒產生新難題的激發點,使幼兒能更積極的學習,產生強烈的參與動力,并在生成課程中迸發自己的潛力。
(3)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
生成性課程的評價具有對話性[3]。美國著名評價專家古巴和林肯看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課程評價進入“共同構建”時期,認為評價的本質是通過“協商”而形成的“心里構建”。生成性課程評價還具有動態性,隨著評價的展開評價標準、內容都可以不斷地調整。因為生成性課程的動態特性需要評價是持續的、過程性的。生成性評價的這些特性可以讓評價獲得豐富、客觀、全面的信息。生成性評價奉行以人為本,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這種評價視野中,學生是完整的人、全人的身份被評價的。因此,生成課程的評價要充分體現對話性,不僅關注學生認知、能力,還關注創新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審美等方面的發展。
三、結語
生成課程不是天馬行空,它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課程意識,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學科素養,它指向人的全面發展,是宏觀的、博大的。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強調并尊重幼兒在生成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不同個性特點、表現,激發個體探究,及時抓住生成性資源,來構建知識,全人發展;尊重關注未能預設的內容,創新生成課程的內容與形式,拓展課程的內容來源;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不僅關注學生認知、能力,還關注創新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審美等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 顧荷英; 生成課程的源泉是關注幼兒[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年11期
[3]夏如波; 幼兒園生成課程實施策略的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