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是現代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使命是為社會培養生產、建設及管理等一線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尤其是在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于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大幅提高,也促進了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建設,但目前在高職院校的大力發展中,還并沒有正確認識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還沒有完全達到現代對于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為了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先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指出幾點創新研究方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
自21世紀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于高級技術人才的額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各種高職院校也就應運而生。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主要側重于專業技能的學習研究,但在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著基礎知識薄弱,思想穩定性低等情況[1],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了其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現狀
1.1思政教育隊伍不統一
在我國現階段的建設發展中,對于大學生品德、修養、能力等各方面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而對于負責為社會一線培養技術人才的高職院校而言,加強對學生的能力、思政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我國部分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對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并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院校內思政隊伍也沒有形成完善的教育機制,主要表現在負責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員及部門比較分散,相互間缺乏緊密的協同工作,各個部門的職能不能相互銜接,沒有形成統一的思政教育隊伍。
1.2思政教育體制不完善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的職業院校取得了巨大的建設發展,但大部分職業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足夠重視大學生的思政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思政教育體制存在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對于大學生網絡平臺的建設工作開展不到位,不能有效發揮現代信息時代的影響及作用;②在現代職業院校的教育中,并沒有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平臺,在教育工作中,部分院校只是重視技能及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政教育,在思政課程的教育中存在著“走形式”的現象,并沒有進行深入教育,課程開設也不規范,有些職業院校甚至沒有開設《形勢與政策》等相關課程[2]。
二、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途徑
2.1整合思政教育資源
隨著我國職業院校的建設發展,從表面上看,其思政教育隊伍相當強大,但思政隊伍中的各個部門、組織間的權利義務聯系緊密,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不能合力開展,教育程度也相對較低;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對思政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有充分認識及了解,對各個思政教育部門進行整合,建立協同創新的意識,加強各個部門信息、職責的交流溝通,將心理健康教育、人生價值觀教育、品質道德教育等真正落實到帶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
2.2以學生為核心創新
在課堂教育中,需要打破傳統課堂中,老師為“演員”,學生為“觀眾”的教育模式,而是要在課堂教育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導地位,思政教師起組織、引導的作用。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專業教師也需要時刻保持“教師育人”的理念,在為學生傳授專業技能時,也可以適當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進行建立培養,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自身素質、修養。
2.3提高校園文化建設
現代的職業院校大多建立時間較短,也普遍存在著文化底蘊不足等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想要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就需要加快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力度,充分利用環境、文化底蘊實現育人的目的。主要可以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名人塑像等方式。是學生潛意識提升自身修養;同時高職院校需要積極邀請知名學者到院進行演講、教學或與外校、名校進行交換生學習,提高校園文化、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外界的知識文化交流,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整體思想素質水平。
三、結語
我國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單單是技術能力優秀及知識水平豐富,社會各界將更加重視人才的思想品質及修養眼光。因此,相關高職院校在對大學生的培養工作中共,需要正確認識思政教育工作,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發現問提,完善問題,實現思政教育全面協同創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慎凎.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協同創新研究[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3):167-168.
[2]楊嵐嵐. 協同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6, 19(4):83-84.
作者簡介:管慧,女,1982年1月,籍貫:山東平邑,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碩士學歷,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