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燦晶
【摘要】:自媒體的影響群體主要是網民,有的學者在調查中發現,“80%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兩小時以上,且網絡用途廣泛;88.9%的大學生使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臺,92.0%的大學生借此瀏覽動態、了解信息、發表觀點和更新狀態。”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網民中,大學生是主力軍。研究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的一個邏輯前提是——明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自媒體 視角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徑
引文:培養怎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問題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其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目前來說,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模式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的影響,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興起。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難題、挑戰就是怎樣主動的對適應新的形勢,將自媒體運用好,以此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強與創新,并且將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之弊加以革新,繼而不斷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使其自媒體文化背景的形成對大學生有幫助,促使其成為富有時代活力的人,并且使其更好立德樹人。“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就是所謂的自媒體,它不但指傳播者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而且還會運用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它的平臺主要有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大學生在自媒體平臺中,不但能夠更多獲得和發布個人的信息及思想的途徑,而且還會運用“發帖、回復、轉發、點贊”等極簡單操作使大學生的自我情感得到滿足,被學生們所極度認可,而且還能在他們的生活、學習、娛樂等各種活動中所滲透。所以,將自媒體運用好則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與創新的必然途徑。
1.自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未能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適應大學生個性化發展
當代大學生的獵奇心、標新立異心理越來越突出,并且隨著網絡的發展,新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他們還沒形成穩定的政治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缺乏理性的判斷能力,容易在追求新事物過程中迷失自我。但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把握大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的基礎上,發展他們的個性,引導他們培養獨立的思維能力方面重視度仍然有待提高。我們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內容還是方式上對于大學生追求個性化發展心理需求特性沒能很好的適應,導致很多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不感興趣,甚至對其心理認同度也不是很高。
1.2對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的模糊、甚至淡忘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的。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對外開放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西方盛行的普世價值觀念、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甚囂塵上。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有模糊化、甚至淡忘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是當代大學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政治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缺乏理性的判斷能力,但其獵奇心理使他們對一些新鮮事物充滿激情,在當今多元價值的環境中很容易模糊、甚至淡忘主導的意識形態,形成多元價值觀。二是我國尊重、包容外國文化和求同存異,發展同一切國家友好關系的和平外交理念沒能被大學生曲解化了,我國在外交領域尊重各國獨立自主的發展這種超意識形態差別并不等于淡忘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也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觀念,不至于在多元文化中迷失自我的必然要求。
1.3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和理論出現空對空的現象
有學者調查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信息關注較少的原因顯示,有44.9%的認為與自己的現實生活關系不大,有29.2%的認為內容難以讓人信服。1從這兩個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信服,這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理論化太強,不能迎合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心理和特點,要讓內容更加貼近生活,與大學生的生活、關注的焦點相貼近,并且注重馬克思主義主義政治文化在政治教育中的主導性意義。另一方面大學生沒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簡而言之,就是沒能將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學的知識用起來。這樣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離,不能很好地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即使我們在生活中運用到了所學的理論知識,但是介于我們對理論知識運用太少,也不知道它的指導作用,自然也就不能更多地通過實踐運用理論知識去舉一反三,導致實際工作效率低下。所以說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遵循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有效教育的同時,應當給他們創造出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做中學,學以致用。
2自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
2.1讓自媒體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發展
自媒體自媒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實現了話語上、理論上、表達方式上以及實踐上的創新,遵循大學生追求個性化的發展特點,運用網絡,以新穎時尚的表達方式吸引大學生,并且加以適當的引導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首先,從自媒體的話語創新來看,其創新的基礎是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指導,吸收和借鑒網絡流行語,準確而形象的反映政治事件或話題,結合大學生追求個性的心理和獵奇心理,運用網絡為這些政治事件或者話題量身打造新的替代詞匯,從而引起學生的關注興趣,了解知識,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而形成的廣泛輿論。這種輿論不僅能拓寬大學生的政治知識,而且在他們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有助于他們政治意識的提高,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其次,從理論創新上來看,自媒體把握了大學生追求快時尚,快節奏的生活特點,因而在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的前提下,又適時地融入了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網絡時代大學生堅持的道德底線和要求。
2.2讓自媒體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識形態
自媒體融合了當今時代的政治價值觀念,表征著人們當下的普遍的、主流的政治觀念。作為網民的主力軍的大學生,也正是在其在關注并體認自媒體的起源、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達到了引領他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效果。在現代社會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識形態的構建依賴于網絡通過政治熱詞的形式——把最緊要、最濃縮、最精華的政治要素傳達給他們。第一、自媒體顯示著現時最緊要的政治傾向。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所帶來的“打虎”風暴,彰顯著國家反腐、防腐的政治決心,中國共產黨對染指人民利益的腐敗高官痛下“打虎”決心。也當然地引領了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識形態。
2.3引導自媒體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隨著網絡信息發展,特別是一些時尚網絡用語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現象,自媒體吸收了時尚網絡用語的有益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中核心價值觀等核心理念融入其中,形成了新穎時尚的政治熱詞,實時地與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和政治觀念,并在生活中知道自己的實踐。
2.4健全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體系
建立健全自媒體思政教育工作評價體系是網絡思政教育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如何利用網絡優勢公平合理對自媒體思政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最終建立完善的自媒體思政教育工作體系是至關重要。例如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對學生所完成的點擊數、發表量、關注數等方面進行分析,再結合思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給出最終的教育效果評價。自媒體思政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趨勢,也是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因此只有牢牢把握自媒體的陣地才能行之有效地進行思政教育,培養處符合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結語
自媒體從它的產生依據上來看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反映正面的政治事件,折射出來的是社會良好的道德風氣,傳播的是正能量。另一種反映的是負面的政治事件,折射出的是政治生活中一些不良的道德風氣,特別是對于公共權力的異化問題,反映了網民們對于這種不良風氣的揭露和不滿,從側面可以看出網民的政治訴求,也是政治生活的晴雨表。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問題,自媒體適應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更容易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D].2012年.
【2】任小龍,沈強.《自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3.
【3】錢國軍.《“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
【4】謝桂慶,王璐.《自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傳媒,2014.